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部接到許多租戶反映有業主不願減免租金,為了確保公平分擔,將強制由政府、業主與受影響的租戶一同分擔租金。600多名餐飲業者也聯名要求政府強制業主分擔六周的租金,以及把政府津貼直接發放給租戶。
儘管政府勸業主在防疫措施收緊期間減免租金,仍有業主無動於衷,因此政府將強制他們分擔租金成本,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財政部在前天(7月24日)發布的文告中說,接到許多租戶反映有業主不願減免租金,為了確保公平分擔,政府將強制由政府、業主與受影響的租戶一同分擔租金。
當局了解有些業主是真的遇到困難,實行條例時會考慮到他們的處境。律政部接下來會公布分擔租金的詳情。
本地從7月22日至8月18日再次進入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政府也再次為中小企業與年營收不超過1億元的非營利機構提供租金減免。
根據財政部,如果租用政府擁有的商業房產,可獲得四個星期的租金減免。如果租用私企擁有的商業房產,則可獲得相等於兩周租金的現金款項。當局接下來會在國家稅務局網站上發布詳情。
這意味著在這段高警戒期間,向政府租用商用房產的租戶可抵消全額租金,私企的租戶只能抵消一半的租金。這與5月16日至6月13日首次進入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的租金減免援助類似。
租戶:當局應采更果斷條例
因為不准堂食而嚴重受創的餐飲業,昨天向媒體發布寄給政府抗疫工作小組的信函,要求政府強制業主分擔六周的租金,以及把政府津貼直接發放給租戶。
這封信函由600多名餐飲業老闆與員工簽署,名單有20頁長。信中寫道:「政府過去鼓勵業主把租金減免派發給租戶的做法並不管用,我們需要更果斷的條例。」
經營養生企業的李冠駒(49歲)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面對擁有議價權的業主,中小企業其實無能為力。
他的集團Refresh Group在各購物商場設有九家店面,包括永康中醫診所、腳底按摩院、水療館與理髮店,其中至少兩個商場的業主對他的訴求視若無睹。
李冠駒說,他發給一個業主的電郵石沉大海,另一個業主則叫他先證明業績大跌,而他提供證明後對方又以政府會提供津貼為由,拒絕減免租金。
他說,高警戒期間,大家不敢出門,都取消了預約,員工只能在店裡乾等,而他仍須支付薪水。「我可以一兩個月不賺錢,但不能一直虧錢。」
本地規模較大的商業房地產業主受詢時都表示有減免租金,以及協助租戶上網行銷。
豐樹集團發言人說,從去年疫情暴發至今年3月底,通過租戶援助配套幫助符合條件的零售租戶平均抵消超過四個月的固定租金。
凱德集團則在積極推動數碼平台。集團發言人說,除了租金改革或免除之外,集團也讓租戶使用其數碼平台銷售。
星獅地產零售同樣表示會為租戶提供租金回扣,以及市場行銷與營運上的幫助。
用電商平台售貨 商家可獲政府津貼
聯實資產運作主管邱愛妮說:「自從疫情暴發以來,我們一直與零售商密切合作,通過租金減少、租金改革和靈活付款等措施,幫助受影響的零售商。」
商場人潮銳減,政府為本地使用電商平台賣東西的商家提供津貼。從現在至11月16日,零售商可獲得相等於八成電商服務費的津貼,津貼最多為8000元。這些平台包括Lazada、Mummy’s Market、趣天網(Qoo10)、蝦皮(Shopee)與Zal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