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瓷碗、一根扁擔、一門手藝,平實的新加坡傳家寶是大寶藏

2022年03月06日   •   1萬次閱讀

祖父留下的木盆,郭金地從敲粉中悟得先人智慧。

邊延續傳統邊創新

郭進來有一次在跟老友聊天時,對方突然問起,「你這個薄餅我們一家人吃習慣了,還有人接下去跟你學做嗎?如果你有人接下去做,我的兒孫就有得吃了。」這番談話讓他意識到家族手藝的傳承不僅關乎自己,三代做薄餅的傳承,也是在為饕客留住老味道。許多年輕人在祖輩過世後,逢年過節想要吃薄餅,如果沒人會做,舌尖的記憶就斷了。

郭進來十幾歲開始跟著父親學手藝。店裡做薄餅的鐵盤沿用了84年,是郭源發薄餅的秘方。

好在兒子郭金地接手後,一邊延續傳統一邊創新,開通網上送餐,準備好薄餅皮和餡料,讓年輕一代能自己動手包薄餅,做出的味道就像長輩在的時候一樣。看到兒子經營得風風火火,還拿了獎,郭進來打心底里特別高興,笑笑說:「過了看了眼睛可以關了,沒有遺憾了。」當一個老人家說出這番話時,他的眼裡是笑中帶淚的,閃爍著傳承帶來的希望。

這就是老一輩的智慧,慢慢做了幾十年才體會到。他們不懂怎麼跟你說,學手藝的過程不像老師教學生,沒有課本都是經驗來的,要自己看,動手做去摸索去體會。——郭金地

舊物件刻錄 祖輩南下記憶

王丁山至今留著祖輩傳下來的長命鎖。

在其他搜羅到的傳家寶中,有為後代祈福的信物,也有長輩謀生的器具。

王丁山家裡有一把造型罕見的長壽鎖,是從曾祖父那一輩傳下來的,祖孫四代人都戴過。長壽鎖在明清時候特別流行,按照傳統只要掛上這種飾物,就能幫小孩祛災去邪,「鎖」住生命。家人會在嬰兒出生後不久,給他戴上長命鎖,一直戴到成年。王丁山的祖輩沿襲閩南人拜天公的傳統,男孩在16歲之前,每逢農曆新年初八到十五都會戴著這把鎖。他還記得自己在學生時期,每次過完年都會戴著去上學,用紅線做成一個項鍊藏在衣服里。他也傳給兒子戴,直到他16歲,如今兒子已經20多歲了,他暫且收著,打算繼續傳下去給孫子。

王丁山至今留著祖輩傳下來的長命鎖。

這隻長命鎖造型精巧,有很多細節。雖已年久模糊氧化,鎖身上依稀可見「大伯公」三個字,鎖身下方墜著筷子、碗、簸箕、剪刀、尺子等小物件。每次過年王丁山家裡來朋友,都會好奇看一眼。關於這把鎖的具體歷史已無從可知,但過年佩戴的習俗從曾祖父傳到祖父,父親傳到自己,還在延續著。王丁山說既然是祖輩的心愿,希望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就要一直傳承下去。

以豬秤來鎮店

姚加華在東海岸經營著一家家具店,他放在店裡的「鎮店之寶」,是兩把先輩留下來的桿秤。以前祖父在甘榜是養豬的,家裡有豬圈,就在如今的美世界一帶。這些秤是當年稱豬用的,近兩米長,可以稱500斤重的物件。姚加華看做秤用的木料很好,於是收藏起來。秤上的刻度不是一般畫上去的,而是用釘子一點點打進去,秤砣很重拿不起。爺爺走了爸爸走了,也沒留下什麼,他就把這兩把桿秤放在店裡,用金漆給鉤子上了色,取個好寓意好兆頭,「稱心如意」或取諧音「稱金入億」。

姚加華把祖輩留下來的豬秤放在店裡,當鎮店之寶。

姚加華把祖輩留下來的豬秤放在店裡,當鎮店之寶。

早年當鋪里的傳家寶

既然電視劇里傳家寶的故事多發生在當店,不妨去那裡走一趟,或許能了解更多。

記者上門請教了恒生當掌柜、當商公會會長何謙誠。何會長介紹,其實傳家寶的概念不限於古玩字畫,古董首飾。我們的祖輩多是早期下南洋的移民,隻身來此打拚謀生,家中最值錢的是自己的謀生工具。記得六七十年代看父輩經營當業,那時候是「萬物可當」;有做工用的錘子,送貨的腳踏車,裁縫的縫紉機等,當鋪都估價照收。他說:「畢竟當店是人家手頭拮据,遇到困難時來的地方,拿出的都是家裡最有價值,像傳家寶一樣的東西。之所以拿來典當而不是賣掉,也是想著等有一天手頭寬裕了,還能贖回去。」

當商公會會長何謙誠說,早期祖輩隻身下南洋打拚謀生,家中最值錢的是自己的謀生工具,包括錘子、腳踏車、縫紉機等。

關於傳家寶的意義和用途,何謙誠說:「很多人不了解,早期傳家寶是救命的東西。例如女子的金銀首飾,之所以結婚時長輩把它傳給後代,除了是一份祝福,也有實際價值,以後發生什麼事情手頭拮据可以去當店換錢,不用求人。尤其在貧苦時期,戰爭年代,傳家寶可以保值。把有價值的東西饋贈給下一代,也是想著以後有需要時可以應急。」

在物資豐富的今天,傳家寶的意義顯得不再重要,也很難延續。何謙誠說:「現在的時代,年輕人出來打拚有了家庭小孩,全部心思都在生活上,已經沒有興趣了解、擺弄老物件。受儒家思想影響,尊重傳統傳承的人也越來越少。傳家寶作為長輩對我們的饋贈,有的話就珍惜,不珍惜就很可惜了。」

改良傳家寶 為傳承添新意

Carrie K.的改良款首飾,將顧客祖父的戒指改成套戒。

珍惜祖輩的饋贈,要延續傳承一樣傳家寶絕非易事,需要日常打理、修繕、維護,也有人選擇改良,讓它煥發新生。新加坡珠寶品牌Carrie K.在2015年推出改造傳家珠寶(Heirloom Revival)服務,創辦人簡婉明介紹,這是應顧客要求,在定製珠寶的基礎上應運而生的一項服務,讓傳家珠寶更符合現代審美,平時可以戴出去。

簡婉明注意到疫情期間這項服務需求見漲,「可能是大家經常待在家,增加了大掃除的頻率。偶爾翻出一些祖輩留下的東西,就想改造設計充分利用。疫情也促使大家思考,更加看重和家人的連接。像祖輩留下的珠寶,經常戴著就是一種回憶。」

延續傳家寶背後的故事

有顧客拿著祖父留下的彩色寶石戒指,希望打造成更加摩登新潮的款式。設計師用它做成了一組套戒,可以拆分成幾個小戒指,也可以合在一起佩戴,新穎而有創意。也有人拿著母親留下的玉佩,與自己喜歡的紫晶石結合做成手鍊。還有把父親生前買給自己的小首飾拼在一起做成飾品。改良過程中,須要了解傳統珠寶的製作技藝,藉助3D建模做樣本,將古今飾品做融合。每件改良珠寶都附上一張小卡片,記錄從祖輩傳下來物件背後的故事,再加上改良融入的現代元素,一同留給後人繼續傳承。

關於傳承與改良,簡婉明感慨說:「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富裕,大家什麼都買新的,也擁有越來越多物品。不像過去的人存錢只買一樣,這樣東西就會變得很珍貴,能夠成為傳給下一代的寶貝。但傳家寶最重要的價值,其實是它背後的故事,是獨一無二的,也是我們想保留延續的。」

從傳家寶到文物

對於一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傳家寶,由個人或家族商議後決定捐贈,最終的歸處落腳一般在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和亞洲文明博物館網站都有捐贈詳情,須填寫表格,將物品拍照並經過專業檢驗鑑定後,才能確定是否可被接納作為文物。

從策展收藏的角度,記者向亞洲文明博物館、土生文化館首席策展員溫俊玉了解傳家寶捐贈。溫俊玉說,每家博物館會根據自己的定位和敘事重點,選擇所收納的展品。例如亞洲文明博物館側重在探索亞洲藝術傳統,幫助訪客進一步了解新加坡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特性,通過陳列的文物和藝術品,講述新加坡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悠久歷史,三層展區也是圍繞統一主題敘事。

策展員溫俊玉:策展員的工作包括採訪捐贈者,了解記錄傳家寶的歷史和背後的故事。(受訪者提供)

他說:「博物館的存在是一種記錄,通過藏品展現歷史,傳家寶也有這樣的敘述功能。在接收捐贈時,我們主要考慮物品是否與我們的敘述角度相切合。」

傳家寶不同於其他展品的意義在於,它通常是在一個家族裡流通的紀念品、私人收藏或友人的饋贈,有助策展員從更個人化的角度,了解藏家的故事,是在別處無從知曉的。也有一些家族有收藏藝術品的習慣,是一般人很難接觸到的私人收藏。譬如林文慶的後人捐贈他和第二任太太殷碧霞的版畫,以及友人在1926年送的盒子。兩年前的展覽「水·墨·情——又逢香雪莊」,展出我國知名殷商收藏家陳之初的「香雪莊」百餘件珍藏,也是由其後人捐贈。

林文慶後人向土生文化館捐贈林文慶與太太殷碧霞的肖像版畫。(土生文化館提供)

策展員的工作也包括採訪捐贈者,了解記錄傳家寶的歷史和背後的故事。「這個過程得來的信息是很碎片化的。」溫俊玉說,有些物品的故事後人也不是很了解,須要多方詢問親戚拼湊出一些線索。回訪的動作是一直持續的,有時隨著家人好奇開始去了解,挖出的故事會越來越多。但所有的信息不能全盤接受,須要謹慎查證,對照史料。當傳家寶作為文物出現在博物館,一個物件承載了講述歷史的使命,從小家記憶到反映家國歷史中的一瞬,展於後人眼前,一代代延續下去。

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富裕,大家什麼都買新的,也擁有越來越多物品。不像過去的人存錢只買一樣,這樣東西就會變得很珍貴,能夠成為傳給下一代的寶貝。——簡婉明

文:李雅歌 攝影:龍國雄

上一頁
2/2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