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話劇舞台轉戰奧林匹克賽台的宋和才

2022年07月30日   •   8892次閱讀

▲2021年,宋和才在華中禮堂前留影

1937年在馬來西亞巴生出生的宋和才,和他那個年代的許多東南亞華人一樣,都想到由當時馬來亞和新加坡民間團體與華人社群創辦的南洋大學深造。他的故事和同時代的年輕人相似,走過了曲折崎嶇的道路,才進入這所在1953年5月由新加坡福建會館陳六使主席牽頭,聯合中華總商會、潮州八邑會館、三江會館、瓊州會館、福州會館、客屬總會、廣東會館等華人社團共同籌辦的以華語為教學媒介的大學。但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年輕人除了進入他們選擇的學科學習外,課餘參加音樂、舞蹈或戲劇活動,竟然為五十年代新加坡的文藝活動,寫下輝煌的一頁。

宋和才在南大主演了古裝戲《縣官坐堂》、《碧血花》、印度劇本《第一個微波》、曹禺名著《雷雨》和獨幕劇《後台春秋》。其中《第一個微波》是早期華語話劇圈的一個特殊例子,《行動周刊》以其劇照作為封面,對演出做了詳細報導。

少年時代遇良師

幼年的宋和才在鄉下生活,祥和平靜,倒也過得無憂無慮。剛進小學不到三個月,日軍南侵,父親突然病逝,他的生活遽然巨變。

當時,懷著身孕的媽媽帶著他、三個姐姐和一個弟弟逃到了一個離巴生兩公里半的山芭。因為一貧如洗,宋媽媽眼看要養大五個孩子,難如登天,只好答應了住在隔壁的一對沒有子女的馬來夫妻,把新生女嬰給他們,以換取在他們的一小片空地里耕種餬口。

這段住在山芭的日子,宋和才一家過著養豬、種菜、耕田的清苦生活,三餐不繼。隔壁麵包店常把不要的麵包皮,送給他們充飢。雜貨店老闆把賣江魚仔剩下的渣留給宋媽媽,讓她拿來熬湯給孩子們。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是番薯葉、木薯葉和稀飯。

母親把宋和才送去巴生的平民義務學校上學,因為那裡學生不必繳交學費。學校提倡美育,還常辦演藝比賽。學校里的老師,當年都是馬來亞抗日軍的成員。他們除了教書,也能教唱歌、演講和排演話劇。有一次排演一個《麵包歌》的歌舞節目因為缺了女主角,老師安排宋和才反串,演小紅兒,獲得師生的熱烈讚賞。擅長歌舞劇的英文老師排演了華語版歌舞劇《天鵝湖》,老師選了宋和才扮演王子,他表現優異。

▲宋和才(左三)和參演兒童歌舞劇《天鵝湖》的同學們合影

戰爭終於結束,宋媽媽攜帶五個孩子從山芭叫了一輛霸王車到巴生市中心,打算投靠一個親戚。結果,下車忘記拿行李。車走了,他只剩身上穿的短褲和背心。

上中學時期,宋家居住在一個燒木柴的地方。放學後,他會去幫忙劈柴掙零用錢。晚上則到一個咖啡店幫忙,負責送薏米水到一個大世界遊藝場的歌舞廳。他有時也順便看演出,在那裡積累了一些觀賞演藝的經驗。

中正中學結下數學緣

1952年年底,宋和才隨朋友莊亞能和堂弟宋福忠南下。從巴生出發,他們花了兩天時間才抵達新加坡。翌年,他正式開始在中正中學上學,直到1957年高中畢業。宋和才在中正時很幸運地遇到了陳詩豪(後任德新中學校長)、王炳績(後任立化中學校長)等恩師。起初,數學是他最差的科目,從來沒有超過38分。幸好遇上數學老師陳詩豪,讓他茅塞頓開,分數漸漸攀升,竟然在幾年後報考南洋大學數學系。

在中正,宋和才曾任新加坡華文中學校學生聯合會(中學聯)的執委會成員,被分配到大成巷當義工,負責「希望工程」。他的任務就是教當時聚集在大成巷目不識丁的私會黨徒識字讀書,也分析時事給他們聽,很受歡迎。有位腳踏車老闆得知宋和才每次都是搭車去當義工,就把一輛修好的腳車送給他。「這給你,讓你不用每天浪費兩毛錢來回。」長輩關懷的話語,令他至今仍舊懷感恩之心。

1958年高中畢業後,恰好義民中學要聘請老師,他便前去應徵。宋老師笑談道:「我被問及幾時在哪裡畢業?我說新加坡中正高中剛畢業。校長問我可不可以教一班高三的數學,我就說可以試試。後來,我的學生當中有一位成為我在南大的同屆同學。這名同學說他報名數學系,那時我就問他要不要轉系。不然我們同在數學系,萬一我的成績輸給他的話,就會感到沒有面子。當時,我還和這個同學開玩笑,建議他不然就故意輸給我。其實他對物理更感興趣,後來他也真的轉去物理系了。」在義民中學教數學,宋和才只待了一年,便再度南來新加坡,進入南洋大學數學系。

南洋大學豐富 多彩的戲劇舞台

宋和才在南大的學生生活非常豐富多彩。南大戲劇會匯聚了來自全新加坡中學戲劇會、馬來亞及印尼來的藝術人才。南大戲劇會創立了有影響力的《戲劇研究》雜誌、辦戲劇講座、組織內部與公開演出。有表演經驗和才華的宋和才在南大戲劇會如魚得水,以蘇昱為藝名參演了多部戲。演出了《縣官坐堂》後,又和葉慧賢領銜主演了華語印度話劇《第一個微波》。這個慶祝「大學周」的劇目於1960年4月2日在維多利亞劇院演出,也有一些非華族觀眾前往觀賞。

▲宋和才主演華語印度劇《第一個微波》

為什麼選擇演出《第一個微波》?李邦年在南大戲劇會1958年演出《釵頭鳳》的特刊里這麼說:「我們選擇了一個印度劇本《第一個微波》,原因是:我們認為本市過去所演出的劇本多脫離不了中國五四時代劇作家的。但在中國劇本外頭,還有著廣闊的天地,並且在那些劇本中具有反映著我們類型社會狀況的內容……選擇《第一個微波》也是突破過去選擇狹小範圍……」。

李邦年的話,如果和南大戲劇會演出《釵頭鳳》時,出版的刊有華文、英文與馬來文三種語言的介紹的特輯聯繫起來,便可推測,南大戲劇會熱情的年輕人,嘗試擴大華文源流戲劇的視野,也希望不同民族在戲劇方面,能多交流。

《第一個微波》是一個為農民發聲的戲,描述農民和放高利貸者的矛盾。一位教師的到來,改變了農民逆來順受的態度,也改變了他們的命運。這是宋和才覺得最滿意,也最辛苦的一齣戲。因為畢竟那是一部與演員在文化上有隔閡的戲。後來,戲劇會找到一位熱心的孟加拉商人,教男演員包頭巾,教女演員穿包裹全身的薩麗(saree),又把一個用麻繩扎的吊床借給演出團隊。「幾位演員每晚得黏鬍子,包頭巾,把自己打扮成孟加拉人。演繹一個外族的故事,也讓我們眼界開闊了」。

此外宋和才又演了兩部大戲《雷雨》和《碧血花》。《雷雨》是南大雪蘭莪州同學會為了籌錢給幾間中學的義演劇目。原本的設想是到吉隆坡義演,不料戲排好之後,卻拿不到馬來西亞政府的演出准證,前往吉隆坡的計劃也告吹了。結果《雷雨》只在南大禮堂演出,招待南大師生觀賞,十分遺憾。

▲南大戲劇會演出《雷雨》,宋和才飾演周萍(右一)

不過,中國知名劇作家阿英的《碧血花》,倒是在維多利亞劇院公演了。參加演出的除了宋和才之外,還有在華中戲劇會和醒華校友會演出多部大戲的老演員戴德馨和符少東等人助演。《碧血花》是為南大戲劇會在《釵頭鳳》之後演出的另一部古裝大戲。這部以葛嫩娘與抗清名士孫克威的愛情為主線的故事,寫出抗拒強權各種威逼利誘、視死如歸大義大勇的精神。演出得到觀眾的共鳴和戲劇界前輩劉仁心等人的肯定。

宋和才說:「和1958年南大戲劇會演出《釵頭鳳》時一樣,《碧血花》的演出也得到平社的協助。平社除了慷慨借用服裝外,還派出社員前來示範水袖的運用。藝聯劇團的陳振亞導演的《花木蘭》和周立良導演的《清宮怨》,我的學生蔡曙鵬1970年在青年劇社導演的《三個秀才》里三個秀才和公差的服裝,也是平社免費借用的。可以說從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平社支援了許多話劇團體古裝戲的演出,成為劇壇美談。我們也在學演古裝戲的過程中,對戲曲的博大精深,以及古裝戲需要掌握的身段、手勢的基本功有了初步的了解。」

從台上到幕後的角色轉換

據《第一個微波》的導演郭顏開的回憶,宋和才的戲常獲好評的原因「在於他能認真研究劇本、分析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徵。心中有角色的樣子,更能走進角色的內心世界。做到演什麼像什麼。」

何以能把不同類型的人演好?宋和才說:「演員在台上的一行一言,最重要的是要有潛台詞。潛台詞是心理活動的內容,它是帶動一個演員整個身心形體上的主線。潛台詞會幫一個演員在形體、台詞等方面,向角色的情感世界靠攏。從角色的內心出發,發揮自己演藝才華。有了充實的內心戲,走起台位來,就會合乎邏輯」。

畢業後,他受聘在華中教書。不久後受邀在課餘到丹戎巴葛區教戲劇,推動社區的文化活動。但是他要求調派到直落亞逸區行動黨支部,那裡有熟悉的朋友。

在社區推展華語話劇面對的挑戰和大學戲劇活動截然不同。來參加活動者,多數是沒有參加過戲劇活動的「素人」,一切需要從ABC開始。這些參與者只能用業餘時間來參加培訓和排練,流動性也大。為了鼓勵本地創作,選用的是本地劇本。這些劇本有些宣傳意味重,常要費力氣改寫。但他努力不懈地做好基層工作,這些戲都在維多利亞劇院公演過。

隨著大環境的改變,這類社區華語戲劇活動,到了七十年代中由人民協會文工團戲劇組取代。宋和才在社區的服務也告一個段落。

為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賽事培養人才

根據詞曲寫作人祁哲泉的回憶:「1978年,華僑中學校方重啟戲劇活動,由宋和才老師負責。有趣的是五、六十年代在華中導演《阿Q正傳》、《屈原》、為華中校友會導演《正氣歌》的是數學老師葉文祺。七十年代指導我們的也是數學老師。後來我們才知道宋老師在學生時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為我們選劇本、排戲,可以說是我在戲劇路上的啟蒙老師。這些影響直到我到了電視台工作,參與電視劇和演戲,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宋和才當時是數學老師,卻負責戲劇活動、組織歌曲創作比賽,為華中的美育添彩。但令他引以為傲的是為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培養人才。

在九十年代初,宋和才受校方委託,開始了華中有系統訓練數學人才的計劃。他的特色做法是請中一的老師把那些解題方法獨特、喜歡發問的學生篩選出來。然後請新加坡國立大學數學系教授在周末到學校指導精選出來的學生。

除了英文數學教科書外,宋和才鼓勵這些精兵勇將參考中國出版的數學參考書。他說:「漢字的形體呈二維方塊,圖型特點明顯。數學與圖型有密切關係,學生閱讀華文數學參考書,就是處在一個三維空間的立體環境里思考問題對理解數學有極大幫助」。

他珍藏的400本數學參考書也在密集的訓練過程派上用場。如同訓練運動員那樣,涵蓋食物搭配、眼球運動、全面而獨特左右腦訓練的方法還真管用,培養出了1989年第21屆全國中學數學比賽冠軍,翌年中學校際數學問答比賽冠軍。不久後,林子偉從瑞典捧回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銀牌,他是第一位得此殊榮的新加坡學生。

▲1991年,宋和才老師(左)指導的華中學生林子偉(右)從瑞典捧回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銀牌,他是第一位得此殊榮的新加坡學生

宋和才在華中執教近35年,當中的酸甜苦辣盡在不言中。今天他桃李滿天下,當年的學生也常和他保持聯繫。他曾經是學生眼中鐵面無私的訓育主任和要求嚴格的數學老師,但如今是學生眼中和藹可親的老朋友。

(作者為本地戲劇愛好者)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985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13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