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育率下滑,獨居老人越來越多。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增進代際交流有助年長者保持思維敏捷,避免陷入社交孤立。也有助提高孩童們的同理心和對長輩的尊重。本地促進跨代交流的活動,無論內容和形式都變得更豐富多元。
曾復清和太太林如珍的退休生活,都圍繞著外孫打轉。自2月中旬,他們還參加一項特別的跨代交流課程,樂高機器人編程。
跨代交流活動參與者曾復清說:「這個課程會增進我們對樂高的知識,還有電腦的那種程序,可以增進我跟孫子的感情更深一點。」
除了曾復清一家,參加編程課的其他五名樂齡人士以及和他們配對的幼兒,並不是真正的祖孫,但依然玩得不亦樂乎。新加坡國家博物館也經常舉辦代際交流活動,巴西立職總保健活躍樂齡中心的12名年長者,這一天同另一家幼兒園的30名學童相約逛博物館。他們從去年底就開始配對成固定組合,每個月相約一次。
職總保健活躍樂齡中心(巴西立)活動參與者曹秀雲說:「好像你們常常有這些小孩子來,我們就很開心,大家一起做手工還是唱歌表演做很多了。好像也就想著我們以前孫子小時候,心裡也是很開心。」
小小學庭學生王熠可說:「我見到婆婆很開心。(為什麼呢?)因為我喜歡跟婆婆一起玩。」
不少研究表明良好的代際關係,有助提高年長者的生活質量,重塑自信和找回自我價值,還有助延緩失智症。
職總保健日間護理中心失智症護理經理許欣愉說:「他們也可以分享他們自己的人生經驗,這樣對他們來說他們也不會有那個想法說唉我老了沒用了。反而可能就會想說其實我有很多經歷可以跟小朋友們一起分享,也讓他們感到心情很愉快,然後也在加強他們自己的自尊。"
幼兒往往也能消除他們對長輩的刻板印象,改善溝通和社交技能並培養同理心等。
職總優兒學府幼樂園總經理程愛玲說:「年幼的孩子都需要我們去教導他們比較正面的價值觀,好像怎麼尊重別人怎麼去關心周圍的人尤其可能是年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