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新華社和路透社則報道,截至10月中旬,中國共有13支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四支疫苗已經進入 III 期臨床階段。
中國國藥集團旗下的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以及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的兩款冠病滅活疫苗,已做好大規模生產準備,預計明年產能將達到10億劑以上。
目前,這兩款疫苗正在阿聯、巴林、約旦、秘魯、阿根廷、埃及等10個國家開展III 期臨床試驗。 更別說還有俄羅斯的、英國的……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種疫苗,到底打哪種啊?
為有效評估市面上多種候選新冠疫苗,新加坡衛生部在10月5日設立由14人組成的疫苗專家團。專家團由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高級顧問王建忠副教授擔任主席,他同時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副校長。另外13名成員由傳染病、免疫學和其他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
他們會依據最新臨床試驗數據,評估候選疫苗對新加坡本地不同群體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適用性,並且向政府建議如何為特定群體進行接種。
王建忠指出,隨著全球出現更多可供臨床使用的候選疫苗,確保疫苗安全有效,將是專家團的首要考量。
「專家團必須仔細研究疫苗的安全性和臨床數據,並且考慮到本地的情況,建議一個適當且全面的疫苗接種策略。」

身為新加坡跨部會抗疫工作小組聯合領導人之一的衛生部長顏金勇於11月10日在一場線上記者會回復媒體詢問時表示,新加坡與許多研發疫苗的藥廠都在接洽中,其中包括輝瑞。由於還在討論中,目前不方便透露更多細節。
在沒有選擇的時候,人們總是希望獲得選擇的權利,但是選擇多了,要考慮的因素也會更多。
今年6月,倫敦大學衛生和熱帶醫學院「疫苗信心項目」(Vaccine Confidence Project)在全球19個國家的1萬3426成年人中進行了一項調查,新加坡也在其中。
調查的主要內容為:如果冠病疫苗被證明是安全有效的,並且面市了,你會接種嗎?
在19個國家中,民眾接受度最高的是中國,將近90%的受訪者說他們願意接種疫苗。美國是75.4%,英國則是71.48%。
新加坡對於新冠疫苗的接受度在19個國家中排行第14,有67.94%參與調查的新加坡人表示願意接接種疫苗。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早前的解釋,一個國家必須至少有60%-70%的人口有冠病免疫力,才能成功打破傳播鏈。
如此看來,新加坡已經達標。
那麼你呢?你會選擇在新加坡接種新冠疫苗嗎?

03. 疫苗接種的"公平說"
11月21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受邀以聯合國環球治理組織(Global Governance Group,簡稱3G)召集國首腦的身份,通過視頻方式參加今年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
在會上,李顯龍總理呼籲各國以可負擔得起和公平的方式分配冠病疫苗,以及加強全球疾病監測網絡,為發現、控制和克服下一次疫情大流行做好準備。

這已經是李顯龍總理第二次公開提到疫苗分配的公平問題了。
其實,疫苗分配的公平問題,對外而言,涉及到國家的財力、各國的合作;對內而言,涉及到不同人群對疫苗的需要程度和有效反應。
先說對外。
在理解疫苗的分配模式前,我們必須先認識到:病毒的傳播是不分國界的,遭受重創的全球經濟不可能在各國為防堵疫情而採取封鎖措施的前提下復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
所以,最現實的問題就是,研發成功、批量生產的新冠疫苗,最終有沒有辦法在短期內讓全球人口共享?

從研發到生產,乃至最後的物流分配,疫苗問世的每個過程都是錢。財力雄厚的國家難免在疫苗的取得上占據優勢,資源貧瘠的國家則很容易被拋在後頭。
為此,國際社會試圖建立一套解決機制,這套機制叫作「新冠疫苗全球獲取保障機制」(COVAX),由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世衛組織及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共同領導。
COVAX的目標是在各大疫苗研發成功後,讓參與COVAX機制的各國都能公平地分配到安全有效的疫苗,包括依據國家人口比例分配疫苗,而不是「價高者得」。其願景是是確保在2021年年底前生產和公平提供20億劑疫苗。
目前,已有172個國家加入COVAX,其中包括新加坡,也包括中國。

COVAX可分配疫苗的數量,也將決定全球多數人口得等待多長時間才能拿到疫苗。
根據斯瓦米納坦的說法,COVAX截至2021年年中只能搜集大約數億支疫苗,如果要將這些疫苗均衡地分配給該機制下的170多個國家,那每個國家能獲得的數量將不足以為目前的抗疫措施帶來太多改變。
只有在COVAX在2021年年底前能達到20億支疫苗的產量下,人們才有可能脫離佩戴口罩和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的生活。

與此同時,疫苗運輸和存儲方面的高要求也是一個問題。
無一例外地,新冠疫苗都須冷藏,尤其是美國輝瑞和德國BioNTech聯合開發的疫苗。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福奇等人均指出,該疫苗需在零下70攝氏度環境下儲存及運輸必須儲存於零下70℃。
舉個例子,根據目前研究,輝瑞新冠mRNA疫苗在零下70℃的超低溫冷凍箱中可以保存6個月,在不斷添加乾冰的輝瑞特製保溫運輸箱中可以保存15天,而在正常2到8℃的醫院冰箱中只可以存儲5天。

然而,這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是一大難題。印度雪人物流公司執行長奈爾直言,全印度沒有一家公司能達到輝瑞疫苗的運輸標準。
即便在美國或英國等已開發國家,要實現這樣的超低溫冷鏈運輸亦非易事。
世衛組織非洲地區主管莫蒂表示,在氣候炎熱、運輸距離長、冷鏈設備缺乏的非洲國家,疫苗分發工作將遭遇很多困難,或許只能望「苗」興嘆。

說完了對外,再來說說對內。
按照現在的形勢,新加坡一時半會兒怕是沒辦法短期內購入570萬支疫苗,讓全島大部分人都能進行接種。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10月20日,新加坡衛生部方面表示,計劃最快在2020年底引進新冠疫苗,並於2021年開始組織民眾接種。其中,高風險群體或可享優先接種。
當天,新加坡衛生部醫藥總監麥錫威在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記者會上,就新加坡採購新冠疫苗的進度指出,新加坡計劃從不同來源採購多款疫苗。
與此同時,新加坡政府正在密切留意各種疫苗的測試進展以及副作用,同時還在向醫生和專家徵求意見,以判斷哪幾種疫苗較適用於當地。
雖然新加坡最快或可在2020年底引進疫苗,但多數候選疫苗的第三階段臨床試驗要到2021年初才能完成。因此,新加坡政府「較有可能」從2021年開始規劃疫苗接種安排。

對於接種疫苗的先後順序,麥錫威表示,除了年長者等感染風險較大的弱勢群體外,醫療服務人員等也可能被列為優先接種對象。
對於這樣的安排,你怎麼看?
按照目前的形勢而言,即便新冠疫苗不是萬靈丹,分配上也可能還需要等待,但它無疑是擺脫疫情困擾的最佳解藥。
當我們不停在新聞中獲知又有哪個疫苗取得振奮人心的效果時,必須提醒自己:疫苗研發成功乃至上市也不代表全球大多數人口能馬上獲得接種。
世衛組織的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於9月15日表示:人們不應該期望在2022年前能恢復正常生活,因為用來防治新冠病毒的疫苗不會在那之前達到足夠的數量。

「我們認為最快要到2022年才會有足夠的人們接種疫苗。所以在那之前,我們必須維持目前所採取的措施,包括安全距離、佩戴口罩以及保持衛生。」
斯瓦米納坦口中的「足夠」,是指全球至少已有60%至70%的人口通過注射疫苗對新冠病毒免疫,只有這樣才能大幅減少傳染率。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降低期望,保持希望,做好病毒防護措施,一起等待2021年的春暖花開。
資料來源:
1. CNA:Commentary: A COVID-19 vaccine in Singapore? Here's what has to happen first
2. CNBC:Singapore minister says 『a long way to go』 before vaccine distribution, other precautions useful
3. 聯合早報:花旗:全球最快要到2021年底才能實現群體免疫
4. 聯合早報:世衛牽頭分發疫苗 富國預購搶先機
5. 聯合早報:李總理再次呼籲各國公平分配冠病疫苗
6. 新加坡紅螞蟻:新加坡有望在明年第一季取得冠病疫苗,救星真的來了?
7. 聯合早報:超低溫運輸疫苗 或成物流業者商機
8. 中國新聞網:新加坡設專家團評估候選新冠疫苗 首要考量安全有效性
9. 中國新聞網:新加坡擬2021年開始新冠疫苗接種 這幾類人或可優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