14
美食天堂
以前的人常說食在廣州,如今雖然十分流行,也沒有人刻意去爭奪這席位。沒有人會說食在香港或新加坡,因為它們都同時另有美食天堂的美譽了;這可從微觀及宏觀方面去看。先看微觀,諸君可否知道,星洲炒米這道菜式只可在香港吃到,星加坡是吃不到的。這款式是香港人發明,傳遍海外唐人街但始終傳不到星洲。馬來西亞也有他的地道的星洲炒米,但卻是用茄醬做,不是香港式用咖喱做的。著名海南雞飯,是海南島傳到星、馬再傳來香港。但若到了海南島,會有某些人叫你不如去香港吃更佳,因為最好的雞都賣到香港去了。他們不會叫你去星加坡吃的。星洲就直接叫它做雞飯,雖然叫海南雞飯或文昌雞飯他們也一樣聽得懂。
香港因為食材新鮮及質量良好而聞名,著名的南非龍蝦及澳大利亞生蚝等都是以新鮮及質量高而集中於此。10大機場美食餐廳,香港長期上榜。2019年世界10大美食城市,香港也上榜。新加坡2者都無緣。但也有人說口味真的是很主觀的,難以靠他人的排名作準。但另一方面,香港的街頭小食確實十分多樣化,也應該是數一數二了,其他地方不太流行,所以也沒有統計及排名。新加坡的南亞食肆較多,香港就集中在重慶大廈,他們卻分布各處。兩者都是匯聚世界各國不同的菜式聞名,皆因很多都是外來移民引入的。1980年筆者初到新加坡,當年香港已流行越南菜多年,只是問來問去他們都沒有越南餐廳。當時香港已流行發泡膠的外賣飯盒多年,只見他們的白領階層午餐飯仍是用紙包的。但星洲的大排當就真的很美觀乾淨,是香港旅遊區的標準,配合了花園城市的稱呼。當年香港屋村的冬菇叮大排當只是一般而已,沒有美觀的感覺。如今大家都升格很多了。美觀上仍是星洲稍占優勢,但香港市政大廈的熟食市場,已全部裝設冷氣,他們地方那麼熱,仍沒有香港那麼流行冷氣呢!
高級食肆與香港一樣都是在山坡上;也有水上餐廳,但沒有號稱世界最大的海鮮舫珍寶那麼富麗堂皇,而是充滿漁村風味的小館。聖陶沙及東岸都有著名海鮮點,感覺上,還是香港更多,遍布離島及新界。至於香港要3個月前訂位的義大利餐廳,他們1日前訂位就有了。始終仍是香港人對飲食的要求較高一些;外國人到香港學中文時,他們不採用西式「你好嗎」作問候語,而是套用了地道的「食咗飯未」來問候;可見飲食文化之重要。

新加坡大排檔

香港的珍寶海鮮舫為全世界最大的水上餐廳
15
亞洲金融風暴
1998年8月為亞洲金融風暴之高峰期,國際大鱷索羅斯與當時的香港財爺曾蔭權及金管總裁任志剛進行大決戰,世界各大報章均以連續兩天的頭條報道這場世紀大戰。結果索羅斯在香港嚴重內傷而導致下一站在俄羅斯敗陣,結束了超過一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1年索羅斯到香港時盛讚香港之金融防火牆堅固,意思他敗陣是因為人家防守力強,並非他的攻擊力出了問題;是守門員好波不是前鋒發軟蹄。
金融風暴始於1997年7月,由於泰國放棄聯繫匯率而被衝擊,開始之時香港不知大難臨頭還自動獻身借出10億美元給泰國穩定市場。但索羅斯一出招情況就急轉直下。因為1992年他在衝擊英鎊行動中擊退了天下無敵的7大工業國央行聯合行動,使歐洲匯率機制解體而至單一貨幣提早誕生。他在亞洲衝擊的主要目標除泰國外,還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香港,因為都有聯繫匯率。雖然也包括新加坡元但不是主力,只是沒有包括人民幣因為它尚未成熟、尚未在自由市場浮動。韓國也受創嚴重要向國基會求助,台灣當時發展焦點不在金融市場而在新竹科學園,傷害較次。因此整個亞洲之中新加坡、中國大陸和台灣3地受傷害較次;其餘因飽受衝擊而進行經濟轉型。因為新加坡的地位、資金和體制都不及香港,所以索羅斯的世紀大決戰選在香港進行而擱置了其他亞洲大都會。索羅斯雖然擊退了有7大工業國支持的英格蘭銀行,名揚四海!卻擊不潰一個小小的香港。
索羅斯衝擊港元之方法為沽期指,港府在現貨市場接貨托市,導致隔夜錢率高達300%。大利市畫面機全部都是御用經紀的掛牌,情況空前絕後。及後有不知情人士埋怨港府只救股市而不救地產,其實他救的是港元;只不過可以看出來的戰場是在股市。當時港股總市值約為2萬億港元,索羅集團總資產也接近2萬億;所以他目標是在港元而不是港股。基本上索羅斯是敗陣的,但香港沒有嚴格執行T+2制度而令他有殘餘資金去俄羅斯作最後一擊;結果鎩羽而歸終止了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美聯儲局4朝元老格林斯潘到港出席論壇之時,總統柯林頓特別叮囑他要考察香港的金融體系。2010年索羅斯進軍中國大陸市場,但總部卻設在香港IFC的35樓而非大陸,也在香港大學舉辦連串座談會培育亞洲的接班人而非在國內大學舉行,看來他十分鐘情香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