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幅放寬防疫措施後,市場對房地產的需求顯著增加,當中包括稀有、受保留、缺乏新供應及永久地契的店屋。
最近店屋價格大漲,有些業主趁市場買氣旺盛,很快就賣掉手上的店屋。通貨膨脹升溫,也推高店屋的租金,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
其中,位千吉真那路(Kitchener Road)147號的一間永久地契受保留店屋去年8月以430萬元成交後,今年7月又以800萬元轉手,轉售價在短短12個月內漲了86%,引起市場矚目。

博納產業(PropNex)部門主管朱秋霖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店屋現在是賣家的市場,那些打算參與其他投資項目,兌現資本收益。準備退休的業主,對買家開出的價格滿意才會賣。"
去年8月買下這間店屋的是一名房地產中介,持有了約一年。後來。新加坡永定會館看準店屋總建築面積擴大的優勢,以800萬元買下。
另外,在今年4月,有一位業主以1000萬元賣出亞拉街(Arab Street)148號的永久地契店屋,在14個月內賺了450萬元。
房地產分析師王伽勝預測,高檔或中央區的店屋租金今年可上漲3%至5%,其餘店屋的租金則預計持平。
我國目前有約6500間受保留店屋,主要分布於歷史區(Historic District) 二級保護區(Secondar Settlement)和重要住宅歷史區(Residential Historic Districts)除了歷史區,湯申路上段、荷蘭村、富蘭克道、實龍崗花園等住宅和鄰里區也有店屋,但大部分都不是受保留店屋。

非受保留店屋價格未必比受保留店屋低
不過,非受保留店犀的價格不一定比受保留店屋低。朱秋霖說,實龍崗花園也有上千萬元的店屋,因為那裡的人流量高,也是東北地區發展中的美食地帶。湯申路上段店屋的價格也接近上千萬元,今年8月份有間店屋以900萬元成交。
「這些住宅區的店屋交易量比較少,主要是因為業主持有店屋時間較長,至少有超過10年,他們投資店屋的目的是做生意以及留給下一代。再來,鄰里店屋的租戶大部分都是便利店、超市、藥店和診所等必要服務領域業者,生意都很穩定,所以鄰里很少人要賣掉店屋。"
我國店屋有不同檔次,如位於第一和第二郵區的古蹟店屋算是核心中央區(CCR)的高檔店屋,第七、第八、第14和第15郵區的店屋則屬於其他中央區(RCR)的中檔店屋。
第一太平戴維斯整理市區重建局房地產資訊系統(Realis)的數據顯示,今年首三季的店屋交易額為13億3000萬元,單位的中位數價格為542萬元。
面對全球經濟競退和高通脹風險,店屋將繼續被視為保值與資產增值工具。
「大部分持有店屋的業主都是超高凈值人士,牛車水一帶和金融商業中心等黃金地段的業主尤其沒有轉賣店屋的意願。約1200間中央商業區店屋當中,逾半已經超過25年沒有在市場上轉售。"
王伽勝說,店屋是低風險投資項目,所以收益率不高,只有約3%至4%。相比之下,辦公樓的收益率頭5%至6%,工業房地產5%至7%。
葉慧宜指出,自邊境重開以來,本地家族辦公室和外國投資者對店屋的興趣保持強勁,因為本地房地產市場比海外更穩定。「本地店屋市場的交易活動保持活躍,主要買家包括中國大陸、香港、韓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居住在新加坡的海外投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