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允許堂食後到位於麥士威路的Huggs-Epigram Coffee Bookshop喝一杯masala香料茶。 我經常路過這家書店咖啡館,但往往有事在身,只是進去瀏覽一下書籍,然後匆匆上路。尤其喜歡這個由新加坡出版社Epigram Books和新加坡咖啡品牌Huggs聯手打造的藝文空間,落地書架展示的全是新加坡出版的書籍,種類豐富,一覽無餘。

Huggs-Epigram書店咖啡館曾是城裡一道頗有人文氣息的風景線,剛於本月初悄然歇業。(藍郁攝)
那天從《海峽時報》獲知該店在本月初暫時結束營業,讓我有些錯愕。關閉原因是受疫情波及,營業額下滑八成,高警戒第二階段是壓垮駱駝上的最後一根稻草。雖然暫別三個月,Epigram Books老闆黃為忠受訪時表示情況不樂觀,他無奈得想哭。
再次路過,書架已空蕩蕩,一箱箱的書籍等待搬遷,看了確實叫人心酸。兩年前開業時,書店咖啡館人文氛圍甚濃,定期安排一位駐店作家或藝術家進行創作,並和顧客交流。飲料方面除了高檔咖啡,難得有南洋咖啡、奶茶和印度香料茶,頗有本土特色。也因為設在市區重建局中心外,常有建築師等業內人士前來光顧。
一場疫情打亂了我們的日常作息。去年封城時,各大書店因不屬於必要服務關閉了兩個月,經常逛書店的我少了精神糧食,不好受。一年後的今天,疫情雖然有所控制,對一些行業所造成的影響已於事無補。
最近在面簿就讀到台灣一家獨立書店「一本書店」的貼文,頗有啟發性。店長在當地進入三級警戒的第二周,決定恢復營業。除了讓貨運大哥可以順利送貨,也方便讀者上門取書,他意識到書店的存在是多麼重要的事。
店長估計開門營業一周也沒多少人會來,但開店就是一股力量支持社會的信心。書店在疫情中已不是營收的問題,反而在這社會困頓沉悶時期中,讓讀者振作起來,在生活中謹慎而發光的感受到力量。
無可厚非,一場疫情加劇了這門文化產業的窘境,卻凸顯書店此時存在的意義;溫暖人心,滋養心靈。日前熟知Epigram Books剛在上周進駐美芝路一家由老店屋改造的pop up空間,將經營至今年底,柳暗花明又一村,深感欣慰。
疫情下的書店,用自己的方式發出微微的光芒,柔和且堅毅,這也是對抗疫情所展現的頑強鬥志。
記者:藍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