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網際網路和智能科技的飛速發展使人們能夠更快捷地出行。然而,這種高效率的出行方式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問題。為了打造綠色、可持續的城市,我們需要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推廣綠色出行的理念。

圖源:網絡
研究交通課題的PTV亞太區業務發展總監譚正敏建議政府,收集人們使用腳踏車道等設施的數據,並根據本地的環境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措施。

圖源:網絡
科學完善的出行交通系統,可以提升城市品質,滿足多樣化的出行需求,提高出行效率,降低汽車排放,具有很強的經濟與社會價值。
早前隔離期間,尖峰時段人們出行時超過七成是靠步行、騎車和使用公共運輸工具。隨著經濟復甦,越來越多的人回到公司上班,選擇這些交通工具的人也逐漸減少,交通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圖源:網絡
陸路交通管理局在回復報社的採訪時,表示在2021年實施安全管理措施後,人們正在選擇在家辦公,而出行方式也發生了變化。更多的人選擇步行、騎自行車和乘公交,在短距離內完成出行。這使得高峰期內綠色出行方式在45分鐘內完成的路程比例上升,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

圖源:網絡
漫長的車龍向雙向延伸,其中從新山入境新加坡方向的車道以卡車之類的重型車輛為主,至於從新加坡入境馬來西亞的車道則大部分為私家車。

圖源:網絡
單靠建腳踏車道難改變人們出行習慣
政府近年來建造更多腳踏車道等有利於活躍通勤的基礎設施,長遠來看應該會鼓勵更多人減少用車,譚正敏說。不過,單靠這些無法輕易改變人們的出行習慣,他建議政府收集人們使用腳踏車道等設施的數據,並根據本地的環境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措施。

圖源:網絡
為了促進可持續交通,我們可以在城市中心建設更多的步行和騎行道,並且鼓勵市民通過步行和騎行來上班、上學和購物。此外,我們也可以推廣使用電動踏板車等由電力驅動的個人代步工具。同時,我們可以鼓勵市民通過拼車來減少駕車出行,這可以減少空氣污染和交通擁堵,並且還可以節省出行成本。

圖源:網絡
陸交局為了實現藍圖目標,正在擴大地鐵和腳踏車道網絡,並為公交和活躍通勤工具騰出更多空間。當局發言人說:「我們也持續努力改善公交的可靠度,以及打造更包容和無障礙的陸路交通系統。」

圖源:網絡
與此同時,我們還自主研發了慢行交通大數據平台協助城市打造慢行交通管理網絡,協助地方政府改善城市出行現狀、推動城市交通建設完善。

圖源:網絡
總之,推廣綠色出行是一個複雜和長期的過程。政府和市民都應該共同努力,加強環境保護意識,通過多種方式推廣綠色出行的理念,共同營造一個綠色、可持續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