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大選朝野政黨攻戰言論,不少聽來都耳熟能詳。
工人黨堅持,國會內多一些反對黨議員,可以提高辯論水平,不會影響政府的治理。
執政的行動黨則認為,國會內增加反對黨議員,也就相對削弱政府的治理,尤其是當執政黨在大選中失去一些部長人選或是原有部長,政府的治理能力肯定被削弱。
有趣的是,反對黨一直要叫選民放心,多幾個反對党進入國會「沒事的」,政府照樣有能力治理國家,不也就承認新加坡政府是個治理能力強的好政府。

守土阿裕尼集選區的工人黨團隊和對手人民行動黨團隊貼在燈柱上的海報。(聯合早報)
工人黨在大選前曽放出風聲,說可能競選三分之一的席位,但最後僅推出26位候選人,想必是考慮到,這可能提高那些三心兩意,只想看到更多反對黨議員而不想削弱政府的選民的警戒心。
如果工人黨在國會中的實力「不小心」擴大到三分之一,再多一屆大選我國就可能出現一個弱勢的聯合政府了。
國務資政李顯龍星期天(27日)晚上在競選群眾大會上一再提醒選民,更強大的反對黨將削弱政府治理效能。

在4月27日人民行動黨惹蘭加由區群眾大會上,領軍行動黨宏茂橋集選區團隊的李資政親臨助選,並以馬來語、華語和英語發表壓軸演講,重點回應過去幾天廣受關注的身份政治議題。(聯合早報)
畢丹星在4月28日上午接受媒體聯訪時則一再反駁:即使反對黨勢力增強,行動黨政府依然具備充足的治理深度和能力。
工人黨的說法存在邏輯上的矛盾,行動黨政府具備充足的治理深度和能力,選民為何還要投票給反對黨?
工人黨現在是實力最強大的反對黨,應該直接擺出它要上台執政的目標與遠景,以爭取選民支持它有朝一日上台執政。

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彭博社)
過去幾天政黨群眾大會的言論,可以看到兩三個爭議性的課題成為反對黨的攻堅武器。
例如,去年7月,德國保險集團安聯宣布以15億歐元(約21億新元)向職總旗下英康保險收購至少51%股權。

作為英康大股東的職總聲稱,事前對交易條款並不知情,暴露了英康以及職總創優企業在監管與溝通上的疏漏。(海峽時報)
政府在深入研究後,發現這項交易不符合公眾利益,於是在10月於國會提出一項保險業修正法案,及時讓這個網上和民間強烈反對的收購胎死腹中。
當時在國會裡,六位非工運的行動黨議員和一位工人黨議員( 何廷儒)都曽發言,對此收購建議提出批評和疑慮。
政府深入研究後,確認這項收購有違新加坡公眾利益之處,於是閃電出手干預。
不到三個月時間,這個事件很快平息下來,但大選上卻成為工人黨攻擊行動黨的武器,全國職總秘書長黃志明和工人黨的劉宇揚(金融科技公司產品經理)在惹蘭加由單選區的對決,因此成為一個焦點戰場。

角逐惹蘭加由的候選人:代表人民行動黨的全國職總秘書長黃志明和代表工人黨的劉宇揚。(紅螞蟻製圖)
工人黨顯然是要在阻止英康被收購事件中邀一份功勞,但事實上,當阻止這項收購的保險業修正法案在國會提出時,工人黨議員卻放棄投票,其中原因令人費解。
工人黨主席林瑞蓮在走訪淡濱尼集選區時回答記者的問題作如此解釋:
「工人黨之所以投棄權票,不是因為反對法案,而是對交易處理方式仍存有疑慮。」
她說,政府突然修正保險法令,影響未來交易,從商業確定性(business certainty)的角度來看,對新加坡是不利的。
關鍵在於,她認為該保險法案提出前沒有交由一個特選委員會審議,不符合國會程序。
工人黨沒有在國會中支持該緊急提出的保險修正案,是否削弱他們反對英康收購案的立場?對此,他們還有機會在群眾大會上向選民交代清楚。
有關收購案的失敗,從另一角度反映出政府有及時糾錯的能力。無論如何,這個議題仍可能成為影響惹蘭加由選舉結果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