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還未普及,令人擔憂的事情卻率先一步來了...
近日,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多國新冠疫情出現二次抬頭的趨勢!

日本的新增病例,原本自8月份起逐步下降。
但最近兩周,病例卻有明顯增加。11月12日、13日,連續創下單日新高,11月13日新增確診高達1587例!


(worldometers.info)
俄羅斯防疫指揮部11月13日發布消息: 過去24小時俄新增確診病例21983例,創疫情暴發以來新高,累計1880551例!


(worldometers.info)
英國政府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 剛剛過去的11月12日,英國創下單日新高--33000多例新增確診病例,較前一天增加45%!全國累計確診130多萬例。

(coronavirus.data.gov.uk)
而義大利, 本月幾乎每天都報告30000~40000多例新增確診。

「我們累了, 但新冠病毒還沒覺得累呢」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許多人對疫情產生了「精神麻木」,甚至不再關心每天的新增人數。
加之俄羅斯、中國等國的疫苗初步投入使用,全球應對新冠肺炎的醫療經驗也有所提升, 大家都覺得現在應該已經進入後疫情階段了,全球形式大機率是逐漸轉好的吧?!

沒想到在2020年年末,新冠病毒又再次給人類帶來沉痛一擊!
"We may be tired of Covid-19 but it is not tired of us..."
世界衛生組織負責人譚德塞周四表示:
「我們可能對Covid-19感到厭倦,但病毒還沒覺得累呢。」
他還呼籲各國,加緊疫投入苗研發工作:「當下全球迫切需要疫苗,並且各個國家不能光坐著等,或把所有希望都放在一個地方!」

新冠病毒反反覆復何時了?各國防疫戒備再升級!
鑒於最近疫情反撲的局勢,多國又開始調整加強防疫措施,陷入「開放」--「封鎖」--「再開放」--「再封鎖」的尷尬處境。
韓國開始對在公共場所不戴口罩的人士,處以罰款100,000韓元(約120新元)。

法國從10月30日起再度全國「封城」,至少持續至12月1日。
「封城」期間,禁止民眾的一切非必要出行,禁止私人聚會和公共集會,大學將關閉並進行網絡授課。
此外,政府提倡企業儘可能實行遠程辦公,還鼓勵遠程下單、送貨上門和外賣銷售。

(馬克龍宣布再次封城)
封城前一夜,有數以萬計的居民「逃離」巴黎,紛紛由擁擠的城市遷到郊區,導致巴黎交通大堵塞,市區內多條公路水泄不通!

德國從11月2日起關閉餐館、酒吧、影劇院、遊樂場、健身房、美容院等餐飲和文體設施至11月底。
政府要求民眾儘可能減少與家庭成員以外人員的接觸,公共場所聚集不得超過2戶或10人。

(德國法蘭克福歌劇院廣場上的空桌椅)
此外,比利時自29日零時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統一防疫規則,包括關閉餐飲業、鼓勵居家辦公、限制超市購物人數及時長、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等。

(圖源:新華網)
就這樣,北半球在冬季來臨之際又一次陷入疫情的困境,面對持續膠著的「戰疫局面」,人們心生焦慮,倍感疲憊! 新加坡就業率持續低迷
經濟何時重見曙光?
這邊,新加坡的經濟學家警告說,新加坡經濟將在今年年底觸底!那麼,何時反彈呢?專家預測:
直到明年(2021年)年中,都仍將保持低迷狀態。
首先來看看就業,3~7月期間,新加坡政府耗資20億新幣,推出一項SGUnited就業幫扶計劃,使得約24000名求職者獲得了工作或者實習機會。
從這一階段的數據上看,新加坡的就業情形確實得到緩和。
但好景不長,到了9月份,新加坡失業率突然飆升至16年來的最高水平--3.6%,裁員率(迄今為止為20,450人)也幾乎是整個2019年的2倍!


(CNA關於SGUnited計劃的報道)
在招聘門戶網站Indeed Singapore上,10月份發布的招聘崗位,比去年同期減少了6%。
近期《海峽時報》報道,目前大部分求職者已不奢求漲薪,在10月份Our Tampines Hub的招聘會上,有人為了找到新工作,甚至甘願降薪50%!

(來源:海峽時報)
LinkedIn經濟與教育解決方案副總裁Feon Ang,解釋就業市場低迷的原因時說:
「雖然經濟在逐步重新開放,但由於安全距離限制,許多企業還是無法滿負荷運轉。」
LinkedIn還發現,在9月份,受病毒嚴重影響的行業,尤其是建築業,娛樂業和旅行業的求職者已經開始另謀他路,申請其他行業的工作,只有變化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圖源:AFP)
艱難時局之下,新加坡經濟仍有亮點!
儘管整體形勢嚴峻,但新加坡經濟仍存在一些亮點~就新加坡貿工部第二季度發布的數據來看: 雖然製造業整體同比下降0.7%,但精密工程、電子和生物醫學分別增長了4.5%、5.6%和11%。

(圖源:商業時報)
疫情之下的work from home模式,使得更多的員工在家辦公,這也就催生了他們對數字商品和電子產品的需求。
另外,隨著5G的推廣和市場不斷增長的晶片需求,精密製造業--新加坡某半導體製造商表示:
隨著幾家跨國公司訂單的湧入,目前業務已經回到正軌!預計下半年的銷售額會穩步增長。
也是疫情的關係,全球對活性藥物成分(API)和醫療設備的需求增加,今年,新加坡的生物醫療出口得到了非常強勁的增長和出色的表現!

(圖源:AFP)
在零售業領域,大型商超、小型超市/便利店,銷售額分別增長56%、8%。
金融服務領域,金融和保險銷售增長3.4%,更多的人在疫情中購買健康或人壽保險!

(示意圖)
疫情之下,小國更加認識到經濟多元化的重要性。
正如經濟學家們的預測,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新加坡經濟的復甦將是「不均衡的復甦」,對於不同行業的群體來說,對「復甦」的感受都不同!
各行業都要在危機中適應經濟結構性的變化。很多企業要通過轉型,來尋求一線生機。

未來的5年、10年,新加坡的經濟結構將如何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