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戰疫,為時未晚

2020年04月22日   •   1萬次閱讀

"模範生"還是"慢半拍"? 這一次,新加坡拼了!

01 疫情初期 輕度干預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此前的報道中,將新加坡被視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抗疫典範國之一,能在不採取限制性封鎖措施的情況下壓住第一波疫情。

先讓我們看一下在第一波疫情中,「模範生」新加坡是怎麼做的:

從1月底新冠疫情在以武漢為核心的地區爆發開來後,新加坡開始採取針對性的關閉邊境措施。

2月1日,新加坡政府宣布,把對應肺炎疫情的入境措施擴大到中國所有地區。過去14天,曾經去過中國的旅客,將不能入境新加坡或在新加坡過境。移民局也將從即日起,暫停簽發各種准證給中國的訪客,之前簽發的短期簽證和多次入境簽證也會被撤銷。

曾經去過中國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以及擁有長期准證的人,還是可以入境新加坡,但必須採取預防措施,申請14天的缺席假。

在疫情爆發初期,可以說新加坡採取的都是「輕度干預」政策。

3月8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為回應國民哄搶物資現象,強調新冠肺炎致死率更接近流感而不是「非典」(SARS),但因傳播性比「非典」強才更難遏制。李顯龍當日說,輕症者應看家庭醫生並在家休養,以便集中醫療資源給老人、兒童等體弱群體。

於此同時,新加坡不鼓勵全民佩戴口罩,其解釋是希望儘可能將口罩留給一線醫護人員。

而在這個時候,中國則是選擇採取及其果斷而嚴格的措施:嚴防死守+封城停工+嚴格隔離。

尤其是武漢市,從1月23日封城至4月8日解封,長達76天。在封城期間,武漢的工業生產和公共運輸基本上陷於全面停擺狀態。在這些嚴格的措施之下,中國疫情得到迅速控制,3月份疫情形勢便出現明顯好轉。當然,中國為取得這種抗疫成果,付出了極大的經濟代價。

新加坡抗疫政策演變的第二個重要節點是3月22日,宣布「封關」。

3月22日,新加坡跨部門工作小組負責人黃循財宣布,由於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快速增長,且其中絕大部分是輸入病例,因此從23日23時59分開始,禁止所有外國人入境或過境新加坡,從事醫護、運輸業的人士除外。

這與新加坡此前的「輕度干預」策略似乎有著明顯的不同。但新加坡22日宣布的「封關」之舉,也被視為「盡力維持社會運轉」這一考量的延續。

黃循財宣布「封關」後便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強調,新加坡政府盡力避免過於寬泛的「鎖國」(lockdown)一詞,「封關」與「鎖國」並不相同。

《海峽時報》24日評論文章指出,新政策下新加坡餐館、影院等商業活動仍照常進行。

02 勞工感染 二次爆發

但是,恐怕誰也沒預料到,新加坡疫情很快迎來第二波爆發。

其導火索是一所位於S11榜鵝的外籍勞工宿舍爆發大規模群體感染。外勞宿舍人口密度高,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容易傳播病毒,本身屬於高風險區域。

新加坡本地共有43個勞工宿舍,合計有32.3萬名外籍勞工。截止4月21日,有33個勞工宿舍出現群體感染,累計7127名勞工確診,感染率2.21%;其中確診人數最多的榜鵝S11勞工宿舍高達2143例,新加坡確診病例總人數的23.4%。政府正在加緊對宿舍內勞工展開檢測,所有勞工宿舍均有醫療隊入駐。

此前,新加坡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考慮是,儘量不對新加坡這個「小社會」的經濟、社會、日常生活造成不必要衝擊。

但是,面對與日俱增的確診患者和隔離人數,新加坡政府難以負荷在維持經濟正常運轉的同時有效抗疫的雙重壓力。

4月3日,李顯龍發表電視講話並宣布,將實施為期一個月的嚴格抗疫措施,所有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場所都將關閉。學校學生將居家學習,並呼籲國民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和社交。新加坡衛生部同日發布文告鼓勵民眾外出佩戴口罩。

為防控疫情蔓延,新加坡政府在佩戴口罩的問題上態度 「急轉彎」:從疫情發生早期的「不鼓勵健康者佩戴」,到終於開始強制要求民眾外出時佩戴口罩,若有人違反規定將被重罰。

4月14日,副總理黃循財宣布,政府即日起強制規定所有人出門都必須戴口罩,否則將被處罰。初犯者將罰款300新元,重犯者則可被罰款1000新元。外籍人士的工作證件或永久居民權也可能被吊銷。

而疫情發展到昨日,4月21日,新加坡單日確診人數激增1111例。截至該日,新加坡確診人數達到9125例,確診總數目前為東南亞第一; 按照563.9萬總人口數(2018年統計結果)計算,感染率達千分之1.6。

03 對比韓國 慢半拍?

與此同時,同樣堅持抗疫不封城的亞洲國家韓國,卻已將疫情穩在了可控範圍內。

那麼,讓我們來對比一下新加坡和韓國的抗疫措施和相關時間節點,看看新加坡是否慢半拍,韓國又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

首先,韓國的最重要防疫措施,就是儘量普遍的、大規模的進行檢測。

把所有感染者,不管有沒有症狀全部篩查出來,然後及時隔離或送往定點醫院治療。因為流行病學阻斷傳播的關鍵,就是隔離感染者。

為了擴大檢測範圍,韓國大幅放寬檢測條件:有疑似症狀者均可免費檢測。在大邱新天地教會出現聚集性感染後,官方要求所有新天地教徒均需接受檢測。2月19日新天地教會集體感染暴發僅一天後,韓國的病毒檢測能力即達到1萬人次,此後日均檢測約1.5萬人次,峰值時近2萬人次。

而新加坡衛生部從4月7日開始公布每日檢測和累積檢測人數,根據衛生部數據,4月7日累計檢測47486人,檢測次數72680次;4月14日累計檢測59737人,檢測次數94796次,累積一周檢測人數為12251人。

新加坡衛生部MOH公布4.14檢測

其次,韓國在疫情初期很快開發了兩種抗疫App:「自我診斷App」和「居家隔離App」。

2月初,韓國政府便要求入境韓國的中國旅客,必須用手機下載「自我診斷App」。使用者每天都要在這個App上輸入自我診斷信息(比如是否有發燒等症狀),這個App也會記錄每個使用者的行動軌跡。現在,這個範圍已擴增至所有入境韓國的人員。

在此外,韓國的「居家隔離App」也早在於3月上旬在疫情比較嚴重的大邱市和慶尚北道地區率先投入使用。這個App可以活用GPS功能,當居家隔離人員脫離指定位置時,負責其監督工作的工作人員將同時收到警報。

而新加坡則晚於韓國:在3月21日上線了「患者追蹤App」,4月3日上線「自我診斷App」。

新加坡防疫總指揮、國家發展部部長黃循財4月9日在新聞記者會上坦承政府沒有事先防範這波疫情:「很遺憾,一切都是事後諸葛。病毒傳播得如此之快,如果我們及早知道的話,肯定會採取不同的做法。但沒人預知接下來的事。」

04 戰疫 為時未晚

總體來看,新加坡在疫情爆發初期的確較早地採取了「輕度干預」措施,疫情很快處於政府可控的範圍內。但是,為了不影響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在嚴格控制社交距離和迅速追蹤潛在感染者方面存在一定疏漏。

但是在第二波疫情爆發之後很短時間內,新加坡政府就果斷採取了強有力的阻斷措施,向疫情「宣戰」!

就在昨天,李顯龍總理髮表了新加坡疫情爆發以來的第5次講話:宣布新加坡封城將延長1個月至6月1日。

一向重視經濟的新加坡,選擇了「戰疫」到底!

李顯龍講話之後,新加坡跨部門防疫小組隨即召開記者會,宣布了以下新規:

財政部:增加38億新幣預算補貼企業和個人 針對企業:

1.政府將把5月份所有行業僱傭補貼計劃的比率將維持在75%:公司每位公民/永久居民雇員可獲最多3450新幣的工資補貼。

2. 政府將擴大雇用補貼計劃的範圍:5月份部分擔任公司董事和擁有公司股權的職員也可獲得75%的工資補貼。

3. 政府將在5月豁免外籍勞工稅;此外,僱主每名外籍員工750新幣的稅務回扣。

針對個人:

1. 5月1日起,在阻斷措施期間失去工作的新加坡公民或PR可申請【新冠肺炎補助金】:3個月,每月800新幣。

人力部:加強控制勞工間病毒傳播,暫停不必要行業運營

1. 從4月21日起,所有勞工宿舍封鎖,勞工禁止出入宿舍做工;

2. 全島18萬不居住在勞工宿舍的勞工及親屬執行14天居家令(4月20日至5月4日);

3. 政府派出26隻醫療隊伍入駐由工廠改建的勞工宿舍,保障勞工的飲食起居及基本醫療;

4. 關停部分非必要行業,只保留必要產業的運作,各行各業必要服務的員工數量,從百分之20縮減到百分之15。

此外,新加坡醫療服務部長表示,將進一步擴大咽拭子檢測數量。目前,新加坡每天的檢測量2800-3000人,其中1500-2500人是有針對性的外籍勞工檢測。

環境部:加強管控民眾出入巴剎 民眾需要根據NRIC或FIN卡最後一位數的單雙號來判定自己是否可以前往以下4個市場購物:

1. Geylang Serai Market,

2. Block 104/105 Yishun Ring Road (Chong Pang Market)

3. Block 20/21 Marsiling Lane

4. Block 505 Jurong West Street 52.

NRIC尾號為0,2,4,6,8的民眾僅可在雙數天前往;尾號為1,3,5,7,9的民眾僅可在單數天前往。

此前《海峽時報》引述專家說法表示,如果「半封城」措施截止之際,單日新增病例能降到個位數,表示新加坡抗疫成功,反之則要啟動更嚴格的管制措施。

由此看來,新加坡防疫必將是一場持久戰。但好在,現在為時未晚。

我們想呼籲,每一位在新加坡居住的人們,響應政府「戰疫」的號角,嚴格遵守新加坡的防疫政策。共克時艱,同舟共濟,是為了讓新加坡早日度過疫情難關,重新贏回我們美好而自由的家園。

新加坡的各族群體攜手, 讓我們一起「戰疫」到底!

備註:以上是根據現已披露的部分數據不完全統計,資料來源:新加坡移民局官網 新加坡衛生部官網 新加坡人力部官網 聯合早報 海峽時報 8視界。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379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498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