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在報紙上吐苦水:毫不講理的鄰居是一大煩惱

2022年07月07日   •   5985次閱讀

建屋發展局去年每月平均接到了3200個與噪音相關的投訴。(海峽時報)

作者 王震宇

超過80%國人都居住在政府組屋的新加坡,能與左鄰右舍和睦共處是再理想不過的情況。

然而,鄰居發出噪音、在共用的走廊上扔垃圾置放雜物造成阻礙,甚至刻意騷擾某些住戶引發各種事故和糾紛的新聞,時有所聞。

數據顯示,建屋發展局去年每月平均接到了3200個與噪音相關的投訴,高於2020年的月均2500起,也遠高於2019年的月均約400起。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說,投訴案例增加或因更多人居家辦公,及2020年6月起裝修工程獲准恢復的緣故。(海峽時報)

當中,最普遍的投訴包括裝修工程、拖拽家具或物品掉落等。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今年2月曾在國會上說,投訴案例增加或因更多人居家辦公,及2020年6月起裝修工程獲准恢復的緣故。

一名讀者今天投函《海峽時報》說,種種跡象顯示,建屋局建議通過有禮溝通、聆聽、在尋求調解前嘗試妥協來解決鄰居糾紛的方式,對那些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來說,根本無效。

(《海峽時報》截圖)

這名讀者寫道: 「那些受苦的往往是奉公守法的受害者,他們為了不要惹禍上身,最終只能搬走。這樣的結果糟透了,也變相鼓勵大家成為毫不講理的鄰居。」

他因此建議,當局是時候檢討雜項(公共秩序和滋擾)法令,看看如何能更有效地阻嚇這類行為。

「不應讓少數不合群、自私的人毀了大部分居民的生活。」

在上述法令下,對住戶造成滋擾或不便的行為一旦罪成,可被判罰款高達1000元。

根據雜項(公共秩序和滋擾)法令,對住戶造成滋擾或不便的行為一旦罪成,可被判罰款高達1000元。(聯合早報)

長期遭受鄰居干擾,難道只能(搬)走為上計?惡鄰居究竟有多惡劣,不只擾人清夢,還讓人的健康亮起紅燈?

紅螞蟻整理今年媒體報道過的幾起事件,帶蟻粉見識一下,天天活在充斥著噪音的環境里有多讓人抓狂。

記者親身經歷:驅不走的夜半麻將聲

《海峽時報》今天這篇讀者來函其實是回應該報7月3日一篇題為「如何應對來自地獄的鄰居」的文章,內容寫的是該報記者的親身經歷。

她寫道,10多年來每當夜深人靜時,隔壁鄰居就會開始打通宵麻將,還敞開大門和窗戶,堆疊麻將的噪音此起彼落。

她從念書時期就開始忍受這個噪音,有時同一戶人家還會把電視聲量轉大。這名記者的父親曾嘗試上門與鄰居交談溝通。

「我們和對方溝通無果,最終唯有報警。但鄰居得知後,竟上門威脅還作狀要毆打我父親。」

這名記者全家直到2019年才真正擺脫噪音——搬出房子走人。

她在文中點出,雙方溝通固然重要,但遇上毫不講理的鄰居簡直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我常常覺得,如果鄰居不願配合我真的拿他們沒轍。最讓人沮喪的是,房子本該是讓人獲得身心和睦與安寧的地方,然而這份和平卻經常被我鄰居缺乏公德心的做法給生生撕破了。」

後港居民忍受鄰居噪音11年

本地網絡媒體Rice Media今年5月報道了後港一座組屋居民,11年來忍受一戶人家發出的敲打噪音。

男子被投訴經常發出敲打聲響。(網際網路)

居民指出,肇事者是一名正規軍人也是合氣道教練,與母親同住。

這戶人家發出的敲打聲究竟有多響?不只整座組屋居民聽得到,就連住在對面的居民也「深受其害」。

多年來,居民寫信向有關當局投訴也報警處理過,嘗試進行調解、甚至向議員告狀,但都無濟於事。 不少居民索性把該男子發出噪音的證據錄下來,上載至社交平台。

有居民還在深夜開直播,讓網民猶如親臨現場,聽聽這名男子的「罪行」。該居民稱,當晚議員才剛登門向肇事者了解情況,但對方依然我行我素。

另有居民申訴,除了發出噪音,她們全家還曾被這名男子與他的母親辱罵,不但騷擾他們,經過他們家時還會被對方吐口水。

鄰居孩童吵雜聲「難頂」 女子失眠停工半年

女客服員忍受鄰居噪音長達三年,影響她的睡眠及工作。(iStock示意圖)

一名居住在義順的女客服員告訴《海峽時報》,過去三年來,每當過了晚山10點,住在樓上的鄰居就會傳出擾人的孩童吵雜聲,一直持續至深夜,過後還會傳來拖拽家具的聲響。

長年累月的噪音,不僅讓她耳根無法清靜,還影響到她的日常生活——她無法入眠得看醫生吃安眠藥、上班時打瞌睡還開始情緒暴躁,無法如常工作,結果選擇離職。

她聲稱,與對方四次進行調解後,鄰居的噪音「沉寂」了三個月,之後又故態復萌。

她實在忍無可忍,最終和丈夫搬走,每月付1200元租下一間有地住宅的睡房,只為了能安寧入眠,也能好好專注於新工作。

鄰里噪音社區諮詢小組能否成功「救援」?

建屋局指出,住在政府組屋的住戶有一個規定的「清凈時段」,即從晚上10點30分至隔天早上7點。當局籲請居民在這段時間保持低音量,避免進行鑽孔及錘擊等工程。

住在政府組屋的住戶有一個規定的「清凈時段」。(建屋局網站截圖)

就上述案例來看,此規定並非人人都懂得遵守。

今年4月,社區事務署和文化、社區及青年部聯合成立了鄰里噪音社區諮詢小組,針對社區可否接受的噪音水平制定標準。

從6月起,小組開始徵詢公眾意見,預計年底前能提出一套社區規範建議,用來解決居民面對的噪音問題。

今年初,也有讀者投函《海峽時報》,建議當局應針對鄰里噪音問題制定一套記過制度(demerit system),然後統計被投訴的住戶一共收到多少封投訴信。

一旦投訴信件達到某個數量,當局就應該向該戶居民發出警告信,讓肇事者為自己自私又自我的惡行付出代價。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72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
24萬富豪集體湧入新加坡!他們為何對獅城情有獨鍾?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