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通過一副全息頭戴設備,就能將患者的腦部掃描通過3D全息影像的方式投射於空間之中,待進行手術時再疊加在患者頭部,外科醫生便能從不同角度觀察患者的腦部3D全息影像,甚至只需揮一揮手,或是透過聲音,便可提取資料、更改和控制已疊加在患者頭部的全息影像。
憑藉一副混合現實頭戴設備便能「看穿」頭顱,直接在手術台上確定顱內腫瘤位置,科幻電影中常出現的「透視」絕技,或已不再僅限於幻想。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簡稱國大醫學組織)已就全息醫療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展開研究與開發。這個研究項目旨在支持下一代臨床應用的研發,提升病患安全,加強臨床流程,並強化本科和研究生方面的教育。儘管全息技術在手術室內的應用仍處於初期階段,國大醫學組織希望能將這一技術用於各類手術領域中。
國大醫學組織負責監督全息醫療項目研發工作的首席技術官嚴居淵副教授指出:「全息技術或能從根本上改變行醫方式。儘早採納讓國大醫學組織能站在醫學混合現實方案發展的前沿,使我們成為在臨床上使用這類科技的開拓者。」
全息醫療是醫學界一個嶄新領域,過去一年的發展已日益突出。負責國大醫學組織全息醫療項目的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簡稱國大醫院)肝膽外科副顧問醫生高羽嘉補充:「全息醫療善用混合現實的概念,不僅能讓我們充分利用真實環境,更允許我們與疊加在現實世界裡的虛擬世界互動,讓我們即便只是動一動手,也能控制處於真實世界裡的虛擬物體。」

(圖片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
全息技術在腦部手術中的潛力
國大醫院一組由神經外科醫生所組成的團隊已展開一項研究項目,評估能否在為患者做手術時使用全息技術來為腦瘤進行空間定位的可行性。
只需通過一副全息頭戴設備,就能將患者的腦部掃描通過3D全息影像的方式投射於空間之中,待進行手術時再疊加在患者頭部。通過由apoQlar推出的名為Virtual Surgery Intelligence (VSI)的 3D醫療軟體,患者的電腦斷層掃描就可以轉換成全息影像。外科醫生將全息圖像疊加於患者頭部後,便能從不同角度觀察患者的腦部3D全息影像,甚至只需揮一揮手,或是透過聲音,便可提取資料、更改和控制已疊加在患者頭部的全息影像。
國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兼高級顧問醫生姚進財臨床副教授解釋:「全息技術讓我們能看見大腦內部的結構、看見血管。更重要的是,能輔助我們快速且精準地確定腫瘤位置,讓我們能判斷進行切口的角度和位置。30多年來,我們都在使用一種手持導航系統幫助我們導航及識別腫瘤位置。相比之下,這個新的混合現實系統能提供更直觀的體驗,因為我們能直接看見患者的頭顱內部,不再需要在進行手術時不斷抬頭參照電腦螢幕上的圖像。」
隨著醫生有可能更精準且快速地確定腫瘤位置,給予患者的照料與安全性也隨之提升。不僅如此,一副混合現實頭戴設備僅重約500克,或有一天能取代手術室內的一些大型器材,甚至能減少一些手術的輻射風險,例如脊椎手術就須利用X光掃描來引導金屬植入位置。
國大醫學組織已完成包括一項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研究在內的全息醫療首階段研究計劃。國大醫院的多個部門,包括神經外科、整形外科和眼科等也已針對混合現實設備進行評估,並就其未來的發展領域進行探討。進行評估的目的是為確認使用案例(use cases);了解醫生對這一技術的接受程度;就系統進行評估,以及評估長期與大規模使用全息技術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
國大醫學組織已制定一套全面的全息醫療路線圖。這包括短期和長期研究項目、與現有醫院系統做結合、讓更多人使用這個技術的程序,以及提升醫院基礎設施來更好地支持這套系統。一些潛在的使用方案還包括實時傳送圖像等,以及使用人工智慧等進行圖像處理與預測性分析。與此同時,患者也可藉助微軟HoloLens 2更好地了解接下來需進行的手術步驟。
在能夠採納全息醫療技術作為主要臨床方案之前,臨床驗證研究和各類測試至關重要。這包括將混合現實科技與現有臨床實踐等方面的黃金標準方案進行對比。對比內容包括混合現實科技的準確性、穩定性,以及潛在的風險與局限。這項科技也須在包括新加坡衛生科學局在內的相關監管機構註冊後,才能直接用於治療患者上。
持續加強業界合作
國大醫學組織團隊連同新加坡國立大學工程學院的工程設計與創新中心,已於2021年3月獲得由國大醫學組織與國立大學提供的10萬新元工程醫學科研經費。這筆資金將供團隊開展一項與超聲波掃描相關的項目。
與業界合作是國大醫學組織研究與發展全息醫療的重要一環。國大醫學組織分別與微軟與apoQlar就全息醫療展開合作。國大醫學組織接下來也會在現有合作基礎上,繼續探索新的合作機會,從而進一步推動混合現實在醫療領域的發展。
國大醫學組織也有幸成為全息醫療協會的創始成員之一。這是一個由積極從事全息醫療相關研究與開發的臨床醫生、科學家和領域夥伴所組成的國際組織。這個協會的創始委員會中,有12人來自國大醫學組織。這有助國大醫學組織與世界各地的醫院、研究機構與企業夥伴展開合作項目。
嚴居淵副教授強調:「我們不僅僅是全息醫療的終端用戶,我們也希望能成為積極研發者,來驗證這個科技在醫學上的用途。我們會與夥伴機構合作,使全息醫療能客制化的同時,也更易於使用,以及適用於臨床用途。」
微軟全球醫療事業部亞洲業務負責人Keren Priyadarshini博士說:「過去一年的經驗告訴我們,科技可以強化醫療工作者的能力,並輔助他們保護與拯救患者的性命。國大醫學組織的全息醫療研究進一步證明了科技的創新使用方案,例如混合現實方案與微軟HoloLens 2,有可能對醫療帶來巨大的影響。善用科技的神經外科醫生所進行的手術可能更安全、獲得更好的效果,最終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我們很榮幸能與國大醫學組織,以及區域內的其他臨床醫生合作,在未來的幾年探索科技在全息醫療的各個領域中的全部潛能。」
apoQlar總裁Sirko Pelzl先生則指出:「全息醫療有潛力就多數甚至是所有醫療領域的醫療標準起到革新作用。我們很高興能與國大醫學組織這一世界知名教育醫學組織合作,進一步提升給予患者的治療水準與安全性。」
嚴居淵副教授補充:「科技的進步,尤其是混合現實領域的進步,為醫療業者開闢了新視野。通過融合人工智慧、實時圖像識別,以及模型預測,混合現實設備得以讓臨床醫生具備那些以往被視為遙不可及的能力。」國大醫學組織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將全息技術推廣至醫學組織旗下的所有醫院與醫療機構。
文章內容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