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年前有位老師問同學們:
Where do you all stay?
你們住哪裡?
一個剛來坡沒幾天的東北老鄉思索片刻,艱難地翻譯道:
Red.....Hair......Bridge !
(紅……頭髮……橋)
同學們面面相覷一頭霧水,只有老師頗為淡定地搖搖頭:
No, I'm pretty sure there is no such place in Singapore.
(不不不,我很確定新加坡沒有這個地方)
同學們趕緊追問他所住區域的中文名是什麼?東北老鄉尷尬一笑:
"宏茂橋啊!不知道怎麼翻譯,Red Hair Bridge最合適?"
老師捧腹大笑,說人家叫 Ang Mo Kio。

圖片來自Google
根據Remember Singapore網站的說法,Ang Mo Kio源自Tomatoes紅番茄的閩南話發音,但經老輩們一番推敲,這地兒壓根兒沒種過柿子啊!因此另一種說法更站得住腳:英屬殖民地時期,紅毛人(洋人、泛指英國人)在湯申一帶建了9座橋,人們便將福建話「紅毛人的橋」音譯為 Ang Mo Kio。
The Straits Time: GE2020
PAP wins Ang Mo Kio GRC with 72% against Reform Party
2020年新加坡大選,李顯龍總理(C位)率領人民行動黨一舉拿下宏茂橋集選區
剛抵達小坡時常常盯著路名一頭霧水,遠看是英文,近看非英文,什麼Tampines 、Paya Lebar 、Tanjong Katong Road,除了 「Road」能翻譯為「路」,其他的拼了半天也摸不著頭腦。
後來我才漸漸知道,大部分的街道路名取自歷史名人、植物水果、國家地區、星象星座、自然景觀、語言音譯以及古代文人等,連李白杜甫都榜上有名。

「bro,我倆的路在新加坡挨著喲~ !」

圖片來自Google Map
榴槤樹的榴槤路、已消失的韭菜路、代表貴族的王子/伯爵路、渲染快樂的開心路、馬來西亞地名之怡保/檳城/馬六甲路……五花八門的路名充分體現出多元文化的融合以及濃郁的南洋風采,但我更好奇那些以華人命名的街道紀念著何等風雲人物?
Kim Seng Road - 金聲路
陳金聲( 1805 - 1863 ) 出生於馬六甲,祖籍福建永春。
1819年新加坡開埠後,陳金聲受英殖民政府邀請,成為首批從馬六甲來坡投資的華商。他開公司買輪船拓展海外貿易,可謂富甲一方。
此外,陳金聲積極推廣華文教育,先後創辦崇文閣、萃英書院。19世紀中葉,他捐獻1萬3千元支持殖民地政府興建供水系統,改善坡上人民拉牛車販賣雨水的窘境。這筆巨資不知被貪了多少,直到陳金生逝世14年後才落實自來水工程。

圖片來自:百科知識——牛車水(新加坡華人的原點)
Ah Hood Road
亞福路

圖片來自Google Map:
新加坡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位於亞福路)

1906年孫中山先後兩次下榻晚晴園
根據國家圖書館史料記載,1901年這裡名為Mandarin Road, 次年為了紀念黃亞福改為「亞福路」。
黃亞福(或譯:黃亞佛,1826-1875),潮籍商人,以布業白手起家。無從考究他究竟多富,但19世紀中葉新加坡若有華商富豪榜他肯定名列前茅。他的宅邸被中華總商會租用並於1911年買下。
Hong Lim Park & Cheang Hong Lim Street
芳林公園 & 章芳林街
一直以為「芳林」二字是為了襯托公園的綠草地而取的芳名。疫情爆發前我幾乎每天都跟同事去芳林苑旁邊的小販中心吃飯。
芳林公園位於市中心與牛車水交界處,毗鄰ParkRoyal酒店,是新加坡唯一可以聚集示威之地(限公民和永久居民)。這裡每年都會舉辦聲援同性戀者的大型戶外活動Pink Dot (小粉點)聚會。另外,敢於批判政府的勇士也常在此憤慨演講。

圖片來自Dear Straight People
2019年小粉點活動
李光耀的孫子Li Huanwu公開自己是同性戀者
扯遠了,言歸正傳。
章芳林(1841 - 1893)是新加坡土生土長的富二代,祖籍福建漳州長泰縣。其父於19世紀初南下創業,在如今市中心Telok Ayer直落亞逸街一帶經營菸酒生意。
章芳林子承父業,在當下華人族群幫派鬥爭激烈的亂世中遊刃有餘,聯合潮州幫富商投資鴉片買賣,叱吒商界,深受英殖民地政府官員的信任,並被委任福建幫首領。

圖片來自新加坡墓碑銘集錄
位於武吉布朗的章芳林墓碑
Teo Hong Road - 趙芳路
趙翁/趙芳(1847-1942),祖籍福建,曾參與Fullerton酒店和現今的新加坡人力部大樓等重大建築工程。

Fullerton Hotel於1928年竣工
你以為趙芳平平無奇沒啥財富?當時裕廊一帶的黃梨園可都是他的。

趙芳路
Eu Tong Sen Street 余東旋街
余東璇街是牛車水(Chinatown)的主幹道,想當年牛車水尚未開通地鐵,我為了找到裕華國貨不惜胡亂坐車各種迷路。
余東璇(1877 - 1941),是余仁生創始人余廣的獨子,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余東璇共有妻妾11名,後來余東璇的女友黃美珍與邵逸夫相愛,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促成了這段姻緣,讓邵逸夫一生感激。

妻妾11人,嚴重超出三妻四妾的限制
Nee Soon Road 義順路
新加坡的義順市鎮和忠邦社區分別以林義順和其子林忠邦命名。

義順中心的林義順像
先賢林義順(1879-1936)祖籍潮州,精通中英雙語,是助攻辛亥革命的海外華(金)僑(主)骨(爸)干(爸)之一。孫中山來坡8次皆由林義順接待。黃崗起義失敗後,林義順更是出面為革命志士保釋,安頓逃亡人員。

前排中間C位是孫中山先生,右一是林義順
Cheong Chin Nam Street 張振南街
扣題了!新加坡不但有以張振南命名的街道,還有他的妻妾!原配鄭玉棠(玉棠道 Yuk Tong Avenue)、妾室譚崧(譚崧道 Tham Soong Avenue),另外還有個林氏比較低調沒有路名。
心裡不禁犯嘀咕:啥大人物啊?連妾室都路上有名。
張振南本來子承父業經營牙科診所,後來因投資牙科儀器、房地產、黃梨園、橡膠園而成為富翁。
根據海峽時報記載,張振南於1912年至1915年之間分別以叻幣2400元、210元以及1900元買下武吉知馬一帶的三處地段。叻幣全稱為「叻嶼呷國庫銀票」,是英殖民政府發行的貨幣,英文名為Straits Dollar。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根據CPI網站貨幣膨脹率的換算結果
1912年的$2400是如今的$63784.82 (僅供參考)
敲打鍵盤的雙手悠然停下,我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揚,開始幻想:
如果以後新加坡有個小熊路、小熊公園、小熊大廈、小熊學校……

芳林公園的草坪和ParkRoyal酒店
File:Park Royal on Pickering at dusk from Hong Lim Park Singapore.jpg 芳林公園
封面圖片來自: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參考資料:
痞客幫《20世紀初東南亞紙鈔「叻幣」》
https://desmondonglk.pixnet.net/blog/post/294669928
聯合早報《張振南:一個人兩條街名》
https://www.zaobao.com.sg/zlifestyle/culture/story20191021-998703
Singapore's Grandfather's Roads - Legacies of Our Pioneers
https://remembersingapore.org/2014/01/09/pioneer-names-in-singapore-stre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