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最新彭博創新指數,新加坡創新指數排名世界第二。該指數根據七項指標對全球經濟體進行評估,包括研發開支、製造能力、高科技上市公司集中度等,其中新加坡在製造能力方面位列全球第三,僅次於愛爾蘭和韓國,實力凸顯其具有全球競爭力和無限發展潛力的製造產業。 事實上,在生物醫藥製造、電子和精密工程行業的帶動下,其製造業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是世界上為數不多製造業超過全國 GDP 20% 的國家。
新加坡政府更提出了「製造業2030願景」,計劃在接下來的10年繼續爭取50%的增長,具體措施包括:吸引全球最頂尖製造商來新加坡設立公司;協助提高新加坡本地製造業公司競爭力;加強本地人才培養,吸引更多年輕人進入先進位造業領域。在此願景與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新加坡製造業未來可期。

新加坡製造業2030願景
儘管全球經濟在冠病疫情的背景下面臨著嚴峻挑戰,但新加坡製造業仍在2020年7月至12月間取得連續六個月的增長,全年增長達到7.3%,為2017年來最高增幅,且2020年製造業對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約為1060億新元,約占21%,同時提供了約12%的就業崗位。
根據新加坡貿易及工業部,製造業擴張主要得益於生物醫藥製造、電子、精密工程產業的增長。數據顯示,新加坡生物醫藥製造業產值在2020年與2019年相比增長了23.7%。此外,由於半導體設備、測量設備、光學儀器和金屬精密組件達到了更高產量,精密工業與2019年相比也增長了10.6%。 對於製造業在未來10年的發展,新加坡發布了「製造業2030願景」,致力於在2030年將新加坡打造成先進位造業的全球業務、創新與人才中心,並以過去10年的增長幅度為目標,在未來10年繼續爭取50%的增長,同時確保製造業對新加坡GDP的貢獻保持在20%左右。

全球一流企業的重要製造基地
多年來,新加坡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政策、穩定的營商環境以及親商政策,吸引了許多世界領先的製造公司來鞏固發展其業務,尤其是在電子和半導體以及化工領域。2020年,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共吸引到172億新元的固定資產投資,為12年來最高,其中電子和化工業各占37.7%和24%。
電子和半導體產業
電子業是新加坡最大的製造業次領域,雇用約7萬零500名員工,占製造業GDP的39%。因此新加坡也逐漸成為世界上諸多大型半導體公司(如美光科技Micron,博通Broadcom,英飛凌Infineon和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等)的重要製造基地。
生物醫藥產業
生物醫藥製造是新加坡製造業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同時新加坡政府一直以來都大力支持先進位造業的生態系統發展,如設立裕廊創新區(Jurong Innovation District),彙集頂尖先進位造企業,以創造一個互相輔助的生態系統,帶動周邊工業的成長。
蓬勃發展的新加坡製造企業 新加坡也大力扶持本地製造企業發展,通過如新加坡企業發展局推出的「企業騰飛計劃」(Scale-up SG)等項目幫助它們發展,進一步推動新加坡製造業生態系統的完善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