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聆聽過李顯龍總理關於新加坡經濟特別是疫情中經濟問題的報告。深深的憂慮籠罩全篇報告中,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問題幾乎貫穿全篇報告。新加坡是一個小國、島國,是完全徹底的外向型經濟與金融,而新冠病毒這個大敵恰恰毀了國際貿易。切斷了全球貿易的產業鏈、供應鏈、運輸鏈等鏈條。從經濟增長模式和結構看,新冠病毒對新加坡影響應該是全球最大的。
新加坡的生產與服務都是以出口為主,作為生產輸出國,經濟開放程度很高,新加坡的稅率相對較低,經濟發展對國外的直接投資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出口占到貿易總額的52.6%,逐漸擺脫了依靠轉口貿易維持生計的局面。說明新加坡目前製造業加工能力在大大提升。也就是來料加工經濟規模在擴大。在比日本資源還匱乏的情況下,賺全世界人民的錢,日益走向富裕。根據2020年最新數據統計,5大核心出口產品是去石油化製品、機械和交通設備、非電動產品、電器產品和化工產品。可以說,新加坡在短時間內從第三世界飛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體,彰顯出其卓越的生產輸出優勢。近10年,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GDP結構,整體是以服務業為主,基本維持在70%左右,製造業在25%左右,農業占比大概只有0.03%左右。
這個經濟結構的一個大問題是一旦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被切斷,全球旅遊業全面停滯,新加坡從何處進口,又怎樣出口,又服務誰呢?新加坡經濟必然全面停滯。
然而,新加坡金管局報告說新加坡經濟已經恢復到疫情以前的水平?我雙目圓睜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新加坡金管局在報告中指出,新加坡今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0.2%;經季節性調整後,環比增長2%。與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環比增長9%和3.8%相比較,第一季度增速有所放緩,不過放緩速度比預期溫和。整體而言,新加坡第一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疫情前水平。
如果全球經濟持續復甦,金管局預測,新加坡今年整體經濟增長將超出早前官方預測。我個人觀點分析,未來新加坡經濟發展潛力非常之大,還是拿數據說話。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領域中,觀光與旅遊業相關活動仍處於疫情前的一半以下。試想,一旦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這一塊對經濟拉動將非常大。面向消費者的領域、建築領域各自恢復至疫情前的80%至90%,也就是說各自還有20%和10%的增長潛力。
李顯龍在幾次講話中明確表示,新加坡必須走出疫情對經濟帶來的破壞性影響困境,否則,570萬新加坡人將無法生存下去。他闡述新加坡在繼續抓好出口貿易、旅遊業和服務業的同時,必須抓住機會發展新金融領域,賦予新加坡國際金融中心新的含義,使得新加坡成為亞洲第一大新舊金融交融的國際金融Offline和Online中心。令李顯龍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目標正在出乎預料的快速實現。
從傳統國際金融中心來看,據波士頓諮詢預計,到2028年,新加坡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國金融中心。對於外來資金,新加坡的管理比較寬鬆。新加坡立足東協,將維護東協團結與合作、推動東協在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放在首位;面向亞洲,注重發展與亞洲國家特別是中、日、韓、印度等國的合作關係;奉行「大國平衡」政策,積極開展經濟外交。這一切仿佛使新加坡成為一定意義上的「亞洲瑞士」。
至於法律,新加坡一直是亞太地區許多國家效仿的對象。法律高於政治之上,使許多亞洲富豪多年來都將新加坡當成金融避風港。
從新經濟新科技上來看,數碼經濟已經成為新加坡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政府正在投入更多資源吸引及栽培數碼經濟人才,結合工業4.0時代,新加坡已經對這些轉變做好準備,而且正在推動可持續、包容和堅韌的經濟增長,試圖將貿易平台升級成為網際網路貿易平台,未來發展同樣不可估量。
李顯龍是國家領導人中為數不多的對網際網路金融、科技金融、加密貨幣、區塊鏈技術和移動支付等認識最高最具體的人。目前全球很多新科技金融公司已經紛紛落戶新加坡。在傳統國際金融中心基礎上,新加坡正在成為國際科技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