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為抑制高額小販攤位租金,調整續租算法後的首個競標活動,仍有小販以近6000元的高價競標攤位。不過以過去近半年的高標價攤位來看,這一輪的最高標價是最低的。受訪學者指出,繼續出現高額標價是因一些小販已做好規劃,沒能仔細考慮新措施。
國家環境局11月的小販攤位競標活動顯示,紅山巷第85座熟食中心的這個攤位,有小販以5908元的高價競標,比約三年前的5118元紀錄還要高。
新加坡社科大學市場學副教授關沖副教授說:「可能有一部分人之前的計劃已經做好了,他並沒有因為這個政策進行大的一個深度的思考,看到這個政策的導向以及這個市場的這個反應。所以我們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看到一個比較理性回歸的一個市場。」
受訪攤販說這裡的人潮不如以前,標價過高恐怕難以維持。
一名攤販說:「以前那個4000多要5000元都做不到,現在5000多元可以做得到,那我不知道可能他的東西很好。」
另一名攤販則表示:「拜六禮拜人會比較多一點,現在很少年輕人來到這個巴剎。」
也有攤販認為:「因為有些屋子拆掉了,所以人口變得很少沒有人來。」
在牛車水大廈的濕巴剎則有人以僅9.25元競標這個水果攤。商聯會指出疫情後人潮減少約兩三成。
牛車水大廈小販商聯會主席邱建達說:「好像網絡購物,人家更新自己的想法、購物方法。當然巴剎的體驗是不一樣的。」
一名攤販表示:「這裡賣牛肉的剛剛新來開了,他也是要8元多。他們是年輕人來創業全部做上網的生意。」
另一名攤販說:「那個地點會比較差價錢肯定會低也不一定做得來。牛車水全部都是靠老顧客有點感情。」
受訪學者也指出餐館和咖啡店等商業地點的成本高,使需求轉向小販檔口,以及外賣平台的商機等因素,導致小販攤位的競爭持續火熱。
從這個月起攤販的標價如果過高,就必須更長期承擔較高的租金。受訪學者提醒小販在選擇攤位前一定要了解地點的消費群體和客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