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自由號(RSS Freedom)和英武號(RSSGallant)在大士海軍基地舉行的退役儀式上正式退役。
這兩艘新加坡海軍部隊最後的巡邏艦正式退役,標誌著「無懼級」巡邏艦功成身退,巡邏艦時代划上句點。
在海事保安特遣隊隊長楊偉雄准將宣讀讚詞後,兩艘巡邏艦在日落時分收起信號旗,艦上國旗伴隨國歌最後一次降下。

小編不看不知道,一了解才知道原來新加坡的海空軍實力竟然這麼強?
而且從11月底到12月,新加坡和印尼、印度、泰國等國的聯合軍演不斷,充分彰顯新加坡海空軍實力,在東南亞國家間可說是一騎絕塵。
更有學者指出,新加坡的人均軍事實力排名世界第一!
所以今天咱們就來揭開東南亞最強海空軍的神秘面紗。

01. 新加坡近期頻繁軍演為哪般?
儘管受冠病疫情影響,第二屆新加坡—印度—泰國聯合海上軍事演習(SITMEX)仍然在11月底如期舉行。
新加坡海軍今年負責指揮這項在安達曼海展開的三邊演習。

新加坡國防部文告指出:
新加坡海軍部隊派遣護衛艦剛毅號(RSSIntrepid)與登陸艦努力號(RSS Endeavour)參與演習,
印度海軍派遣護衛艦格莫爾達號(INS Kamorta)與卡姆克號(INS Karmuk),
而泰國皇家海軍則部署了護衛艦克拉武里號(HTMSKraburi)。
因新冠限制,今年演習在線上籌劃,演習中各國海軍人員也沒有任何肢體接觸。
根據文告,剛毅號和努力號所有人員在演習前接受了隔離與新冠檢測,檢測結果全呈陰性。

參與演習的海軍艦艇在安達曼海域進行重炮與輕型武器射擊演練,並且完成機動演練、溝通演練與海上戰事演練。
擔任本屆演習指揮官的剛毅號指揮官歐宗柏中校指出,面對新冠挑戰,各國海軍更應繼續保持聯繫。
在這艱巨的環境中仍能進行演習,也凸顯新印泰海軍之間長久以來的合作關係,以及對彼此的信任。
首屆演習在去年9月進行。
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當時指出,安達曼海和馬六甲海峽是國際航道,軍演的意義在於向國際船運群體及各國發出信號,強調保障通航安全的重要性,聯手嚴厲打擊馬六甲海盜。

在三國聯合軍演結束之後,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的常年陸軍演習,今年也搬到線上舉行,軍演內容包含疫情管理和疾病暴發的相關行動。
代號「沙夫卡·印度坡拉」(Safkar Indopura)的演習從11月30日舉行到 12月3日結束。
閉幕儀式透過視訊進行,由新加坡陸軍第三師師長朱偉義准將,以及印尼西爪哇西里旺義(Siliwangi)第三軍區司令努格羅霍(NugrohoBudi Wiryanto)少將共同主持。
根據新加坡國防部文告,新加坡這回派出第三步兵旅和第五步兵營的軍人,參與演習的印方人員則來自第15步兵旅,以及第310突襲兵營。

在為期四天的演習中,雙方人員就新冠疫情的管理,展開一系列的知識分享和專業交流,讓新印兩軍從中深化理解、強化聯繫。
演習的高潮是兩軍人員展開桌面演習,共同制定因應疾病爆發的聯合措施。
國防部指出,從1989年開始的沙夫卡·印度坡拉演習,顯示新印兩國長期且密切的防務關係。
除了這項常年軍演,兩軍也在疫情期間進行線上交流和對話,這不但有助於提升雙方的專業水平,也強化兩軍之間的人員聯繫。

這樣看起來,新加坡的聯合軍演似乎比一般國家頻繁許多。
這是為了展示軍事實力和武器,還是另有隱情?
新加坡軍事實力到底如何?

02. 東南亞最強海空軍實力揭秘
有學者指出,如果按人均規模和國土面積計算,新加坡是世界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沒有之一。
因為新加坡是一個人口只有561萬、面積僅為719平方公里的小國,卻擁有一支戰鬥力極為強悍的軍隊,
軍事實力在東南亞地區名列前茅,它的作戰能力甚至超過一些號稱大國的國家。
一直以來,新加坡都力求裝備世界頂級裝備,緊跟世界一流訓練模式,取得了比較光輝的成績。
目前新加坡軍隊裝備先進,作戰體系基本完整、海陸空力量均衡,沒有明顯的作戰短板,堪稱小國建設大軍隊的最佳典範。

當然了,需要說明的是,新加坡能夠擁有強大軍隊,還是因為經濟高度發達,有足夠的軍事預算投入。
另外新加坡還和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美國交好,可以從美國等國購買到世界一流裝備。
實際上,新加坡陸海空軍的人數規模和裝備都不大,但配備的武器裝備是讓很多國家羨慕不已的。
其陸軍裝備有大名鼎鼎「豹」2SG主戰坦克,還有新加坡自產的Bionix步兵戰車、Terrex裝甲車和「Primus」自行火炮,這些裝備的作戰性能都是相當靠譜的。
新加坡還實行強制兵役制度,能在需要時迅速動員軍隊參戰。

新加坡空軍則主要靠美製戰鬥機支撐起來,目前其擁有40架F-15SG、60架F-16C/D戰鬥機。
前段時間新加坡官員已經證實新加坡空軍將引進美國的F-35隱身戰機,數量可能為12架,就只等美國國會同意了。另外,新加坡空軍還裝備4架G-550AEW預警機、
4架KC-135R以及AH-64D「長弓阿帕奇」、S-70B「黑鷹」CH-47D/SD「支奴干」等直升機。目前新加坡空軍還採購了6架A330MRTT加油機,新加坡空軍作戰體系的完善程度位居東南亞第一。

在海軍方面,新加坡海軍擁有6艘「可畏」級護衛艦,這款3000多噸的護衛艦被認為是「東南亞最強大水面艦艇」。
另外還裝備有6艘「勝利」級輕護艦、各2艘「挑戰者」級和「射手」級常規潛艇以及「海狼」級飛彈艇等作戰艦艇。
當然這6艘艇並不足以支撐新加坡潛艇部隊成為東南亞最強,但新加坡分別在2013年和2017年向德國蒂森克努伯海事公司訂購的4艘218SG型潛艇可以。

這是一種水下排水量2200噸,可持續下潛4-6周的先進潛艇。單價超過9億美元,配備兩個AIP模塊,裝備8個533mm魚雷發射管。
這4艘艇的第一艘「長勝」號預計將在2021年交付。
屆時,新加坡將擁有不僅是東南亞,而是在全亞洲都數一數二的潛艇。

可以說無論是垂直投送還是平面登陸,堅忍級的能力都傲視整個東南亞,不僅自己用還能遠銷國外,可見其實力。
但是,新加坡徐然擁有強大軍隊後卻並不能十分「如意」,因為新加坡擁有大約七萬人的作戰部隊,裝備了數百輛坦克和裝甲車輛,擁有上百架戰機,海軍艦艇規模「龐大」,可新加坡卻實在是沒有地方可供它們進行自由訓練。
蘭德公司亞太政策中心副主任斯科特·哈羅德說:「如果你駕駛一架戰鬥機以每小時300或400英里(1英里約合1.6千米)的速度起飛,你很快就會飛出新加坡領空。」

因此,新加坡軍隊才決定「走出去」戰略,將一些士兵和許多裝備派往海外。
新加坡和很多國家例如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印度、印尼簽訂了合作協議。這些國家同意新加坡軍隊在他們境內的軍事基地進行日常訓練演習。
這就是解釋了新加坡軍隊為什麼有頻繁的聯合軍演。

儘管這些部署的主要目的是訓練,但也的確提供了另一個優勢——進行有效反擊的能力。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海事安全項目研究員高瑞連說:「向海外部署人力和資產的想法……也提供了一種嵌入式增援和一種安全保障形式,以免部署在新加坡內部的軍隊在敵人的攻擊下全軍覆沒。
如此一來,不僅使新加坡軍隊擁有較高水平的日常作戰訓練,而且在未來戰爭爆發,新加坡本土告急時,這些在海外進行訓練的軍隊將成為一支奇兵,對入侵之敵進行反擊。
不得不說,新加坡是不惜成本地進行軍隊建設,對軍隊訓練和國防安全高度重視。

03.在台灣「星光部隊」何去何從?
在新加坡軍隊中,還有一支頗為特殊的軍隊,那就是駐紮在台灣的「星光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