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很多歐美國家對於房子的觀念不同,比起租房,亞洲人更傾向於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但是好不容易攢下來買房本,卻仍然會被一些無良房地產商坑,這可怎麼辦?
在新加坡,買房也是一件人生大事。新加坡人主要通過房地產經紀人來購置房屋,因此,找到一個專業、靠譜的房地產經紀人是十分重要的。為了讓買家更好地了解房地產經紀人,新加坡啟動了房地產經紀人的交易記錄計劃!
今年初,房地產代理商協會(CEA)啟動了房地產經紀人的交易記錄計劃,該計劃在過去兩年中公布了房地產經紀人促成的住宅交易記錄。
該倡議的第一階段已經更新了CEA的網站,包括已完成的住房委員會轉售交易的信息。這包括當公寓轉手,所在的位置,以及代理商是代表買方還是賣方。

「這些額外的信息可以讓消費者更清楚地了解代理商在過去兩年中關閉組屋轉售交易的活躍程度,HDB城鎮,以及他或她是否代表買方或賣方,」CEA說。
這些記錄將僅保留過去24個月內發生的交易,以確保消費者了解代理商最近的交易。較舊的記錄可在data.gov.sg上找到
此前,該網站僅包含確認代理商是否已在該機構註冊的信息。
該倡議旨在使信息更加透明,並促進客戶與房地產經紀人之間的信任,這是去年2月在房地產行業轉型規劃中推薦的。
CEA補充說:「房地產經紀人將能夠提供他們關閉住宅交易經驗的經過驗證的記錄,這將有助於他們建立和維持消費者信任。」
一些客戶也留下了評論。
「在提供更多信息時,客戶可以更好地將具有相關知識和技能的代理商列入候選名單,以滿足他的需求。」
然而,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產教授Sing Tien Foo表示,CEA系統給出了關於代理人的「客觀信息」。

他說,必須保持頻繁的跟蹤記錄會對不活躍的代理商施加壓力,並補充說,所提供的信息「讓客戶能夠根據房屋類型和位置對代理商的專業知識有正確的認識。」
雖然買家在選擇代理商時是否完全依賴過去的表現還有待觀察,但是Sing教授認為「CEA系統是獨立,透明和公平的,並且不像某些評論門戶那樣具有選擇偏差」。
在下一階段(將於今年年底開始),CEA計劃提供代理商租賃組屋的歷史,以及出售私人住宅。
CEA還提供了許可房地產中介和註冊代理商數量的最新信息。
房子,有時也具有很大的投資價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也開始選擇投資海外房產。新加坡作為亞洲樞紐之一,也是一個熱門的投資國家,而且,新加坡的房屋較之國內也更有優勢!
面積
「面積」一詞在中新兩地公寓市場上的定義也不一樣。在中國,面積指的是建築面積;新加坡算的是實用面積。建築面積的算法比較繁瑣。簡單來講,是根據各套房屋的套內建築面積,求得各套房屋分攤所得的共有建築分攤面積,比如門口的面積、樓梯等,都按比例算進每一個單位的建築面積。
所以,同一個公寓單位,其建築面積一定會大於實用面積,通常後者比前者少20%左右。
地契
中國的房產地契通常是70年左右,而新加坡的則有99年、999年和永久地契之分。新加坡的房產因為地契年限長,頗受外籍人士青睞。其中,永久地契的房產一般要比99年地契的貴20%。儘管如此,永久地契一直很搶手。
這其中很大程度上因為新加坡的地皮比較少,想要建新樓必須拆掉現有的建築。不像中國地皮比較多,還有可開發的地段。新加坡永久地契的地段價值比較高,所以如果進行集體出售、或是被政府徵用的話,永久地契房地產的房主會可得到較高的補償。

貸款
在新加坡首次購房的買家,可向金融機構貸款的房貸比率頂限為80%,外籍人士一般則最高70%。在中國,外國人一般不能向本土中國銀行貸款,只能通過外資銀行或中國銀行境外支行。
原本,新加坡和中國在房貸比率頂限方面有很大差別。不過,過去五年,兩國都不斷調整房貸比率頂限,因此兩國的房貸比率頂限差別已縮小。
譬如,在新加坡購買第二間屋子的購屋者的房貸比率頂限,在2010年從80%下降至70%,2011年又進一步下降至60%,並在2013年下降至目前的50%。
在中國,第二間屋子的房貸比率頂限,在2010年從60%下降至50%,又在2011年進一步下降至40%,一些城市在2013年又將二套房首付提高至七成,即房貸比率頂限僅30%。2015年,該政策鬆綁,二套房最低首付降低至40%,即房貸比率頂限回彈至60%。
銀行貸款利率方面,兩國市場也有區別。中國目前的房貸利息在5%左右,新加坡貸款利息目前在2%左右。儘管中國房貸利率較高,但中國央行近日頻頻減息;反觀新加坡的基準利率在2015年快速攀升。
稅收
在新加坡,如果在一定期限里賣掉公寓,賣家需要上繳印花稅。在2011年1月14日過後買房的購屋者,只要在四年內賣房屋都需要支付賣方印花稅,第一、二、三和四年賣掉房產的稅率分別是16%、12%、8%和4%。此後就不必上繳賣家印花稅。
在中國,除了印花稅外,還需要上繳增值稅。為了給中國房地產市場降溫,中國政府在2013年實施20%的房地產買賣增值稅。所謂增值稅,就是對賣家賣房所得的利潤徵收的稅。
車位
在中國購買中高檔住宅,需要另外購買車位。而在新加坡,買家不需要另付車位費,開發商一般會為每個新單位贈送一個車位。
新加坡私人公寓不收車位費,而是將停車場的修建和維護等費用,包括在每月的項目管理費之中。管理費除了車庫,還包括游泳池、健身房等設施,每月一般是幾百元新元。
如果每月的管理費是300元新元(約1400元人民幣),一年就是1萬7000元人民幣,15年剛好是25萬5000元人民幣。總體來講,這要比中國的車位「划算」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