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早些時候,隨著COP28氣候大會在杜拜落下帷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一個有趣的發展正在新加坡瓦解,新加坡廣告標準監管機構首次公開反對對產品做出誤導性環保聲明的廣告,這一裁決對於更廣泛的全球反綠色清洗運動具有重要意義。

以 Xiaxue 為 Prism+ 的 空調拍攝的廣告,圖源:Instagram
01 背景:PRISM+ 的空調廣告引發爭議
PRISM+ 是一家新加坡的電子產品零售商,主要銷售電視、顯示器、空調等產品。在今年 10 月,該公司發布了一則空調廣告,以社交媒體影響者夏雪為主角。在廣告中,夏雪聲稱使用 PRISM+ 的空調是「拯救地球」的「最佳秘訣」,並顯示她將空調設置為 23 攝氏度以幫助「拯救地球」。
新加坡廣告標準局(Advertising Standards Authority of Singapore,簡稱ASAS)認為根據《新加坡廣告實踐守則》(Singapore Code of Advertising Practice),該廣告是「不可接受的」,因為它違反了守則中的第 4.1 條,即「廣告不得通過不準確、誇大或其他方式產生誤導」。
這則廣告也引發了一些民眾的不滿,認為它誤導了消費者,誇大了空調的節能效果,甚至有人指責它是一種「綠色清洗」(greenwashing),即企業通過虛假或誇張的環保宣傳來提升其形象或銷量,而實際上並沒有採取真正的可持續措施。

圖源:雅虎
ASAS 認為,廣告中的語言和圖像暗示了使用 PRISM+ 的空調可以對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但這一說法並沒有得到充分的證據或解釋,因此要求 PRISM+ 修改或撤下該廣告。
PRISM+ 堅稱該廣告並未歪曲空調的節能功能,只是用一種幽默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然而,由於「與 ASAS 的良好關係」,該公司還是從其 Instagram 帳戶上刪除了該視頻。
這是新加坡廣告標準監管機構首次公開反對對產品做出誤導性環保聲明的廣告,也是亞洲乃至全球範圍內的一個罕見案例,顯示了新加坡對綠色清洗現象的態度和立場。
02 史無前例的裁決
這源於這樣一個事實,即迄今為止,在新加坡乃至在亞洲還沒有看到這樣的先例裁決,廣告監管機構對漂綠相關內容的投訴很少,而亞洲消費者可能仍然缺乏足夠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根據ASAS的說法,除了PRISM+視頻之外,只有一起與漂綠有關的投訴,並且被發現沒有違反其指導原則。

圖源:雅虎
在英國等其他司法管轄區,廣告行業也有類似的非政府自律監管機構,例如其廣告標準局(ASA),與新加坡同行不同,ASA對帶有誤導性或未經證實的環境聲明的廣告做出了許多裁決。
被發現違反ASA廣告標準的各方,包括滙豐銀行等金融機構,這些機構刊登了一則廣告,宣傳其對環境有益的工作,而忽略了其化石燃料融資的參與;像法航這樣的航空公司聲稱旅行「更好、更可持續」;以及像Oatly這樣的消費品牌對其替代乳製品的影響。
ASA在處理此類索賠方面也非常積極主動,經常利用網絡上的人工智慧來識別此類營銷,而ASAS則追溯性地回應反饋或報告以調查潛在的違規行為。
亞洲監管機構和監管機構加大力度監控和標記潛在錯報的時機可能已經成熟。
03 向營銷人員發出謹慎的明確信號
ASAS的裁決是一個明確的信號,要求新加坡品牌對其與可持續發展聲明有關的營銷活動或廣告保持謹慎。
在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受到關注的時代,公司將不得不更加負責和注意他們在媒體渠道上發布的內容,他們的信息無論多麼善意或開玩笑,都有可能被民眾誤解。
在新加坡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ommission of Singapore,簡稱CCCS)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管理學院(NUS Business School)最近發布的一項研究中,51%的環保產品聲明未經證實,他們沒有詳細說明或證明為什麼該產品是天然的、可持續的或環保的。對於不太了解環保或意識較差的人來說,這種說法可能會造成不確定性。
世界自然基金會-埃森哲在2021年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30%的受訪新加坡消費者認為可持續發展聲明令人困惑,26%的人希望輕鬆驗證此類聲明。誤導性活動或產品也會損害公眾對真正倡導可持續替代品的玩家的信心。

圖源:雅虎
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同一項調查中,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相信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的主張,這表明需要努力提高公司在向消費者傳達其可持續發展努力的透明度,並讓他們有能力這樣做。
然而,至關重要的是,公司不要放棄提高可持續性,我們希望看到的最後一種情況是轉向「綠色噓聲」,即公司對其可持續發展的努力或進展保持沉默,因為害怕因漂綠而受到譴責。
消費者還必須現實地認識到,公司和品牌不會在一夜之間變得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一個旅程,而不是一個二元對立的過程,也呼籲那些試圖實現更大可持續性的品牌,還不完美的情況下,可能適得其反,會使他們氣餒並產生寒蟬效應。
04 讓企業對可持續發展聲明負責
ASAS的裁決加強了對公司進行更大可持續發展問責制的勢頭,並預示著未來幾年將對漂綠行為進行進一步的監管。
其他司法管轄區最近也推動了更堅定、更明確的立法,以打擊漂綠行為。2023 年初,韓國起草了一項法律,將對虛假或誇大環境聲明的公司處以 3 萬韓元(2,300 美元)的罰款;另外,歐盟還提出了要求公司評估、證實和傳達環境聲明的要求。
新加坡沒有具體的漂綠立法,但政府已經闡明《消費者保護(公平交易)法》可以保護消費者免受漂綠索賠。

圖源:雅虎
根據該法案,如果在交易中提出虛假索賠,或者供應商的作為或不作為可能合理地欺騙或誤導他們,消費者可以向供應商尋求損害賠償。CCCS最近還表示,正在制定指導方針,以便供應商更清楚地了解環境聲明。,然而,指導方針並不具有法律的全部效力
新加坡政府目前顯然更傾向於採取寬鬆的監管立場,同時對其他地方的發展採取觀望態度。
儘管如此,隨著全球監管機構加強環境、社會和治理標準,政府將有越來越大的動力更堅定地表達其反對漂綠的立場,它必須謹慎地平衡商業確定性和競爭力與新加坡的聲譽,才能成為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的領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