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社能源研究服務BloombergNEF的最新報告顯示,預計到2040年,新加坡將在東南亞地區占據最大的乘用電動汽車(EV)市場份額。報告預測,到那時,新加坡80%的乘用車將轉換為電動汽車,而整個區域的市場平均滲透率僅為24%。泰國緊隨其後,預計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將達到41%,接著是越南(31%)、印度尼西亞(25%)、馬來西亞(15%)和菲律賓(10%)。

圖源:ST
數據顯示,到2023年,新加坡在東南亞六個國家中的電動汽車採納率最高,電動汽車占該國所有汽車銷量的19%。根據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的數據,2024年前七個月,電動汽車在新車註冊中的比例已達到32.1%。
新加坡相關基礎設施領先東南亞
在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方面,新加坡在東南亞的公共電動汽車充電站密度也是最高的,每三輛電動汽車就配有一個充電站。相比之下,泰國每16輛電動汽車有一個充電器,馬來西亞每38輛電動汽車有一個,印度尼西亞每42輛電動汽車有一個。

圖源:FACEBOOK
BloombergNEF在其2024年的報告中指出,電池價格的下降是推動電動汽車普及的關鍵因素。電池的製造成本受原材料和其他組件的可用性和成本以及供需關係的影響。電池作為電動汽車最昂貴的部件,其價格下跌將降低車輛的前期成本,並使電動汽車在價格上更具競爭力。
報告還預測,電池市場的總量每翻一番,電池價格就會下降17%。從2010年到2023年,電池組的價格已經下降了90%。
2023年,東南亞的電動汽車乘用車年銷量連續第二年增長了兩倍,這得益於支持性政策和中國汽車製造商在該地區影響力的增強,這些政策包括補貼和稅收減免。例如,比亞迪、長城汽車和廣汽埃安等中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在泰國設立了製造工廠,使泰國成為該地區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2023年銷量增長了四倍多。
新加坡的政策更有助於新能源汽車發展
新加坡社會科學大學交通經濟學家Walter Theseira副教授表示,預計到2040年新加坡將擁有東南亞最大的乘用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的預測是「不足為奇的」。他指出,新加坡汽車市場與區域其他國家市場存在顯著差異,某些因素使得電動汽車在新加坡的普及更為廣泛。
新加坡的權利證書制度鼓勵車主每10年更換一次車輛,而其他國家的車主通常會保留車輛超過10年或在二手市場上出售。此外,新加坡政府推出的鼓勵電動汽車採用的政策,如從2025年起停止註冊新的柴油動力汽車或計程車,也有助於提高電動汽車的採用率。

圖源:FACEBOOK
Theseira教授提到,充電基礎設施的可用性是另一個影響因素,儘管它有優點也有缺點。新加坡國土面積小,因此人們不太可能對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感到焦慮。然而,大多數人必須依賴他人安裝的充電器,這取決於居住地點和周圍的基礎設施,因為只有少數人能夠在家裡安裝充電器。
在電動公交車的電氣化方面,彭博新能源財經報告涉及的六個國家的政府都設定了電動公交車的採用目標。新加坡也制定了類似目標,計劃到2030年讓一半的6,000輛公交車使用電力,到2040年讓所有公共巴士都使用清潔能源;馬來西亞的Rapid Bus計劃到2030年實現其車隊30%的電氣化。
新加坡的目標是到2040年所有車輛都使用更清潔的能源。從2030年起,所有新車和計程車的註冊都必須是使用更清潔能源的車型,根據新加坡的綠色計劃,到2030年將提供60,000個電動汽車充電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