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令人絕望的人口問題,李光耀曾調侃:我女兒不結婚不生孩子
最近幾年,國人在海外旅居的地點選擇上愈發理性,不再是一味的濾鏡拉滿,而是綜合各方面來全面分析。正因如此,願意去新加坡的人也多了起來。畢竟相對於歐美國家,它距離我國更近,而且本身的語言和文化氛圍更適合國人去融入。
新加坡方面也推出了很多吸引移民的政策,給國人的入籍提供了不少便利。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新加坡正遭遇令其上上下下都絕望的人口問題,吸引來自中國的移民無疑是個不錯的手段。
和很多已開發國家一樣,新加坡近些年的生育率逐漸走低,人口老齡化、結構失衡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新加坡政府推出了很多措施,但都無可奈何,就連李光耀都在調侃:我女兒不結婚也不生孩子。

新加坡
人口問題愈發嚴重
可以肯定的是,伴隨著丁克以及不婚不育現象的興起,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了困擾很多國家的難題。經濟越發達的國家越面臨老齡化和人口結構失衡的問題,幾乎已經成為限制國家發展的桎梏。
在這個問題上,被討論最多的無疑是北歐和日本,這兩個地區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已經面臨生育率雪崩、老齡化嚴重的問題,日本直到現在都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
新加坡也是一樣,在進入21世紀後,其生育率就長期維持在一個極低的數值。為此,政府出台了很多鼓勵生育的政策,但效果連差強人意都做不到。
以至於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在多個場合感嘆這個問題的難辦,最後無奈地調侃,連自己的女兒不結婚不生育他都勸不動,更不用說在全新加坡的範圍內解決生育率低迷的問題了。

李光耀
事實上,新加坡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人口問題,甚至它的相關政策還進行過一次很大的調整。
它剛獲得獨立時,就已經是東南亞地區發展最好的國家,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攏到小小的星島上。為了緩解人多地少、競爭加劇的問題,新加坡政府曾推出限制三胎政策。
當時,他們提倡一個家庭最好生兩個孩子,超過這個數值的話,第三個小孩在教育過程中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孩子的父母也會面臨沒有產假,不能享受助產費優惠、削減住房補貼等情況。此舉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讓「多生多育」的思想逐漸被拋棄。

孩子
但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的時候,新加坡政府在一次人口普查之後,發現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年輕人的生育傾向出現了嚴重的下滑,人口結構的失衡開始凸顯。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新加坡政府立刻取消了對三胎的限制,並開始嘗試推出一些生育鼓勵的政策。
可惜的是,後續推出的政策並沒有取得太好的效果,新加坡的生育率開始逐年下滑。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2022年新加坡的居民整體生育率為1.04%,這個數據相對2021年出現了小幅度的下滑。

孩子
這對新加坡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根據其官方提供的數據,從2001年開始,新加坡的居民整體生育率就一直在1.1%左右徘徊。
根據聯合國給出的最新標準,一個國家的生育率低於1.5%,那它就很可能陷入「低生育率陷阱」中。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新加坡政府嘗試了各種手段,無論是給新生兒提供補貼的「嬰兒花紅計劃」還是讓准父親擁有帶薪產假都效果寥寥。
為什麼新加坡會遇到如此嚴峻的人口問題?究竟有沒有辦法能提升不斷下滑的生育率呢?

新加坡
高昂的生育成本和經濟負擔
其實針對這個問題,新加坡政府進行過深入的調查,得出的數據也非常直觀。
據統計,新加坡的年輕人中有64%的人認為不願意生孩子主要是經濟負擔,還有49%的人特意強調本地養育孩子成本極高。
由此可見,似乎大部分年輕人並非不想養孩子,而是受到了客觀因素的影響。比如接近60%的新加坡人認可一個家庭擁有兩個孩子是最好的,但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卻只有35%。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和絕大多數的已開發國家一樣,新加坡其實擁有著非常完善的福利制度。比如中國年輕人最困擾的問題——住房,在新加坡基本上不算什麼難題。

孩子
因為這裡從1964年就開始實施「居者有其屋」計劃,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了物美價廉的組屋。和商品房比起來,組屋居住質量雖然有一定不足,但其便宜的價格徹底解決了年輕人住房的後顧之憂。
其次,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優秀,社會穩定,失業率常年維持在2%以下。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新加坡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有問題的工作,買房也不用操心,按理來說,經濟壓力應該不大。
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根據英國著名雜誌發布的《全球生活成本調查》中公布的內容,新加坡已經連續8年被列為全世界生活成本最高的地方。
在這裡結婚生子,即便有政府提供的大量福利,對年輕人來說依然意味著極其高昂的負擔。

新加坡
而且因為新加坡本身比較發達,所以這裡的人大部分都受過不錯的教育。他們也希望能夠給自己的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因此在這方面的花費和投資也是個不小的數字。
不僅僅是教育,新加坡的父母希望在每一個環節都盡力給子女提供最好的保障,因此想要養育好一個孩子需要付出極高的成本。對普通家庭來說,孩子就是極大的負擔。
由此可見,高昂的生育成本和經濟負擔似乎確實是阻止新加坡年輕人生育的關鍵性因素。

孩子
社會越發達、生育率越低
然而,因為經濟負擔導致生育率下降從來都是一個偽命題,它更多是年輕人在不想生孩子時候下意識的反映。
從全世界各個國家的綜合表現來看,生育率確實和經濟發展程度有一定關係。但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正相關,而是反相關,即經濟越發達,生育率越低。
這一點對比全球各國的生育率數據就會有一個直觀的體現,北歐、日韓以及新加坡這種已開發國家,生育率都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有的甚至已經在低位徘徊了很久。
而生育率較高的國家基本上都分布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無一例外它們都是發展中國家。

新加坡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首先是因為已開發國家大部分都擁有完善的福利制度以及優秀的養老體系。這就意味著,在這些地方,老年人在無人供養的情況下,生活也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中國有句流傳很廣的古話叫「養兒防老」,可見一部分人生兒育女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出現老無所依的情況。而這些人如果生活在已開發國家,那麼他們選擇不婚不育的機率就會很高。
其次,李光耀曾經用開玩笑地語氣調侃道,生育率走低和女性受教育程度提升有很大關係。
這句話雖然很快遭到了婦女權益組織的抨擊,但它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李光耀
因為生育要耗費女性大量的時間,對負責任的女性來說,孕育並培養一個孩子需要占據她人生最寶貴的五六年時間。在古代,這個時間成本女性是可以接受的,畢竟她們沒有自己的事業。
而在經濟發達的區域,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很高,都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這部分相對獨立的女性對生孩子這件事是比較抗拒的,這部分人越多,生育率自然就越低。
最後,伴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普通家庭擁有的資源越來越多,逐漸從滿足溫飽的低級慾望中脫離出來。這些人更渴望實現自我價值,獲得更多人的認可,也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而一旦選擇了生兒育女,必然會被此事占據大量的時間,不僅會降低 生活質量,還會影響夫妻雙方的自我價值實現。考慮到這一點,不少夫妻對生孩子的想法越來越淡薄。

孩子
難以找到有效措施
搞清楚問題的本質之後,就能明白為什麼新加坡鼓勵生育的政策都收效甚微了。因為它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只是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地方進行修修補補。
所謂的生育補貼政策並不能讓那些不想要孩子的家庭改變心意,它能起到的效果其實是讓已經有了孩子的家庭再多要一個。
而喜歡多要幾個孩子的父母本來就不多,這些人即便在政府的鼓勵下積極備孕,對於生育率也影響較小,最多讓它不再下降,保持穩定。

新加坡
當然,對於新加坡政府來說,能做到這一點其實就已經符合他們的預期了。因為生育率這個問題是全世界所有已開發國家共同面對的難題,目前並沒有真正有效的辦法。
歐洲不少國家之所以能緩解這個問題,並非是政策提升了本地人的繁衍慾望。而是通過逐步放開的方式吸納了大量的移民,而移民一般都是身強力健的年輕人,對改善人口失衡幫助很大。
但與此同時,開放移民也不是靈丹妙藥,它會帶來很多新的問題,比如對主體民族的衝擊以及本國民眾和移民之間日趨激烈的矛盾。

新加坡
結語
總的來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新加坡的人口問題開始逐漸凸顯。為此當地政府迅速調整了政策,從之前壓制三胎改為鼓勵生育。可惜的是,政策的積極轉變並沒有扭轉這個趨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新加坡政府嘗試了各種手段,無論是直接的經濟補貼還是間接的產假增加,乍一看對準父母們都頗有吸引力。
可惜的是,這些舉措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它們無法根本上解決生育率低迷的現狀,只能儘量延緩問題的爆發。
參考資料
《新加坡人口結構的變化》——蘇瑞福,王艷
《新加坡人口政策的轉型與發展評估》——龔達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