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人不應抱著「富二代」的心態,想著動用先輩辛苦積攢的錢,而應該以先驅的精神,用政府目前收入應付社會安全網開支,不去消耗繼承而來的財產,或押上後世子孫的未來。
李顯龍總理昨天(9月2日)參與政府施政方針辯論時,強調在加強社會安全網方面,政府不會出於意識形態去反對任何建議方案,但它的首要考量永遠是,任何新計劃都須在財政上可持續。
鑒於冠病疫情,今年國慶群眾大會取消,李總理借施政方針辯論,在國會發表重要演說。約一小時半的發言分為四大主題,即冠病疫情、社會安全網、外來人才,以及新加坡政治文化。
李總理指出,在新常態下,新加坡將面對更多經濟不確定性和動盪,人口老齡化和醫藥費上漲的長期趨勢也依舊存在,因此須加強社會安全網。新加坡在尋找解決方案時應該實事求是,而不是在過程中產生新問題,如侵蝕新加坡人的自立精神。
李總理認為,反對黨要求政府先透露儲備金數額,再決定是否支持政府的財政預算案和稅務計劃,實際是在打探「銀行里有多少存款,我能動用多少?」
「這是『富二代』的心態,他們覺得自己繼承一筆財富,並想要摘取先輩的勞動果實,而這個態度從根本上是錯誤的。」
稱只是提議放慢增長速度 畢丹星否認掏空儲備金說法
反對黨領袖、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在李總理髮言後,馬上起身反駁「富二代」論,雙方因此來回過了招。畢丹星先是澄清,反對黨並非要將儲備金掏空,而是提出放慢儲備金的增長速度,不會動用到本金。
「這沒有什麼不尋常的,因為行動黨也曾這麼做。2016年,包括工人黨議員在內的國會,同意將淡馬錫控股的預期收益納入國家儲備凈投資回報貢獻(NIRC)。這難道不會拖慢儲備的增速?答案是:會的。」
因此,畢丹星認為,不應在反對黨提出類似建議時,就指他們懷有某種詭計,準備盜取前幾代人辛勤苦幹的成果。
李總理回應說,他要談的不是NIRC的技術課題,而是新加坡人對於儲備金應有的態度。他強調,累積儲備金是未雨綢繆,因此只能在極端情況下才動用。
許多外企仍希望來新發展
疫情持續籠罩,李總理鼓勵新加坡人不要感到疑惑或害怕,而是懷抱著希望去應對冠病的衝擊。他說,新加坡曾經歷許多生死難關,但每一次都存活下來,且越戰越勇。
儘管經濟氛圍低迷,一些公司正在合併和裁員,但許多投資項目仍希望到新加坡來開展。
李總理說:「企業正在尋求一個安全的港口,一個政治穩定、講求法治、人民勤奮團結的國家,並且這個國家要能夠安然度過冠病大流行和擁有光明的未來。」
要吸引外國企業前來,必須允許它們引進所需的人才,因為我國沒有足夠的專業工程師和其他專才,來勝任所有類型的工作。
但李總理強調,政府永遠站在新加坡人這一邊。「如果不能讓新加坡人受惠,為外國人創造就業機會又有什麼意義呢?歸根結底,我們的目標是發展經濟、為新加坡人創造良好就業機會,並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
李總理在總結時情緒激動,他稍帶哽咽地說,冠病疫情留下的烙印,將讓新一代新加坡人更珍惜所擁有的,並謹記我國得以保持卓越的要素。
「我們的經濟將重新繁榮。我們子子孫孫將繼續前進,建設更公正平等的社會。」
記者:楊浚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