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長期以來,有這樣一種說法認為:香港和新加坡為了爭奪亞洲商業中心地位,捲入了「贏家通吃」的競爭中。
最近幾個月,這一話題再次激起了人們的興趣。今年2月,英國《金融時報》對「新港」的房地產價格、空中航空運輸數據和其他指標進行了分析,並誇大其詞地表示:「新港」加入了後疫情時代的「亞洲中心之戰」。今年5月,《經濟學人》宣稱新加坡是這場「老對手之爭」的贏家。
新加坡和香港同為亞太地區的城市,在國際上的排名一直很接近,二者在金融服務領域的地位也常常不相上下。在2022年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GFCI) 第32期中,新加坡排名第三,略微領先於排名第四的香港。

新加坡和香港因公共管理高效、貪腐程度低而備受讚譽,並且這兩座城市有著卓越的治理和科學的政策規劃,經濟上也較為發達。因此,在外國媒體有關新加坡與香港角逐的報道中,有時難免嗅到一絲嫉妒的味道。
新加坡和香港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位於主要的貿易線路上,二者具有相同的戰略地位,並且這兩個地方都人口少、自然資源有限。因此,將二者作比較時,人們往往局限於這些相似之處。
標題黨的確能快速吸人眼球,但一個好的新聞報道者,應該從更全面深入的角度去了解新聞事實。香港主要依賴飛速崛起的中國市場,新加坡則面向正在迅速發展的東南亞地區,因此二者服務於不同的地區,有著自身獨特的挑戰和機遇。
中國金融市場
香港的強大後盾
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香港是中國內地各種金融投資的重要媒介。因此,中國內地(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崛起給香港帶來了巨大機遇。
香港成為金融中心有賴於中國市場的飛速發展,這一點在香港交易所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得到了充分的驗證——中國大陸公司占香港上市公司總市值的77%。

隨著「滬深港通」計劃(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Shanghai-Hong Kong Stock Connect)的持續推進,中國內地公司市值在香港的占比預計還會增加。這一計劃將加強香港作為中國企業(尤其是那些從美國退市的企業)重要離岸融資中心的地位。與此同時,該計劃的投資前景良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國際公司的投資。
香港在銀行業和金融業方面的傳統優勢,與其資本充足的股票市場和規模龐大的財富管理行業相輔相成,而中國資本的強勁流入使得這些優勢得到更大的發揮。
東南亞金融中心
新加坡不變的追求
新加坡則與香港截然不同。雖然新加坡是全球第二大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僅次於香港,但其與中國的政治和地理距離,註定了新加坡與中國金融市場的聯繫緊密程度要比香港同中國低得多。
雖然國際新聞媒體大肆報道中國家族辦公室近期對新加坡及其日益興盛的財富管理領域的積極投資,但新加坡一直致力於將自身穩固地塑造為東南亞的重要金融中心。東南亞經濟日益多元化,預計到2024年,該區域的平均GDP增長率有望達到5.4%。與此同時,區域內外貿易壁壘的降低及美中競爭,促使兩國擴大與該區域的貿易。到2030年,東協地區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新加坡是東南亞唯一的重要金融中心,在調控該區域的資本流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鑒於新加坡有志於成為東南亞的綠色金融中心,以引導綠色資本投向區域內的能源轉型項目和氣候變化應對方案,這一角色在未來將愈發重要。
東南亞的資本需求日益增長,因此,新加坡一直在努力建立碳信用市場「氣候影響力交易所」 (Climate Impact X, CIX)、主權綠色債券和新加坡綠色金融中心。
相比之下,香港金融業的戰略重點並非綠色金融,這反映了兩個城市在金融戰略上的關鍵差異,而零和理論往往會忽略這一事實。
更重要的是,近年來,新加坡已轉變為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的中心。新加坡將國家戰略利益放在優先地位,致力於早日實現「智慧國家2025」計劃及「2030 年綠色計劃」(The 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
加密貨幣
「新港」路徑截然相反
新加坡擁有超過1000家金融科技公司,在2021年吸引了創紀錄的39億美元(約530億新元)的投資,其針對加密貨幣的處理方式與香港大相逕庭。

香港正在努力成為一個加密貨幣中心,允許並鼓勵零售投資者進行數字代幣交易。但新加坡卻選擇了相反的路徑,在三箭資本的 (Three Arrows, 3AC 或TAC) 加密基金崩潰後,轉而收緊了對零售加密貨幣交易的規定。
這裡存在一種偶然的分工。香港希望將自身建設為加密貨幣中心,而新加坡正致力於轉型為Web3中心(編者註:web3 又寫作 web3.0,是關於全球資訊網發展的一個概念,主要與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加密貨幣以及非同質化代幣有關),從而能夠推動包括區塊鏈在內的Web3技術的發展,而這些技術將為香港以及其他地方的加密貨幣發展和零售交易提供技術支撐。
破除謠言
揭穿聳人聽聞的頭條
總之,雖然常有標題黨利用新加坡和香港之間的零和故事來製作吸人眼球的頭條,但實際情況還是很樂觀的。香港和新加坡雖然同為金融中心的競爭者,但實際上他們服務於不同地區,在互補與競爭中為日益多元化的全球經濟作貢獻。

雙方當局都對此泰然處之。今年 3 月,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 (Financial Secretary, HKSARG) 陳茂波先生 (Paul Chan) 到訪新加坡國立大學,並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發表了公開演講。他表示,雖然「新港」之爭總是登上頭條,但事實上兩個城市需要合作,以實現各自的長期經濟利益。
同樣,新加坡駐香港總領事王首毅在 2022 年《南華早報》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中說,這些將兩個城市對立起來的報道十分片面,完全忽視了二者通過合作獲得的的積極效益。
中國有句古話,「一山不容二虎」。香港和新加坡雖然同為「老虎經濟」,但在日益多元化的區域格局中,二者占據著不同的山峰。正如王先生所說,亞洲完全可以輕鬆容納兩個商業中心。
文章來源:Global-is-Asian,2023年6月12日,星期一
作者:Woo Jun Jie
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