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自己獨特的聲音——記亞洲文化交響樂團

2023年09月20日   •   4275次閱讀

近年來本地業餘民間交響樂團有增加的趨勢,這是一個好現象。千禧年後本地逐漸出現一些業餘的交響樂團,其中特別引起我注意的是一支年輕隊伍——亞洲文化交響樂團。這支樂團成立於2016年,當時一位吹笛子的小伙子譚將俊,把兩位指揮拉在一起,他們是指揮西樂的鄭逸傑與指揮華樂的黃德勵。

▲鄭逸傑指揮小提琴手及樂團協奏

▲黃德勵指揮各種不同的笛子與樂團協奏

(郭永秀攝影)

其實並沒有所謂西樂指揮或華樂指揮之分,因為不管是指揮西樂或華樂,基本指揮的手法和技巧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樂隊所用的樂器不一樣,指揮對不同的樂器有不同的認識,當然也牽涉到所演奏樂曲的作曲、配器方式。兩位志同道合的年輕指揮的協作,就創立了這個特別的亞洲文化交響樂團。

長期以來,本地的交響樂團或管弦樂團大多是演奏一些西方經典的古典音樂或現代音樂。因為交響樂傳自西方,演奏西樂就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很少人會去考慮到我們並不是西方人,亞洲人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跟西方人的文化是有差異的,在音樂上有自己不同的表現方式。假如一個交響樂團,在演奏西方古典音樂之外,還能特別關注我們亞洲人的文化,以音樂來表現亞洲人的精神面貌,那不是更好、更有意義嗎?那就需要有為東方人或亞洲人所寫的曲目,同時也需要一個願意演奏這些作品的樂團。

也許有人會問:用西方的交響樂形式來演奏表現亞洲文化的音樂行得通嗎?或許我們可以說:那就由華樂團來演奏好了,那樣不就能反映華人或亞洲人的精神面貌了嗎?可是西樂在現代社會已經不只是給西方人聽的音樂,它已經國際化了,屬於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資產。而且西樂的表現力強,的確有它獨到之處。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不管是華族、馬來族或印度族,身穿的大多數都是西方人的服裝,但是我們有失去自己的民族特色嗎?我們跟西方人還有分別嗎?答案是很明顯的。西方人發明了交響樂團,其他民族一樣可以運用,這就好像現代的華樂團也能夠演奏不同民族的樂曲一樣。

回頭再說這兩位年輕的指揮鄭逸傑和黃德勵,為了實現演奏亞洲人音樂的理想,他們召集了一批音樂愛好者,組成這樣一支交響樂團。

西樂指揮鄭逸傑

▲鄭逸傑

鄭逸傑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得工商管理學士學位。作為傑出的國家藝術理事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獎學金得主,他又進入楊秀桃音樂學院(YSTCM,新加坡國立大學)深造,主修指揮,獲得了音樂碩士學位。

▲鄭逸傑指揮二胡、小提琴手及樂團協奏

在創立亞洲文化交響樂團之前,鄭逸傑曾任新加坡交響樂團的樂隊經理。自2019年以來,逸傑也任新加坡教育部和全國教員協會 (NICA) 主席一職。2017年至2022年期間,他還曾擔任新加坡教師管樂協會主席。

鄭逸傑因其對音樂的敏感度和充滿活力的詮釋能力而廣受認可,之後他又憑藉富有樂感的表演和出眾的才藝迅速在新加坡嶄露頭角。他於2016年被任命為亞洲文化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還擔任新加坡多個管弦樂團和管樂團的指揮,包括新加坡管理大學、新加坡理工學院、安德森——實龍崗初級學院、諾雅初級學院、維多利亞初級學院、公教中學、聖嬰女子中學、海星中學和大眾小學。在這之前,他曾領導愛樂青年管樂團達10年之久,推動該樂團成為新加坡較為成功的青年管樂團之一。

這些年來,鄭逸傑積極倡導亞洲新興音樂,委制並演奏了許多亞洲作曲家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作曲家將各種樂器(包括中國、馬來和印度)融入西方交響樂中,創造了一種更能表現亞洲和新加坡人文精神的音樂作品。

華樂指揮黃德勵

▲黃德勵

另一名指揮是黃德勵,現任新加坡鼎藝團助理指揮、亞洲文化交響樂團、南洋樂集音樂總監及吉豐華樂團副指揮。他也是新加坡華樂總會副財政,嗩吶、管學會(新加坡)副會長。德勵畢業於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修嗩吶,師從著名嗩吶演奏家靳世義先生。畢業後即跟隨著名指揮家鄭朝吉博士學習指揮藝術。

黃德勵與數位樂友於2007年成立了鼎藝團,希望通過演奏華族傳統音樂與跨流派現代作品,弘揚與推廣室內樂。通過這些年的努力,鼎藝團已經成為新加坡華樂團以外一個重要的華樂組織。黃德勵就是跟著鼎藝團不斷成長的年輕音樂家。

德勵於2006年榮獲新加坡全國華樂比賽嗩吶公開組冠軍;2007年,與吉豐華樂團舉辦了「琴說吶道」嗩吶獨奏專場音樂會;2008年,多次遠赴中國向多位老師學習,其中包括胡志厚教授、周東朝先生、石海彬副教授和高曉鵬教授等;同年,在新加坡與西安音樂學院東方民族交響樂團合作呈現嗩吶獨奏;2011年,受新加坡華樂團之邀,在葉聰的指揮下,演奏嗩吶協奏曲《霸王別姬》。

2013年,德勵遠赴中國杭州和南通指揮德明政府中學華樂團;同年被選上台北市立國樂團舉辦的國樂研習營——指揮大師班,由著名指揮家張國勇教授以及瞿春泉老師擔任指導;2014年就讀於中國音樂學院修讀指揮藝術,擔任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少年民族樂團合奏課指揮。

2015年,他在鄭朝吉博士的推薦下分別在香港、德國、蘇州和無錫指揮鼎藝團;同年被選上新加坡華樂團指揮工作坊,在指揮家葉聰的悉心指導下,指揮新加坡華樂團;2016年至2017年擔任新加坡華樂團實習指揮。

2016年,《海峽時報》為他做了專訪報道,譽其為「新加坡傑出國家藝術理事會獎學金得主」;同年6月,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少年民族樂團舉辦《絲竹印象》——黃德勵指揮碩士音樂會暨顧冠仁先生新江南絲竹作品音樂會,與顧冠仁先生聯合執棒;8月指揮亞洲文化交響樂團首場音樂會;2018年擔任全國華樂比賽評委;2019年受邀客卿指揮四川天姿國樂、蘇州交響樂團弦樂團。

組建新樂團的困難

萬事起頭難,要組建一支交響樂團,談何容易。亞洲文化交響樂團的團員中除了一些專業演奏員,大多數都是業餘的音樂愛好者。不可否認,業餘愛好者中也有許多人演奏水平極高,可以媲美專業的演奏家。可是他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只能利用業餘時間,晚上或周末來排練,所以在招募團員方面就遇到很多困難。有了基本的團員,另一個挑戰便是排練場所了。近80人的樂團,排練地點需要一個寬敞的大廳,同時四周牆壁、天花板和地上都要有吸音材料,而且不能在人群聚居的地方,這樣排練時才不會騷擾四周鄰居。諸多困難,他們都在一一地克服。

成立一支交響樂團,首先要確立目標和宗旨。亞洲文化交響樂團的成立,旨在演繹與發揚具有亞洲元素的交響樂、為新加坡作曲家與愛樂者提供交流與展示的平台。樂團致力於挖掘新作品和新的作曲人才,使亞洲音樂能在音樂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亞洲文化交響樂團定下的目標是要發揚亞洲曲目,這是因為我們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種族和諧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要是能夠通過音樂以及藝術來推廣新加坡的文化,同時讓我國人民能夠通過不同的樂器、不同的音樂形式互相交流,這樣不止能夠促使各種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也能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互相了解而達到種族和睦共處的目的。

「新加坡的交響樂團比較少演奏亞洲作品,所以亞洲文化交響樂團正好補了這個缺憾。樂團嘗試挑戰並詮釋亞洲作品,因為這些作品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貼切地說,藝術源於生活,我們有責任推廣反映亞洲人的生活以及價值觀的音樂作品。樂團希望能帶出我們的亞洲風味,演奏出自己的風格,尋找自己獨特的聲音,給後世留下一筆寶貴的、屬於亞洲人自己的音樂遺產。」我想,這應該是兩位指揮共同的心聲吧。

一般的樂團中,只有一位音樂總監,但亞洲文化交響樂團卻有兩位音樂總監和指揮,這是不尋常的,兩位總監要如何在樂團的發展和音樂會的安排上互相調諧各自的想法,並達到共識呢?

該團現任經理洪耀斌告訴我:早年創辦人譚將俊在國大念書的時候,逸傑也在國大楊秀桃音樂學院修讀指揮,而德勵則是譚將俊在鼎藝團所認識的朋友,大家志同道合,對組織樂團有了基本的共識。在籌備每一個音樂會時,兩位指揮都會和總經理、樂團經理以及常駐作曲家討論曲目。逸傑擅長西方古典樂,而德勵擅長華樂,他們兩人有著相輔相成的默契。在音樂會上,兩位都會指揮樂團,一起分享舞台。這不僅讓團員們有持續的新鮮感,也讓觀眾能夠欣賞不同指揮所帶出的不同風格與特色。

首場演出《黃河》與《梁祝》

亞洲文化交響樂團於2016年進行了首場演出,這場音樂會可以說是樂團的試金石。音樂會大膽地詮釋了兩首具有強烈東方色彩,而且是標誌性的經典之作《黃河鋼琴協奏曲》和《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同時委約本地青年作曲家馮國峻創作了一首新作品《曙光》。首演音樂會後,聽眾反應熱烈,每一位演奏員和參與演出者都覺得演奏的曲目很好聽,保留此樂團也很有意義。

接下來2017年7月8日,樂團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楊秀桃音樂廳舉辦了一場音樂會《Prem-iere》。2018年是樂團很活躍的一年。這一年裡,他們連續主辦了好幾場音樂會,比如《亞洲笛匯》 (Oriental Winds),彙集了東西方各種笛子獨奏曲,如西洋長笛、中國竹笛、印度笛和馬來笛等,由樂團伴奏或協奏,效果不俗。同年也有戶外演出《歌樂交響》,以及受邀在濱海藝術中心美麗星期天國慶音樂會中演奏。

▲《東風弦音》演出,黃德勵在指揮中

繼《亞洲笛匯》之後,2019年5月10日樂團繼續推出《東風弦音》 (Oriental Strings),與樂團協奏的樂器有二胡、小提琴、印度小提琴、馬來弦樂器、大提琴及低音提琴等。這場音樂會特約作曲家寫了許多首新曲。像這樣的交響樂團演出,在本地也只有亞洲文化交響樂團能做得到。9月13日及14日中秋節期間,樂團受邀於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呈獻了《中秋交響》 (Mid-Autumn Yeah!)。節目包括與月亮相關的歌曲表演、手工製作燈籠、品茶工作坊以及賞月等活動。聽眾也可以通過多媒體來體驗並了解中秋的傳統。

2020年由於冠病疫情日趨嚴重,樂團活動受限,演出只能改以數碼形式在線上舉行。樂團參與了由國家藝術理事會主辦的《藝悅樂齡》 (Silver Arts 2020),目的是為樂齡朋友提供一個平台,讓他們能觀賞文藝表演,也能參與創作。3月8日樂團也參加了《鄰里藝術——巴西立鳥雀小夜曲》 (Arts in Your Neighbourhood——Birds』 Serenade at Pasir Ris)。樂團在濱海藝術中心音樂廳演奏,但以線上方式播出。

2021年樂團參與了2月28日濱海藝術中心的華藝節《時間的塵埃》 (A Dust in Time) 的演出,呈獻在美國留學的年輕作曲家黃若的「音樂冥想」作品。9月19日在維多利亞音樂廳為新加坡藝術理事會主辦的「銀髮族藝術節」 (Silver Arts Festival) 舉行另一場線上音樂會《點唱機中的長青交響樂》 (Evergreen Symphonic at Jukebox)。

▲新春音樂會《春天裡》,黃德勵指揮樂團

為舞蹈及朗誦詩《曙光》伴奏

2022年2月4日,樂團舉辦了新年音樂會《春天裡》。舉行這個音樂會的靈感源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生在2021年8月國慶群眾大會獻詞中,臨時唱出了一首老歌《春天裡》而引發的。總理以這首歌來鼓勵仍然處在疫情中的人民共克時艱,因為曙光就在不遠處。晚會還特約筆者創作朗誦詩《曙光》,由李榮德朗誦,加上舞蹈,背景音樂由黃志耀作曲,黃德勵指揮亞洲交響樂團演奏。

新加坡樂壇,經過許多老一輩音樂家辛勤的開墾灌溉,傳承到了年輕一代,正是開花結果的時節。希望年輕人也能像老一輩一樣,繼續貢獻和付出,讓我們的樂壇步入繁花似錦、碩果纍纍的春天。

(作者為本地詩人兼作曲家;圖片來源於亞洲文化交響樂團)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2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814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