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能帶來哪些好處,相信多數人都清楚,問題是許多人明知運動有益健康,卻還是有各種理由不把它融入日常生活。
2021年新加坡全國人口健康調查顯示,近半新加坡成年人缺乏運動,而本地近半人口表示,他們唯一的體力活動是通勤上班。
為了鼓勵國人多運動,政府推出各項計劃,讓國人通過運動換取某些福利。
類似的趨勢最近也在國外出現:一些企業提供現金獎勵,鼓勵員工多運動。
廣州公司新政策:不運動就沒花紅
中國廣東省一家造紙公司激勵員工運動的方式,最近登上了新聞版面。
該公司取消年終花紅的制度,以每月派發花紅的機製取代,員工能獲取多少金額,視他們的運動量而定,當中以跑步為主。
據悉,員工利用一款手機應用,來記錄他們的運動量,每個月跑50公里的員工能獲得100%的現金獎勵,跑100公里能收到130%的獎勵等。

廣州造紙公司創辦人林志勇熱愛運動,希望藉由新方案增強公司里「健康生活,快樂工作」的理念。(網際網路)
這個概念來自公司創辦人林志勇,他本身熱愛運動,更是東莞第一位登頂珠穆朗瑪峰南北坡的人,因此在公司推出這個新方案,除了要改善員工的體能,也望能增強「健康生活,快樂工作」的理念。
他說:「只有員工健康,公司才能長久(經營)」。
他補充說,大部分的員工對這個方案表示歡迎,因為能邊運動邊賺錢。
公司還會為員工購買運動鞋的花費提供補貼,金額按照每月跑步里程而定,包括30公里、50公里或100公里。
林志勇透露,「多運動領花紅」計劃成效顯著,目前根據所有員工的運動量,大家應該都能獲得100%的現金獎勵。
網民對這項政策的看法不一,有人表示讚賞,但也有人認為,公司應考慮員工的健康情況,為每個人設不同的標準。
紅螞蟻認為,拿多少花紅無關工作表現,而是「運動表現」,確實有其好處,但這也等同於變相「逼迫」員工運動,因為如果不運動就沒錢賺。
實際上,這家廣州公司不是首個以現金鼓勵員工多運動的企業。

員工每周兩次提早到公司免費上運動課,公司會為他們提供補貼。(Nutrition Solutions)
美國一家生產健康餐的公司Nutrition Solutions自2016年起,每周兩次在員工正式開工前,舉辦免費運動課程,公司會按照每個員工的工資給予他們提早抵達公司的補償。
課程涵蓋多種運動,如健身操、戶外跑步等。公司創辦人說,這個計劃旨在幫助員工培養堅強的意志,同時通過具有挑戰性的運動改善他們應對壓力的方式。
網上資料也顯示,美國科技公司微軟也有類似政策,為員工的健身房會員費或其他運動的開銷買單,每年也提供1500美元(約1990新元)讓員工報銷健康相關費用。
新加坡運動獎勵計劃比較「慢熱」?
雖然目前還沒有新加坡企業效仿上述公司做法的新聞報道,但新加坡政府為鼓勵全民運動,可說是下了不少功夫。
其中一項計劃就是保健促進局自2015年推出的健康365(Healthy 365)手機應用,制定不同挑戰和分級獎勵機制,讓用戶通過運動和選擇較健康飲食等方式換取積分,以兌換購物券等獎勵。
該計劃下一個廣為人知的活動就是「全國健步大挑戰」。曾有數據顯示,這項計劃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舉辦的期間,成功鼓勵超過35萬名新加坡成年人,過上積極的生活方式,比活動的上一季多出一倍。

全國健步大挑戰舉辦企業挑戰,一度吸引本地超過260家來自不同領域的6萬5000名工作人士參加。(聯合早報)
全國健步大挑戰也曾舉辦企業挑戰(corporate challenge),一度吸引了本地超過260家來自不同領域的6萬5000名工作人士參加。
健康365計劃今年邁入第八年,但如果對照新加坡人口來說,一些人可能會覺得上述數字並不是很亮眼。
今年初,健康365計劃就進行改革,包括在全國健步大挑戰下,獎勵每天走5000步的用戶,卻同時取消每天走7500步和1萬步的獎勵。
當局解釋說,這麼做是為了鼓勵較少運動或無法進行劇烈體力活動的國人開始運動。

(海峽時報)
「降低」累計步數的標準,會不會也是因為參與人數不符合當局的期望?
不論是企業提供員工現金獎勵,或是政府讓人民兌換禮券,嚴格來說都只是一時的外在激勵,更重要的是鼓勵參與者養成良好習慣,自動自發定期運動,培養良好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