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私宅項目接連登場 多區或有肉搏戰



本地私宅市場熱度不減,本月開始有多個新項目陸續登場,其中一些項目還位於同一個地區,一場「多角貼身肉搏戰」似乎在醞釀中。
受訪分析師說,私宅「肉搏戰「意味著項目發展商將展開激烈競爭,不過鑒於新私宅仍供不應求,買家不應預期發展商會大打價格戰。
經過首三個月的暖身後,步入4月的私宅市場更加火熱,超過4000個單位準備登場,其中好幾個項目都位於同一區。
例如東部加東區有三個新項目登場,形成一個「金三角」戰局。最先推出的是本星期六(4月8日)開賣的莉豐嘉園(Tembusu Grand)。這個項目由城市發展(CDL)和MCL地產共同發展,共有638個單位,一臥房單位售價從124萬8000元起跳,相當於尺價2368元。
此外,加東一帶的添壽道(Thiam Siew Avenue)和德明路將分別推出雙悅園(The Continuum)和名門世家(Grand Dunman)這兩個新項目。
又如緯壹城(one-north)一帶會有博盛苑 (Blossoms by the Park)和 The Hill@ One North兩個新項目互相比拼,其中博盛苑預計在下星期五(4月14日)開放銷售展廳。
在倫多(Lentor)一帶,戰局更是激烈。除了去年9月推出的曲水倫庭 (Lentor Modern),這一區下來還有至少三個項目推出。如果剛結束競標的倫多花園(Lentor Gardens)地段能趕上今年推出,這一區將可能是激烈的五角戰。
| 供應仍緊需求強勁 發展商對定價有信心
發展商為什麼會選擇在同一區,甚至接近同一時期推出項目,展開激烈的私宅「肉搏戰「呢?
橙易產業(OrangeTee & Tie)執行長陳道俊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這主要是因為本地私宅銷售的空檔期不多,發展商一有機會往往會選擇立即推出新項目。
他說:「發展商並不是刻意要展開私宅肉搏戰的,實際上,如果可以選的話,他們一般都想要錯開時間或地區,避免以其他項目競爭。但今年新項目不少,而且私宅銷售良機並不多,像從現在到5月學校假期就是不錯的檔期。所以只要發展商拿到銷售准證,他們都會馬上推出新項目,以免夜長夢多。」
從買家角度來看,他認為私宅肉搏戰有利於買家,除了讓他們有更多選擇,也可能從項目的價格競爭中獲益。
「不過,買家別期待太高,以為發展商會大打價格戰,大幅削減私宅售價。因為現在私宅供應量仍處於較低水平,買家需求卻保持強勁,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發展商對項目定價有信心。」
合登集團高級研究主管李思德同意這個說法,指出不少地區還是有積壓需求。例如加東區下來雖會有超過2400個新私宅單位,但加東所屬的第15區私宅供應很少,未售出單位目前估計不到200個。
他說:「第15區向來是受歡迎的住宅區,所以儘管這區下來私宅供應會大增,這三個主要項目可能出現激烈競爭,我相信這一區應該有充足的積壓需求,還是看好它們的銷售表現。」
| 雖連漲12季 分析:私宅市場未到轉折點
本地整體私宅價格連續第12個季度上揚,今年第一季環比上漲3.2%,不過交易量環比卻下滑8%。
有分析師認為,私宅市場可能已來到一個轉折點(inflection point),特別是市場上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如利率走高和全球經濟增速放慢等,加上更多新項目推出,私宅價格漲幅可能放緩。
上月26日,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接受《海峽時報星期刊》專訪時也指出,在最近兩輪降溫措施作用下,已有一些跡象顯示轉售和租屋市場價格正在放緩。
對此,ERA產業主要執行官林東榮說:「我們絕對還沒來到一個轉折點。不要過度解讀每月銷售數字,因為當前私宅需求強韌。而且市場主要都是剛性需求……已沒有很多投機者了。」
他指出,從過去的私宅市場情況來看,只要私宅維持銷售勢頭,價格就不會突然下滑;反之,它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上揚。
李思德則說:」私宅轉售市場或許有趨軟跡象,但新私宅銷售主要是受新項目所驅動,所以有更多新項目推出,就意味著私宅交易量會回彈,而更活躍的交易將帶動私宅價格繼續上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