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
自己的身份證號碼
被完整地公布在網站上
能被人隨便查詢嗎?
新加坡企管局下網站Bizfile表示
用戶只要搜索姓名
一星期內能免費查詢身份信息
包括身份證主人姓名和身份證號碼!
事件一出
立刻引發輿論海嘯
如果普通民眾都能輕易搜到他人信息
隱私還要不要了?
詐騙團伙是不是開香檳了?
然而民眾的質疑擔心剛開始
部長竟然帶頭出來公開道歉……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新加坡部長、局長齊齊道歉
新加坡12月19日,數碼發展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財政部第二部長英蘭妮、ACRA局長鄧慧敏一起現身新聞發布會,並且在發布會中五次向公眾道歉。
原來,不久前的12月12日,有人在Facebook上爆料了一個驚人的發現:他在使用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的Bizfile網站時,意外發現只需要輸入人名,竟然就可以免費搜索到這個人完整的身份證號碼(NRIC)!
更令人震驚的是,如果你願意支付33新幣,還能查看註冊公司負責人、股東、高管的國籍、地址、職級等個人信息。
原本Bizfile網站只顯示NRIC號碼的最後三個數字和字母,但在12月9日上線的新版本當中,卻發生了上述變化。

圖源:bizfile.gov.sg
這則消息爆出之後,立刻引發了大家的強烈反應!大家紛紛對網站的變化表示擔憂——這樣真的不會泄露個人信息嗎?如果被有心之人利用了那可怎麼辦?
數碼發展及新聞部在12月13日發表聲明,當局不認為NRIC號碼是需保密的個人數據,繼續採取隱藏部分號碼的保護措施已無必要。
ACRA的做法與新加坡政府的計劃方向是一致的,提供註冊公司高管的信息,本意是為了提高企業透明度,反而可以防範非法活動的發生。

圖源:corpxervices.com
但Bizfile網站在相關細則還沒落實之前,就率先允許公眾查詢到個人完整的NRIC號碼,這種做法確實欠妥,Bizfile隨後表示,已暫停了這一項查詢功能。
大家對信息泄露十分擔憂
新加坡相關部門認為,公開NRIC號碼也許沒有大眾想像的那麼可怕,其實只要知道出生年份,就能推算出完整的NRIC號碼。NRIC號碼和我們的姓名一樣,公開了也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計劃通過一年時間,教育引導民眾重新認識NRIC號碼,還有如何安全地使用NRIC號碼,例如正確使用身份驗證和密碼。比起過去那樣隱藏其中一部分,全靠新加坡各大部門進行保護,這樣做頗有「授人以漁」的意味,當局顯然是希望大家能像使用名字一樣,自由便利地使用NRIC號碼。
然而,許多民眾對此並不買帳,現在網絡詐騙、電話詐騙這麼猖獗,每天都有為你量身打造的騙局出現,如果NRIC號碼再被公開,豈不是給騙子們提供了便利?

圖源:scmp.com
民眾有這樣的擔憂其實也不奇怪。
今年4月份,美國網絡安全公司Resecurity的一份報告顯示,新加坡人被盜的身份數據,在暗網上的交易量激增230%!很多標註是新加坡人手持身份證件的自拍照,突然之間冒出了,個人信息被買賣交易。
當局認為是有些居民為了掙快錢,打包售出了自己的個人信息。這種行為當然是不提倡的,不僅會危害售出信息的國民,而且會為犯罪分子提供便利!

圖源:securityonline.info
此類事件頻繁發生,也難怪老百姓們會恐懼公開NRIC號碼。
事件最後竟是一場烏龍 就在大家議論紛紛,惶恐不安的時候,卻突然傳來消息,這次事件竟是一場溝通不暢導致的大烏龍!
新加坡當局於12月19日召開記者會,由楊莉明、英蘭妮兩位部長,向公眾詳細說明了本次事件的原委。ACRA局長鄧慧敏解釋,發生這件事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把停止隱藏部分NRIC號碼,誤解為必須在網站公開完整的NRIC號碼。

圖源:海峽時報
他們表示,新加坡的初衷是希望改變大家習慣用NRIC號碼用作身份驗證的方法,要知道,這會導致民眾在各種地方留下身份信息,反而會加大被盜用的風險。但是一直以來隱藏部分NRIC號碼的做法,讓大家產生了「這樣做很安全」的錯覺。
原本計劃循序漸進,慢慢改變公眾的認識。但ACRA的誤解,採取了十分激進的改革措施,從而引發了社會上不必要的擔憂。
對此,鄧慧敏局長和兩位部長也多次表達了歉意。表示會吸取這次的經驗教訓,加強對系統和流程的把關,改善各大機構之間的溝通和協調,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經過調整,Bizfile網站的個人查詢功能不日就能恢復,並且不會在搜索結果中顯示NRIC號碼,民眾們可以不用擔心。
民眾要不必過度擔憂
雖然本次事件得到了圓滿解決,但是政府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要在未來改變新加坡民眾對於身份驗證的認識。
同時還提醒民眾:
1.不要輕易公開自己IC號碼等重要的身份信息
2.不要把IC號碼在一些非正規網站上進行註冊、驗證,甚至當作密碼
3.不要輕信抽獎、送禮物等手段,將自己的身份信息給出去
政府還表示,接下來要推動各大企業、公司,提高身份驗證的門檻,避免把NRIC號碼作為身份驗證的唯一手段。

圖源:scmp.com
新加坡各界也紛紛出來表態,新加坡銀行公會(ABS)向公眾保證:銀行在登錄線上服務時,會採用多重身份驗證,對高風險活動也會實施額外管控,僅憑NRIC號碼是無法完成資金操作的。
新加坡普通保險協會(GIA)和人壽保險協會(LIA)也發文保證,客戶單憑NRIC號碼不能操作投保、理賠、退保或其他保全業務的操作。
保險公司也會在線上採用多重身份驗證為客戶服務,以求最大限度保障客戶權益。
此次事件雖然是一場誤會
但也引發了新加坡民眾
對於個人信息安全的深刻反思
科技要發展
民眾隱私也要保護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