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範圍內,十分之一的隱形眼鏡、五分之一的心臟植入物(如外科結構心臟瓣膜、心臟起搏器和支架)、二分之一的質譜系統(諸如藥物或食品污染檢測等),以及90%的基因晶片都來自新加坡。

根據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的估計,到2030年,僅亞洲的醫療科技市場規模就將達到2250億美元(3040億新元)。通過前瞻性布局和持續性投入,新加坡的醫療科技行業一直在穩步增長,從醫療設備製造領域的興盛蓬勃可窺一斑:2022年的相關製造產值為190億美元,比2021年增加了20億美元;2012年,這一數字為50億美元。
目前,新加坡吸引了400多家醫療科技公司在此齊聚,從業人員高達16,00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高技術人才,以及相當比例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眾多跨國醫療科技公司也紛紛來新發展,共設立了50多個區域總部和35家製造工廠。

圖片來源:海峽時報
國際巨頭爭相布局
近一年來,新加坡吸引了兩項來自國際醫療科技巨頭的重大投資:2023年10月,全球顯微鏡與科學儀器的領導者的徠卡顯微系統(Leica Microsystems)投資8200萬新元在新設立手術顯微鏡製造和研發設施;2023年12月,德國百多力(Biotronik)也開設了一家20,000平方米的製造和研究中心,成為心律管理領域首家在亞太地區設立中心的製造商。
新加坡對智慧財產權的有力保護是吸引巨頭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在新加坡設立的醫療科技研發中心超過了25個,覆蓋從上游臨床需求到產品和流程開發的方方面面,包括軟體和數字能力。
通過與新加坡全國眼科中心和新加坡眼科研究院的密切合作,國際巨頭依視路陸遜梯卡(EssilorLuxottica)的近視眼鏡吸引了全球關注。這款在新加坡開發的STELLEST™星趣控®鏡片於2020年在全球推出,能有效矯正視力並減緩近視進展。這家法國公司在新加坡擁有約5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從事近視研究和產品開發,其中約70%都是本地人。

圖片來源:海峽時報
依視路陸遜梯卡創新與技術研發中心負責人Bastien Feret表示:「新加坡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不僅因為新加坡的近視率高,更因為這裡充滿活力的研究生態,以及豐沛可用的高技能人才,新加坡中心在推動整個集團成為近視研究全球領導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EDB醫療保健部副總裁John Eng表示:「這些成就鞏固了新加坡作為醫療設備及生命科學工具開發首選地的地位,同時也為本地人才帶來創新機會,並積極影響著亞洲及全球醫療保健市場。」
亞洲人口眾多且日趨老齡化,因此市場對助聽器和心臟起搏器等醫療技術解決方案的需求將會增長。根據EDB預測,到2030年,亞洲人口將占全球60%,其中四分之一為60歲或以上人口且罹患慢性病的風險較高。因此,許多醫療科技公司正在將注意力轉向亞洲,新加坡將成為這些公司的首選基地,滿足該地區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
對此,John Eng表示:「過去20年來,EDB一直都與其他政府機構協同合作,致力於推動醫療科技行業的發展和壯大,並在如今成為新加坡醫療保健領域的關鍵支柱。今後,我們也將繼續創造有利環境,充實人才資源,促進市場准入和業務增長,助力這個高技能行業的進一步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