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一代德士師傅:這個社會不能沒有德士

千禧一代德士師傅Delon Tuan、Lawrence Li和Samantha Noh。(圖:CNA/Grace Yeoh)
開德士被視為是夕陽行業,不過還是有千禧一代沒在理會普羅大眾對這個行業的刻板印象,毅然投入這個領域,同時表示,新加坡如果沒有了德士師傅,社會巨輪可能不會轉得那麼順。
根據新傳媒英語新聞網報道,38歲的Samantha Noh當了六年的室內設計師,她半年多前轉行當起德士師傅。她說,乘客每次看到車裡的師傅是個身形嬌小的年輕女子,都會感到很驚訝。
「他們會問我,小姐你還年輕,為什麼會開德士?」
Samantha說人們的刻板印象是德士師傅一定是大叔,但她也注意到有越來越多跟她年齡相近的年輕一代,加入了駕德士行列,顯示這個領域開始年輕化。
同樣是屬年輕一輩的康福德高司機Delon Tuan坦言,現今社會的家長都不會鼓勵孩子去開德士,這是殘酷的事實。不過他認為,德士師傅在社會裡還是有著一定的重要地位。
「你永遠不會意識到德士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可能還會問,為什麼你要成為一名德士司機,但如果這個社會沒有了德士司機,你認為可以把事情做好嗎?」
民眾對德士師傅有歧視?
今年37歲Lawrence Li曾經當了八年私召車司機,他說,發現民眾對德士司機普遍存有歧視。他去年8月加入開德士行列,但首幾個月常會有其他公路使用者,無緣無故向他按喇叭,這是他之前當私召車司機時不太會遇到的情況。
「我認為因為人們不會看到私召車司機車上的貼紙,但德士太容易辨認了。」
Lawrence補充道,人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德士司機的難處。他說,當乘客在路邊攔車時,即便是可停車的區域,旁邊的車子還是會按喇叭。
「這是你的飯碗,你可以把車停下來。新加坡的司機一般都沒有耐心,但你也不能責怪他們。」
行走的道路百科全書
千禧一代司機也分享,一些年長者或是重遊新加坡的旅客會跟他們說一些地方,但這些地方或許已經不在了,年長者依然對這些地方有情懷。作為年輕一代的他們雖然沒有相同的經歷,但也一定會盡力找出這些地方,讓他們緬懷。
Samantha也分享,德士師傅群體是一個重要的網絡,而且不局限於幫忙指路。她形容,德士師傅們其實就像辦公室同事一樣,會互相幫忙,讓她在這個領域中不會感覺孤單。
Lawrence則分享,德士師傅互相幫助時,對象並不會局限同公司的師傅,這是他在當私召車司機時不曾經歷的。
「比如在繁忙的道路上,你幾乎不可能超車或變換車道,但只要你打出方向燈,旁邊如果是一輛德士的話,他就會減速給你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