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調查國內288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確診者,發現有11.7%人出現「長期冠病」的情況,即康復後還是持續出現症狀。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調查288名病人,其中183人曾覆診。研究顯示,11.7%人在染疫半年後,依舊長期出現久咳不愈以及呼吸急促等症狀,還有人感到持續疲勞、眩暈和失眠。

康復者體內也會產生容易產生炎症的蛋白物質,這些物質會引發心血管疾病。
「長期冠病」的情況目前尚在研究中。世衛稱,面對新冠肺炎尚存在著許多未知。目前從印尼入境新加坡的人士,必須出示持陰性的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測試(PCR)檢測結果,檢測需在入境前48小時內進行。若能未出示,有關人士或將被拒入境。
而當下新冠變種病毒德爾塔(Delta)肆虐,目前已成為全球疫情流行的最主要的毒株,此前相關疫情看,有幾方面新特點:
病毒傳播力強、更加適應人體、複製快、體內載量高,病人轉陰速度慢、治療時間長、容易出現重症。
而針對德爾塔毒株的特點,必須用更嚴更快更全面的防控措施,來阻止德爾塔毒株的傳播。
截至7月27日12時,南京祿口機場疫情已經累計報告了112例感染者。而據公開資料顯示,祿口國際機場是東部機場集團成員單位之一。截至5月12日,東部機場集團接種疫苗總人數9251人,新冠疫苗接種率達 90.87%。其中,南京機場共組織員工集中接種疫苗29次,累計接種5036人,疫苗接種率達90.3%。
絕大多數患者都接種過新冠疫苗!那麼,疫苗如果無法阻止感染,還有接種的必要嗎?

結合此前在多國醫務工作者中的研究,在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後,感染並有症狀的新冠發病率會明顯降低。這也說明,單劑量接種疫苗儘管還不能很有效地預防感染,但至少能達到感染後減輕病情的作用。

防疫人員在南京祿口機場
此前在廣東應對德爾塔變異毒株於國內的首次社區傳播中,鍾南山院士就強調新冠疫苗是有一個肯定的保護作用,特別是檢查了對德爾塔毒株,從實驗室的資料以及從廣州160多個有限的資料裡邊發現,密切接觸者用了疫苗,接種完全程的和沒有用疫苗全程的,它的保護力是看得出來,是有保護作用的,對感染有60%以上的保護作用,對重症有接近80%的保護作用。
中國國藥集團的兩款滅活新冠疫苗同樣在減輕病情方面表現良好。這兩款疫苗分別由中國生物所下屬的北京所和武漢所研製。北京所疫苗在預防感染方面的效力為78.1%,武漢所疫苗的保護效力為72.8%。

在延緩病情方面,於阿聯進行的Ⅲ期臨床試驗顯示,國藥集團的滅活新冠疫苗可讓感染者的住院需求率降低93%,對重症監護室的需求率降低95%。這些數據表明,即便感染病毒,接種疫苗也可以大大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
另一款國產的滅活疫苗「克爾來福」同樣具有優異的感染後保護效力。雖然其預防感染的有效率僅為50.65%,但可以使66.97%的感染者不出現明顯症狀,可以讓100%的感染者不發展為重症。另外,我國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克威莎」也可以讓重症率減少90.98%。

即便是對德爾塔變異株這樣具有超強傳播力的病毒亞型,現有疫苗也可以明顯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德爾塔病毒的突變位點並不多,疫苗誘導的抗體雖然無法將其清除,但可以暫時抑制它的複製,為免疫系統重新激活和藥物治療發揮作用贏得時間。
目前,疫苗都可以有效緩解感染後病情。在病毒突變株日益增多,傳播力進一步增強的現實下,疫苗或許無法保證我們免除病毒入侵,但依然可以幫助我們戰勝敵人,把損傷降到最小。


對於這一問題,鍾南山院士表示目前很難下結論。抗體只是其中一個指標,證明它作為體液免疫。產生免疫功能一般是兩種,一個叫體液免疫,一個叫細胞免疫,當然還有一些叫記憶免疫等等。
那麼從它只是體液免疫的一部分,抗體的滴度下降的話,並不完全等於它的保護功能消失了,所以把抗體作為唯一的指標,現在還是不夠的。我們現在正在探討,包括體液免疫、細胞免疫、細胞記憶等等方面的功能指標來說明,用了某一種疫苗它的保護作用。

而在討論是否需要加強針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思考一個更為基本的問題:什麼是加強針?
所謂加強針,指的是讓已經完成全部接種的人再次接種同種疫苗。比如破傷風疫苗建議每十年接種一次,就是典型的加強針。
從字面上來看,「加強針」這個名字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打了之後對特定病原體的免疫力就會更高」的錯覺,很多人也因此產生了「免疫接種多多益善」的迷思。但事實上,一般來說,加強針的主要目的是彌補疫苗有效性的下降和不足。
理解了加強針的目的,再結合當前疫情的特點,我們會發現考慮新冠疫苗加強針的出發點主要有以下三種:
1. 疫苗有效性隨著時間逐漸下降。
2. 疫苗有效性受到突變株的顯著影響。
3. 特殊人群在常規接種後的保護仍然不足。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加強針的討論愈來愈熱烈,就在7月26日,科興生物滅活疫苗接種第三針的數據已經披露。通過比較接種2針、3針疫苗之後中和抗體的水平,可以明確這樣一點:第三針肯定是要打的,這不是問題,問題是什麼時候打?

根據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公布的信息,研究顯示接種第三劑科興疫苗後,體內中和抗體水平顯著增高,未出現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
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消息,7月25日,由中國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疫苗評價所,聯合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科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等多家單位合作,在美國醫學論文檔案網(MedRxiv)上傳《18-59歲健康成年人接種克爾來福第三劑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以及免疫持久性: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的Ⅱ期臨床試驗中期結果》。

上述研究結果顯示,接種兩劑科興疫苗後,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能夠誘導機體產生免疫記憶;在接種第二劑後的第28天至8個月接種第三劑後,疫苗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中和抗體水平顯著高於基線水平,不良事件均為1級或2級,未出現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
科興介紹,此次研究是單中心、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的科興疫苗Ⅱ期臨床研究,於2020年5月3日在江蘇啟動,受試者為18至59歲的健康成人,共271人納入最終分析。
免疫原性分析顯示,四個免疫程序組在第二或第三劑接種後28天,中和抗體陽性率均在90%以上。安全性分析顯示,在各個免疫程序組中,第三劑後28天內報告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應略低於前兩劑,均為1級2級不良反應,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注射部位疼痛,未報告嚴重不良反應。

該研究結果也表明,即使6個月後中和抗體水平下降,但兩劑疫苗免疫程序產生了良好的免疫記憶,接種第三劑後能夠迅速誘導強烈的免疫反應,中和抗體滴度顯著提高,接種第三劑後28天中和抗體滴度,比第二劑後28天中和抗體滴度增加3至5倍,且第三劑與第二劑間隔時間愈長,增長倍數愈高。
在討論部分作者表示,儘管第三劑接種可能是必不可少,但制定和實施加強方案應綜合考慮當地的疾病流行情況、感染風險、疫苗供應等相關因素。根據當前形勢,從中短期來看,與加強劑次接種相比,確保更多的人完成兩劑科興疫苗接種應該是更優先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