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變了樣,不再像我從前我認識的校園

2020年06月22日   •   4959次閱讀

校園的人文環境

和生活氛圍從此改變

升學的競爭將建立

在一個不對等的平台上

引言

1972 年 12 月 26 日清晨,作者一早就背著簡單行囊到了國防部中央人力局報到。從此開始了兩年零六個月國民服役生涯。

兩個鐵盒裡的情書 我向來不喜歡雞精的味道,只有一種精神上的雞精我從不抗拒,那就是情書。

三天兩頭,排上士長(即副排長)都會當起情書使者,抱來一疊書信到宿舍分發。這時,整排士兵靜得一點聲音都沒有,每當上士長念完一個收信人的名字,現場都報以一陣歡呼。直到全部信派完,上士長拍拍雙手,確定一些人今晚將失眠後,大家才陸續散去。收不到信的有多失望,我不說大家也明白。

1973年,作者在巴西立洛陽軍營接受軍訓。圖源:李寧強

收到信的都各自找僻靜角落去讀信。從他們看信的神情,那種眼角和嘴角似笑非笑的樣子,完全可以斷定讀的是愛人的情書。有些情書還夾帶佳人照片,當照片一公開,大家搶著看,宿舍里樂成一片,軍訓的辛苦暫時拋諸腦後。因為有了情書這味獨門秘方,很多人精神上有了依偎。

讀了信,有人整晚都在吹口哨;有人一邊擦軍靴,一邊哼著《美麗的星期天》。當年華校生最常唱的三首歌是:《海鷗》《我家在那裡》和《風從那裡來》。十多歲的小伙子感情最直接,這種青春的呼聲也最動人,這就是軍中生活最快樂的時刻了。

「Lights off ! 」外頭突然傳來上士長大喝一聲,一時間,弦歌皆止,燈火盡暗,頃刻間又回到現實。

1973年,作者在德光島作露營訓練。圖源:李寧強

要感謝情書,是它陪我走過這段艱苦的人生歷程。永遠不能忘記等待上士長念出名字的焦急心情、無法忘懷躲在被窩裡偷寫情書的刺激。無數的一來一往,收到的情信厚厚一疊,回家時就急忙鎖在我的寶箱裡。而我被窩裡的傑作也已悄悄裝滿另一個空間的另一個鐵盒。〔附錄〕

1980 年 11 月 8 日,這兩疊情書終於見了面,成了一種珍貴的見證。我不知道,如果情書換成是 SMS、Email、WhatsApp,還會如此珍貴嗎? 全聽你的 新兵訓練還未結業,高中會考成績公布了。

當時抱著「一入軍門萬事休」,成績考得如何變得不是很重要。拿到不錯的成績,也沒多大喜悅。一群穿著軍裝的阿兵哥盤踞在學校辦公室門口,一股汗臭味似乎和這書香環境格格不入。顧不了這許多,大家興高采烈地談論著今後打算,女同學年中就可以報名上大學,男同學也可以申請保留學位。一時間學系名稱在空中飄揚,笑聲叫聲在耳際嗡嗡作響。

作者報考了南洋大學。這是錄取通知書,發於1973年。圖源:李寧強

讀大學的念頭從未在腦里掠過,投入社會賺錢養家才是心裡早已確定的方向。心下尋思,反正還有兩年多,不必想得太遠。就在落寞之際,(女朋友)清脆的聲音又響起了。

說來也巧,兩人成績竟一模一樣,互相道賀一番後,話題還是離不開報讀大學。當我說出心裡打算後,她靜默了好一會。沒觀察她臉上神情,我想的都是自己,讀不讀大學似乎與她一絲關係也沒有。

空氣僵住了,她終於低聲說了一句:「全聽你的。」

我完全沒體會這話中含意。 「你不讀,我也不讀。」她又補了一句。

大概她是一路哭著回家的,但我卻不知道。在回營的車上,我才驚覺自己自私,全沒考慮她心中感受。想著該如何彌補,當晚就失眠了。營房外蟲鳴不盡,聲聲鑽入心裡,揮也揮不去。

又到周末見面時間,正想解釋,她已把一疊入學申請表格推到我面前。表格欄目幾乎都填好了,只留下報讀科系和簽名等我決定。幾天前的承諾竟然這樣快推翻,我正為她先斬後奏的舉動有些不快時,她又遞給我一封信:「你看信吧!我覺得我們都不應該放棄這樣的機會。」她眼角淌著淚光。我心頭冰封的積雪完全融化。其實,我不必看信,也無須再聽解釋,我已無條件同意她的安排。慶幸她沒全聽我的。

人生抉擇,往往一念之間。 上天的安排 一切像是早已安排好。1974 年,我被選入《國鋒報》當記者兼編輯,這是國防部出版的一份月刊。我得以暫時換下戎裝,每天穿便裝到植物園對面的國防部上班。這裡距離新加坡大學武吉知馬校園很近,只要沿著植物園走一段不到兩公里的幽靜小路,就可直達新大校園。

1974年《國鋒報》封面。圖源:李寧強

1974 年中,她在新大開始第二年商業行政管理課程。自然的,她下課我下班,大家會在校園附近車站會面,有時也選擇植物園,這個會面的中途站環境幽美、空氣宜人。有美景相陪,感覺更為愉悅。這是事先無法安排的機緣巧合,讓我有更多機會聽到那清脆笑聲,而且越來越靠近。

新大校園當時一逢豪雨就積水,這種例常的見面就會受到阻撓。沒有手機聯繫的年代更需要默契,如果水退有望,就等;如果雨下不止,大家就各自為政,從來沒發生誤會。

作者在《國鋒報》撰寫的報道。圖源:李寧強

見面是必要的,一個人有時會想太多,能有另一個人商量激勵,走錯方向的機率肯定會減低。那時談得最多的是金錢問題,她的家境比我好一些,但也面對賺錢養家的壓力。

當南大為我保留政行系學額後,我就開始把服役所得的微薄酬勞儲蓄下來。很多成績不錯的人沒上大學,原因就在錢。你根本沒法寄望家裡或任何人資助你上大學,唯一辦法就是靠自己。有了方向、有了計劃,心就定了,一切都朝向一個目標邁進。幾十年過去了,當年上班上課的地點已變得那麼生疏,校園淹水的現象好像也沒了。我們依然會到植物園,不再談錢的問題,只是吹吹風,看看花草,那就是最大的快樂了。

南大變了樣 1975 年 5 月,國民服役期滿,我離開《國鋒報》。一個多月後,我來到南洋大學報到,課還沒上就遭遇南大一場翻天覆地的大改革。美麗的雲南園、恬靜的南大湖,似乎變了樣,暗裡有一股凝重的不安,沒人能確實說出當時心情。

作者在《國鋒報》撰寫的報道文章,當時署名「音濤」。圖源:李寧強。

當時作者可能沒想到,這位軍官學員何光平後來成了新加坡著名企業家、悅榕控股創始人、執行主席,也是新加坡管理大學(SMU)主席。何家一門才俊,何光平的父親是新加坡外交官、企業家何日華,母親則是知名作家李廉鳳。何光平的妻子張齊娥也是名人,曾任新加坡國會官委議員、中華總商會董事等職。

騰衝瑪御谷悅榕莊酒店。圖源:悅榕莊官網

從這一年開始,普通學位課程不再分學系,只分文、理、商三大學院,也不再設學分制。換句話說,我兩年半前所選的政行系已經作廢,一切必須重新來過。最大的改變還是教學媒介語,除了中國語文及中國歷史,一切科目都改以英文教學,南大再也不是一間華文大學。學生來源也起變化,約四份之一學生來自英校。校園的人文環境和生活氛圍從此改變,升學的競爭將建立在一個不對等的平台上。

1975年,作者在南洋大學學生樓前留影,背景是女生宿舍。圖源:李寧強

此刻的南大抱著培養通才而非專才的方向,除只設三院,也在第一年強制學生選修一個外院學科。這等於說,十二年來之乎者也的文科生突然要和理科生競爭,存亡率有多少,不難想像。有些學生因此遭了殃,外院科目不及格,一年後就離開學校。至今想來,強迫選修外院科目實在太不人道。

當時,一切亂糟糟,大家都很彷徨。因為要重新選科,只好到處聽課,深怕一失足就成千古恨。我採用遞減法,把最不想讀也最不可能讀好的科目篩選出來,中國語言文學與中國歷史因為是華文課程,不選對不起自己;大眾傳播是新辦科目,很多內容自己已有涉獵,這科實用價值很大,非選不可;外院科目選了理學院的環境學,過去中學修過生物,正好派上用場。

科目選好了,我人生最快樂、最美麗的時光就要開始了。 - 待續 -

李寧強,祖籍福建金門,是一手拿筆,一手持相機的文圖創作人。

他成長於五、六十年代新加坡鄉村,受教於傳統華校中小學及末代南洋大學,投身於電視新聞編輯與電視劇製作。2008 年退出五光十色的傳媒界,自學攝影,開拓攝影結合文學的創作道路。著有三本攝影文集、一本散文集、一本詩集,並參與三本詩歌合集。堅持,是創作的原則;分享,是最終的目的。

通過攝影,李寧強把一切負面的想法和鬱悶盡情傾泄。每天高高興興出門,去見識新天地、去體會新發現。堅持做每件事,就算摸索也要闖出一道門路。通過攝影,讓他慢慢悟出一些道理,從而找到一些正面的能量。

2015年創作《說從頭》,停筆在離開電視台後,沒想這才是真正精彩的開始,像自學攝影、文圖創作、停筆四十年再續文字緣、重新寫詩、出版五本書和歷經七十八年找回金門祖居的尋根之旅,都在這時發生,這促使李寧強決定寫《回甘》,算是《說從頭》續篇。繼續記錄個人回憶,當成一種經驗分享,分析過去對錯、堅持不放棄、提醒和鼓勵自己。

《說從頭》像是在心情亢奮中喝下一杯百味雜陳的茶,而《回甘》卻是氣定神閒喝著一杯苦茶,入口苦澀,慢慢甘甜。

《回甘》沿襲《說從頭》寫法,單篇獨立卻互有關聯,每一篇都有畫面,配文照片更是大幅度增加。為了不脫節和方便閱讀,以感情為重點,保留了《說從頭》部分篇章,並增加一些後續內容。全書分前輯《回》,後輯《甘》,圖片以黑白和彩色區分。請讀者共品這杯余香裊裊的人生茶,誠意推薦《金門尋根記》一章。 (圖文:李寧強)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2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643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3933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