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新加坡年輕人不介意忍受皮肉之痛,把皮膚當作畫布,只為記錄一份感情、一段回憶。(海峽時報)
作者 劉智澎
三年內花了近1000元,在手臂上紋了大大小小七個刺青,就讀理工學院的林以茜(20歲)如今卻後悔了,「寧願身上一個刺青也沒有」。
17歲那年,林以茜在朋友介紹下,紋了生平第一個刺青。那是一隻可愛的卡通人物。

林以茜17歲那年在手臂上紋了一隻可愛的卡通人物刺青。(受訪者提供)
「當時年紀小,有點衝動,看到別人有刺青,自己也想要一個。」
紋了一個還不夠,林以茜很快就紋了第二個、第三個……最貴的350新元(下同),最便宜的也要150元,都是她靠兼職打工攢下的積蓄。
不過,父母提醒她:「再繼續文身,有一天可能會上癮,以後也很難找工作。」
林以茜接受紅螞蟻專訪時說,她畢業後打算加入醫療保健業。她也了解,滿臂的刺青可能會讓一些病患家屬和保守僱主觀感不佳。
「我有跟母親提起,是不是應該去除刺青,但費用太昂貴了,我也擔心會留疤。可能等經濟情況穩定下來再說吧。」

用雷射去除刺青,需要至少五次療程,每次間隔兩個月。(海峽時報)
很多人以為,只需一次雷射療程,就能把刺青完全除掉。可沒那麼容易!
據了解,每次療程費用介於300元至500元,平均還需要至少五次療程,每次間隔兩個月。
也就是說,要完全去除刺青,需要至少一年左右,五次療程最少也要1500新元,比文身費用高出好幾倍。
如果刺青面積較大,顏色較深,就不只五次療程了……
顏色
黑色和藍黑色的刺青最容易去除,其次是紅色、橙色、黃色和白色。亮色和粉紅色則需要特殊波長的雷射才可以去除。
皮層深淺
由專業刺青師紋的刺青,一般顏色較深。年月越久的刺青,也越深入皮膚,需要更多療程才能去除。 根據刺青面積大小,每次療程介於5分鐘至30分鐘不等,但療程開始前還須塗抹藥膏讓皮膚麻痹,再等候45分鐘至一小時。
全國皮膚中心的顧問醫生說,若刺青顏色很深,或覆蓋到多骨的部位,療程可能非常疼痛。
到底有多痛呢?
聽聽這名美國少女接受彭博社採訪時的形容:
「就像把菸蒂反覆往皮膚里插,過程中發出『啪!啪!』的聲響,還會流血。」
哇,聽起來比被紅螞蟻咬還痛上幾十倍! 不過,實際上好像沒那麼恐怖。全國皮膚中心網站上解釋:
過程中會感到些微疼痛,類似用橡皮筋彈擊皮膚。雷射手術可能會造成皮膚表面淺層灼傷,導致紅腫或結痂,4到10天內就會癒合。
還是不信?來看看皮膚科醫生示範過程:
免費去除刺青 免受紀律處分
黑幫老大出獄後洗心革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除刺青,是電影中常看到的情節。
幸好,到全國皮膚中心要求去除刺青的新加坡人,多數跟私會黨無關。
有的是年輕學生,因一時衝動或任性而文身,遭父母反對;有的是專業人士,在轉換職業跑道後,發現刺青與專業形象不符。
皮膚中心顧問醫生說,這些刺青圖案千奇百怪,有漢字、樂譜、髒話,甚至還有小朋友最愛畫的「火柴人」!

到全國皮膚中心要求去除刺青的人,文身圖案千奇百怪,甚至還有小朋友最愛畫的「火柴人」。(網際網路)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16歲以下的年輕人,因刺青違反學校行為準則,可能受到紀律處分,甚至得暫時停學。
根據新加坡教育部條例,學生身穿校服時,不允許在身體的明顯部位有刺青。校方會要求這些學生遮住或去除刺青,並為他們提供輔導。

(新加坡教育部網站截圖)
手術費用如此昂貴,學生當然負擔不起。
於是,全國皮膚中心與教育部合作,在2019年推出「刺青去除計劃」,並在去年9月擴大至少年之家的邊緣少年。
截至去年12月,這項計劃已為36名青少年進行67次療程,包括19名男生和17名女生。
全國皮膚中心健康基金主席說:
「一些學生可能聽信錯誤的建議而去文身,這對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可能造成不利影響。」
在「刺青去除計劃」下,1200元以下的療程費用可獲全額津貼,也就是說,青少年一分錢都不用出。
若費用高於1200元,青少年須支付10%,以承諾他們會完成療程。 這是因為有12名青少年已中途退出計劃,他們有的因家庭或生活出現變化,例如早婚,或在中學畢業後就開始工作。
手戳刺青 在家也可DIY
新加坡目前沒有規範文身行業的監管機構。冠病疫情期間,居家刺青師逐漸興起,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接受「手戳刺青」:把針浸入墨水,一點一點刺進皮膚,無需機器就能完成。

手戳刺青使用的針和墨水可輕易在網上購得,以致居家刺青師近年來逐漸興起。(海峽時報)
由於這些刺青針和墨水可輕易在網上購得,年輕人閒暇時就在家邊看視頻邊「實驗」。一些無師自通的居家刺青師,也開始在自己家裡為顧客文身。
不過,專業刺青師指出,想要成為全職刺青師,還得跟著專業師傅「拜師學藝」,當一到三年的學徒。掌握了基本技術,才有資格為顧客文身。
全國皮膚中心也提醒: 「業餘刺青師在家裡為顧客文身,可能沒有受過預防感染方面的正規培訓,這會增加皮膚感染的風險。」
據估計,約1%至5%的人可能在刺青後感染細菌並出現併發症,形成瘢痕疙瘩,或因刺青墨水刺激到皮膚纖維而導致瘙癢。 嚴重者甚至可能因文身不當,感染B型肝炎、C型肝炎或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新加坡年輕人不介意忍受皮肉之痛,把皮膚當作畫布,只為記錄一份感情、一段回憶。
蟻粉又如何看待刺青呢?是人體藝術、追趕潮流,還是一種表達個人態度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