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看到的新聞大多都是單親媽媽如何辛苦養育孩子,經常居無定所等……而近日,卻有新加坡男子,離婚後因沒錢租房,迫於無奈只能投靠親戚。
可是親戚的家不夠容納那麼多人,就只能帶著子女們一起睡在走廊上……到現在,他們已經持續了半年這樣的狀態了,看著真心覺得好心酸。


據了解,這家人是住在直落布蘭雅彎(TelokBlangah Crescent)第17A座組屋二樓角落單位外,那裡擺了三輛電動腳車,還有被子、枕頭、鞋子、貓砂、貓糧和其他物品,每天三四人睡在走廊上,已睡在那裡超過半年。
據鄰居表示,男子拉欣是去年6月離婚後賣房,聲稱是把賣屋所得分一半給前妻,過後無家可歸,便帶著三個孩子(21歲兒子、17歲兒子和13歲女兒)投靠阿姨家。
而阿姨家是五房式組屋,但已經住了八個人,加上前來投靠的拉欣和孩子,根本不夠地方睡。
後來,拉欣的女兒說,父親之前因工傷摔斷腿,過後被辭退,目前無業也還在康復中,沒錢租房子。
據了解,拉丁馬士單選區議員陳振泉在去年9月居民委員會走訪該組屋時,已發現拉欣與其孩子睡走廊。
接獲基層領袖通知後,他致函建屋局協助拉欣申請租賃組屋,並知會各部門和機構,包括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市鎮會、聯絡所、飛躍家庭服務中心,以及孩子就讀的學校,各方一起關心這戶家庭。
他說,當局兩次協助拉欣尋找工作,希望對方在等待申請租賃組屋期間,有經濟能力租房並安頓下來。
新加坡沒錢寸步難行


不難發現,雖然大家說在新加坡買房子不難,但事實上,對於低收入家庭來說,房屋問題還是最主要的問題之一。
其實,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在審核低收入者申請租賃組屋時,會在收入頂限與種族比例政策方面酌情處理、靈活分配,讓更多有需要者能暫時有個棲身之所。
新加坡國防部兼國家發展部政務部長孟理齊博士針對議員畢丹星(阿裕尼集選區)有關提高申請租賃組屋者的月收頂限提議時說:「2011年到2014年期間,有340名或3 %的申請者雖然收入超過1500元,仍獲得批准租下租賃組屋,因為經過評估,我們發現他們已沒有其他房屋選擇。」
租賃組屋是建屋局提供給買不起組屋、沒有家庭支援或其他住屋選擇的低收入民眾的住屋選擇,申請者家庭月入頂限是1500元。
在回答費紹爾博士(義順集選區)的詢問時,孟理齊指出,在為申請者分配租賃組屋時,政府也會將一些租賃組屋的種族比例政策限制放寬不超過十個百分點,以便靈活分配,讓更多申請者有機會住進他們所選擇地區的租賃組屋。
孟理齊指出,除了助有需要者暫時有個棲身之所外,也有必要助租賃組屋租戶最終成為擁屋者。
有超過4%或2200名目前的租戶已訂購組屋。在2011年到2014年期間,有1100名租戶搬入所購買的組屋單位,當中六成是在額外公積金購屋津貼與特別公積金購屋津貼計劃下得以擁屋的。
這兩項購物津貼計劃已幫助1860個首次購屋的低收入家庭購得新屋。
對於上述的四口人家,如今他們已獲議員幫助申請租賃組屋,各部門和機構也伸出援手,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之下,能早日解決住房問題,同時孩子們還小,讀書教育的事情希望不要因為經濟的影響而放棄學習,畢竟知識才是最大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