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加坡售賣的瓶裝水品牌超多,商家促銷手法各異。(海峽時報)
作者 侯佩瑜
許多國家不像新加坡那樣幸福,打開水龍頭就直接有安全的自來水可飲用。
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或較落後的國家,由於自來水水質不達標,必須先煮沸過才能飲用,否則就得喝瓶裝水。
照理來說,新加坡人日常生活都無需依靠飲用瓶裝水,喝掉的瓶裝水應該也不會太多。
然而,聯合國大學的水資源、環境及健康研究所3月16日發布的報告卻顯示:
新加坡2021年人均瓶裝水消費量是全球最高的,每人一年消耗1129升。
換句話說,如果一瓶水是500毫升,一年一個人就喝掉2258瓶水,每天喝約6瓶。顛覆了紅螞蟻的認知。
據報告,瓶裝水的定義是裝在各種密封容器例如塑膠瓶、玻璃瓶、塑料杯、飲水機等,可安全直接飲用的水,包括處理過的水、氣泡水、蘇打水、礦泉水、山泉水、冰川水等。

這些塑料杯飲用水也屬於「瓶裝水」。(職總平價網站)

飲水機的罐裝水也屬於「瓶裝水」。(聯合早報)
蟻粉也許會覺得不可思議吧?新加坡人一天怎麼可能喝這麼多瓶裝水? 不過,你試想想:
忘記帶水出門,經過超級市場或便利店買瓶裝水;
到餐館和咖啡店用餐,想健康些不喝飲料只喝水,但對方只賣瓶裝水;
參加喪禮會提供免費杯裝水;
參加社區活動、馬拉松比賽、企業活動、路演都會送上瓶裝水;
一些小公司、工廠、診所等會設有蒸餾水飲水機,讓員工顧客飲用;
酒店、美容店、按摩店、美髮店等服務行業都會提供瓶裝水或杯裝水;
每打一劑冠病疫苗就送一瓶水;
旅客在本地旅遊都喝瓶裝水等。
2017年《新報》還曾報道,為減少飲用自來水中的氯氣,本地有一家六口從2000年起,每天在家都喝瓶裝水。
一家人每周需要花200新元買瓶裝水,一周就消耗12瓶1.5升的瓶裝水,而家裡的四個孩子出門都會帶上500毫升的瓶裝水。
由此來看,新加坡每人一年消耗1129升瓶裝水,不是天方夜譚。
也因此,新加坡花超多錢在瓶裝水上。
2021年新加坡在瓶裝水上的人均花費為1348美元(1810新元),排名全球第一。也就是每人一年花1810新元買瓶裝水,每天花約5新元,是世界上人均花最多錢在瓶裝水上的國家。

2021年人均瓶裝水銷售額排名前50的國家。中國排在第33名,每人一年花少於50美元在瓶裝水上。(聯合國大學的水資源、環境及健康研究所)
而新加坡消費者在2021年共花費了71億8310萬美元購買瓶裝水,排名全球第6。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共花費了491億7400萬美元在購買瓶裝水上,排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2021年瓶裝水總銷售額排名前50的國家。(聯合國大學的水資源、環境及健康研究所)
報告說,2021年新加坡人均瓶裝水消費量是全球最高(1129升),緊接著的是澳大利亞,人均一年504升,比新加坡少一半。上榜前十的都是已開發國家。
鄰國馬來西亞的人均消費量略低於150升,居發展中國家之首。中國則排在第47名,人均消費量約30升。

2021年瓶裝水人均消費排名前50的國家。(聯合國大學的水資源、環境及健康研究所)
為何有錢國家有安全飲用自來水不喝,反愛喝瓶裝水?
新加坡人均瓶裝水消費量雖然位居全球第一,但瓶裝水的總消費量僅排在全球第12名。
報告並沒有標出總消費量,如果按2021年新加坡總人口為545萬人,總消費量為61億5305萬升,比排在全球第一的美國(614億1800萬升)少10倍。
報告稱,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表示,他們使用瓶裝水作為主要水源。
上榜前三名的分別為美國、中國(487億9700萬升)以及印度尼西亞,它們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值得注意的是,同為人口大國的印度,並沒有上任何榜的前50名。

2021年瓶裝水總消費量排名前50的國家。(聯合國大學的水資源、環境及健康研究所)
報告解釋,瓶裝水市場的驅動因素因國家而異。在高收入國家,儘管國內供水系統很發達,但瓶裝水的消費量往往很高,相當大比例的人口更喜歡瓶裝水,原因如下:
健康考量:瓶裝水被視為比自來水更健康的產品;
味道考量:瓶裝水被認為味道更好,因為它的礦物質成分,而自來水可能會有氯的味道;
生產商積極利用瓶裝水純度的理念來進行營銷,專為孕婦、兒童和運動愛好者等特定人群提供特別成分、礦物質的瓶裝水;
便利性和生活方式:瓶裝水很容易購買和攜帶,喝完又可以即棄。
簡單來說,在富裕國家,瓶裝水並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
新加坡公用事業局就多次重申,新加坡的自來水無須煮沸或進一步過濾,就適合飲用。而當局每天都會在全島各地從水供系統和用戶的水龍頭抽取水樣,並進行測試,以確保在供水過程中保持良好的水質。監測的要求比美國和世衛組織要求還要高。

刊登在2019年9月28日的《聯合早報》 據公用事業局資料,自來水比瓶裝水便宜千倍,一瓶600毫升的飲用水售價介於5角到2元,但同樣容量的自來水只需要0.2分。
新加坡的自來水如此之好,新加坡人卻偏愛瓶裝水,除了反映國人不環保,也許也反映了大家對自來水的安全度信心不足?對它的了解不夠深?或許當局在這方面的宣傳力度也不夠? 瓶裝水的價格不僅較貴,它的檢測標準也不夠公用水高。
聯合國大學的報告就列舉了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個品牌的瓶裝水被檢驗出受污染的例子。
參與這份報告的研究所長Vladimir Smakhtin說,瓶裝水通常沒有受到很好的監管,而且測試頻率較低,參數也較少。嚴格的自來水水質標準很少適用於瓶裝水,即使進行了此類分析,結果也很少公開。
瓶裝水銷量的增長並不是一件好事

(網際網路)
報告指出,瓶裝水市場從2010年到2020年,10年里增長了73%,消費量預計將從2021年的約 3500億升增加到2030年的4600億升。
有報告指出,世界各地蓬勃發展的旅遊業,正是瓶裝水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當人們前往新的地方旅行時,尤其需要補水和清潔的水源,來預防水土不服或腸胃炎等不良的健康狀況。
因此,瓶裝水被視為是更安全的補水替代品。此外,機場、鐵路、酒店和餐館也提供可重複使用塑料瓶的水,這推動了瓶裝水市場的增長。
聯合國估計,全球約有22億人無法獲得安全飲用水。
2016年至2020年期間,獲得安全飲用水的人數僅增長了4%。發展中國家不得不依靠瓶裝水來彌補這一缺口。
報告稱,從2018年到2021年,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埃及是瓶裝水增長最快的國家。
在中低收入國家,瓶裝水的消費與自來水質量差和公共供水系統往往不可靠有關。
該報告說,全球瓶裝水消費量的激增反映了各國政府未能改善公共供水,這使聯合國2030年安全飲用水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受到威脅。
該研究所所長 Kaveh Madani說:
「瓶裝水消費量的增加反映出公共供水系統幾十年來進展有限,而且存在許多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