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的新加坡生育率已低至1.05,比起2020年的1.1又掉0.05,人口增長率非常緩慢。
從1980到2022的42年間,不僅生育率降低,新加坡女性平均生育年齡也在增長。多年來,新加坡政府不斷鼓勵多生,雖然生育率降低也和更多女性受到高等教育有關,不過他們還是針對年輕人的擔憂推出了不少政策,把經濟負擔、工作歧視、孩子的教育等各方面都考慮到。

圖源:新加坡統計局
延長男性帶薪陪產假
減少工作上性別歧視
3月4日,在人民行動黨提前慶祝婦女節的活動上,新加坡副總理黃循財提到,從2024年1月1日開始,男性員工可享有的帶薪陪產假將從原來的2周延長至4周。
這額外的2周目前不是強制要求,不過新加坡政府有意在一段時間後改為強制,所以僱主們應儘早配合。
黃循財說,企業和僱主需要建立平等的工作環境,讓大家可以擁有更靈活的工作安排。

圖源:pixabay
事實上,很多僱主會因為顧慮12至16周的帶薪產假(時長依照國籍而定),在聘請已婚女性員工的時候更猶豫,女性就業率低於男性。就連公務員都免不了這樣的職場歧視。
男性的陪產假延長不僅可以減少一定的職場歧視,新爸爸們也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陪伴妻子和剛出生的孩子。
各項鼓勵政策 發放現金和儲蓄金
降低養娃經濟負擔
除了職場歧視,新加坡的夫妻們不想生孩子的原因自然離不開錢。新加坡作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國家之一,平時一個人的花銷已經很多了,要是再加上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開銷更是幾何式增長。
因此在產假以外,新加坡政府還會給本地夫妻的第一和第二胎各發放8000新幣的現金獎勵,第三個及以上的孩子,每個發放1萬新幣的獎勵。等於生的越多,獲得的現金獎勵也就越多。
除此之外,所有的新加坡小孩都有自己的特殊帳戶,教育儲蓄帳戶(Edusave)就是其中一個。政府會每年往帳戶里充入一筆錢,供教育相關的開銷使用。
教育制度改革 減輕孩子學習壓力
新加坡教育的「卷」和家長們的「怕輸」相信是許多人都知道的,孩子們除了日常上學外,還得上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為了減少這樣的「人比人」現象,新加坡教育部不斷改革各項制度,先是更改了小六離校考試的計分,只計算科目評級分數,又更改A水準高考的計分,讓學生們有更多精力專注於更少的科目。

據「新加坡眼」採訪到的教育專業人士所說,這些改革都是為了能夠讓更多學生考上大學,可見教育部也是煞費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