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現代學校食堂除了裝潢和菜式跟過去大不相同,就連攤位的名字都玩起雙關語,吸引學生。(海峽時報)
作者 許耀泉
念書時,食堂售賣哪些食物,你還記得嗎?
紅螞蟻大概還記得,學校食堂售賣的包括雜菜飯、雲吞麵、包點、素食、雞飯、炒麵等,但印象最深刻的都不是這些,反而是表弟學校食堂賣的「薯條飯」。
這種澱粉類加澱粉類的搭配,不知讓多少家長和營養師嚇出一身冷汗,聽說竟然還賣得不錯!
時間快轉到三十年後,情況早已今非昔比:學校餐廳變成臥虎藏龍之地,除了前酒店廚師等高手進駐,菜單比起過去更講究健康,甚至堪稱國際化。
單是這幾道菜色,就足以讓人垂涎欲滴了: 四川擔擔麵、蔥油麵、卡真烤雞(Cajun chicken)、墨魚汁義大利粉、法式龍蝦濃湯(lobster bisque)、冰咖啡。
這些校園美食,要到哪裡找呢?
1. 公教中學
上面這份菜單的首兩道菜,就出自公教中學食堂的一對母子檔之手。

公教中學食堂Noodles for Good的攤主,陳美鳳和劉俊成(人名譯音)母子。(海峽時報)
別小看陳美鳳和劉俊成(音譯)這對母子,他們可是向本地著名餐館四川豆花飯莊的廚師學藝後,再把佳肴帶到校園裡。
母子倆凌晨四點就開工,在檔口一直忙到下午四點才收檔。
他們一抵達檔口就分工合作:劉俊成先調配好醬汁,稱好每一碗麵條,陳美鳳則將肉煮熟,兩人再一同包起餃子。

(海峽時報)
母子倆經營檔口已有五年,陳美鳳也說,在食堂工作讓患有自閉症的劉俊成變得更願意交流。
公教中學發言人更點出兩母子和學校關係密切:
「他們肯定是公教中學大家庭的一分子。只要他們願意,我們都很樂意讓他們在這裡繼續開檔。」
2. 文禮中學

在文禮中學售賣西餐的哈斯尼。(海峽時報)
有志在飲食界闖出名堂的人士,不妨考慮從學校食堂做起。
在文禮中學開檔售賣西餐的哈斯尼(音譯)當年自烹飪學院畢業後,先後在新加坡環球影城、小販檔口和高檔法式餐廳Gunther’s工作過,卻壓抑不了單槍匹馬闖天下的慾望。
現年28歲的哈斯尼掂量了成本和自己手上的資金後,終於在2019年決定在文禮中學食堂開檔,售賣卡真烤雞、墨魚汁義大利粉和焗飯等西式餐點。
除了為學生送上熱騰騰的西餐,哈斯尼也儘可能把套餐的價格維持在2元7角,但隨著成本不斷增加,他估計必須在2024年調高價格。
「我剛開始的時候,每個月的水電費介於60到100元,現在卻是300到400元,實在驚人。希望校方和家長會明白我們食堂攤販的苦衷,否則我們也只好倒閉了。」
3. 女皇道中學
75歲的譚馬克(音譯)在女皇道中學食堂的攤位主打的是獨門配方的冰咖啡,另一款香蕉巧克力冰沙飲料也非常受學生們歡迎。
譚馬克當了20多年的學校食堂攤主,之前也在本地一家高端酒店擔任20多年的廚師,卻為了「做點完全不同的東西,讓學校師生享用」,而轉戰學校食堂。

譚馬克的食堂攤位,掛滿了以咖啡為主題的裝飾,別具風格。(海峽時報)
他接受《海峽時報》訪問的那一天,檔口售賣的特備餐點是蘿蔔濃湯,但女皇道中學學生也透露,他之前售賣過的特備餐點,還包括海鮮湯和番茄湯,甚至法式龍蝦濃湯。
但譚馬克和哈斯尼一樣面對成本倍增的壓力,例如他常賣的蛋包飯就從原來的1元9角逐漸漲價,到今天的3元5角。
儘管經營學校食堂檔口仍有一定的壓力,看著學生漸漸成長也是推動譚馬克繼續下去的動力。
「有時候,我會跟他們(學生)開玩笑說我要退休了,但他們會說:『Uncle,不行,不行,我們畢業了你才可以退休』。」
未來或可在校園內種菜?

未來的校園,可能允許學生與食堂攤主種菜。(聯合早報)
學校食堂近年來的改變,除了體現在菜單上,硬體設施也出現相當大的變化,讓食堂不再只是單純的用餐場所。
像裕廊西的維林小學(Westwood Primary School)就在2022年加入一項推廣糧食安全、健康和可持續性的全國運動後,開始在每周三向學生提供以植物蛋白烹煮而成的菜肴,藉由這種食物向學生介紹食物可持續性和減低碳排放等概念。
設計與建造(design-and-build)公司First Sight International的項目總監Zak Lo認為,隨著新加坡越來越注重糧食安全,學校未來可能在食堂內開設菜園,讓學生和攤主採收蔬菜,甚至增設烹飪設施,讓學生將採收的蔬菜製成簡單的菜色,如蔬菜沙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