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 (Lee Hsien Loong) 總理的領導權交接計劃現在有了更明確的時間表。李總理在2023年11月5日人民行動黨 (People’s Action Party, PAP) 兩年一度的大會上宣布,將在下一次大選 (General Election) 之前,將權力移交給副總理黃循財 (Lawrence Wong)。

這個消息緊隨黃先生在2023年10月27日發布的《新加坡攜手前進》(Forward Singapore) 報告之後。儘管人民行動黨的領導層規劃已進行了一段時間,但這些信息也讓新加坡民眾對黨的第四代領導團隊,即4G團隊的領導風格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首先,我們應該考慮新加坡社會是期望如何發展的。
由黃先生和第四代領導團隊所領導的「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於2022年6月啟動,目的是重塑新加坡的社會契約。這份報告彙集了超過20萬新加坡人的觀點,顯示出了新加坡夢 (Singapore Dream) 的轉變——這不再只是關於物質成功的夢想,而是包含了更多的成就感、意義和目標的追求。

特別是現在,年輕人對於找尋生活意義和目標的渴望日益增長,同時在新加坡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對於公平、多樣性和包容性的關注也在不斷上升。
鑒於新加坡已經從發展中經濟體轉變為高收入經濟體,這種由物質轉向後物質關注的轉變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或許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攜手前進》報告不僅反映了第四代領導團隊所必須面對的社會變革,也展現了他們在這個新的社會契約中的治理方式。
第四代領導風格的轉變
第四代領導層啟動「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表明了他們希望採取更開放協商的風格。雖然新加坡政府之前也進行過像「Our Singapore Conversation」這樣的公眾諮詢活動,但這些活動更多地服務於收集公眾反饋以指導政策制定的目的。
相比之下,「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被定位為第四代領導層重塑社會契約所進行的努力。因此,第四代領導層對公眾諮詢的方法與其治理方式密切相關。

實際上,在11月5日的人民行動黨大會上,接受採訪的黨員們預計第四代領導層的做法將「與以往有所不同」,這會涉及到與公眾和基層組織更多的互動參與。
鑒於在《新加坡攜手前進》報告和人民行動黨大會中出現的其他主題,採取更具協商性的政策制定和決策方式,旨在納入社會各界的觀點是合理的。這些主題包括包容性(從接受超越成績的學習到賦權給有需要的人)以及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共識。
黃先生表達了他的偏好:「首先通過傾聽,聽取多樣化的觀點和意見,並對不同的想法持開放態度。」他還強調了他的領導方式,即強調共同點而不是突出差異。
新的社會影響
隨著新加坡所面臨的政策環境變得愈發複雜,需要解決的政策問題也變得越來越棘手,所以協商、包容和建立共識這三個要素將變得非常重要。
協商的方法將使第四代領導團隊不僅能夠獲得公民的信任,而且在更為務實的層面上能匯聚新加坡社會的集體智慧,以制定出有效且迅速的政策解決方案。
隨著新加坡的人口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他們的需求也愈發多樣,因此包容和共識也將變得越來越必要。
早前,國際諮詢公司愛德曼發布的2023年全球信任度報告 (Edelman Trust Barometer) 顯示,新加坡居民對於文明和相互尊重的看法已顯著減弱。
新加坡政府對包容性的重視對識別和填補政策漏洞特別關鍵,這些漏洞可能導致社會的一部分人感覺被排除在了新加坡的發展故事之外。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新加坡人力部 (Ministry of Manpower) 就送餐員和其他平台工人的需求和狀況進行了公眾諮詢,隨後將制定政策確保到2024年為這些工人提供更強有力的保護。
幫助新加坡度過動盪時期
即便從過去幾年中美貿易戰和新冠疫情的雙重打擊中漸漸復甦,新加坡仍面臨著一系列外部不確定性,其中包括持續的全球高通脹、迫在眉睫的經濟放緩以及全球多個熱點地區的地緣政治衝突。
在新加坡國內,這些外部事件可能加劇社會裂痕並引發意識形態衝突。黃先生在新加坡國會透露,警方在10月份收到了針對新加坡猶太社區或穆斯林社區成員的攻擊性言論或行為的八份報告。

在這個特別具有挑戰性的時期接任領導職務意味著第四代領導團隊將面臨重大的工作任務。
為了引導新加坡度過這些多重危機,第四代領導團隊需要保持強大的社會凝聚力,並防止新加坡的社會結構出現任何潛在的分裂。
「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是構建社會凝聚力的重要第一步。
政治領導和執政風格的轉變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與此同時,政府有必要繼續接觸更多的公民,以確保更多的意見得到傾聽,並確保與社會各階層保持聯繫。
文章來源:IPS Commons,2023年11月9日,星期四
作者:Woo Jun Jie 博士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於2023年11月9日首次發表於亞洲新聞台 (CNA)
本文內容來自於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官方機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