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卓越景觀評定框架白金級別認證的新加坡植物園格洛擴展地和湯申自然公園,都體現了新加坡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文化歷史。
湯申自然公園是本地瀕危動物黑脊葉猴(Raffles' Banded Langur,也稱印度尼西亞葉猴)的重要保育地帶。
這個公園自2016年開始種植超過500種本土樹木,其中一部分可充作黑脊葉猴的糧食,例如特別品種的紅毛丹,這改善了黑脊葉猴的生活環境。

國家公園局自然保護處副處長卓悅歆說,湯申自然公園是本地第七個自然公園,可發揮緩衝作用,進一步分散各自然保護區的訪客數量,並為動物增添食物來源,拓展棲息地。
湯申自然公園也蘊含了濃厚的本地歷史。例如,那裡一條名為Lorong Pelita的舊路在上世紀30到80年代間通往一個海南村莊。
現在,這條路成了公園裡的步道,但公眾仍可通過公園裡的文字介紹和黑白照片,拼湊那個村子過去的面貌,也仍能感受到當年濃濃的甘榜人情味、雞飯飄香……。
同樣是綠意盎然的格洛擴展地大約8公頃,較靠裡邊的草坪時常有人聚會野餐、拍照作畫,享受著大自然的寧靜祥和;再往上走,就會看到有百年歷史的黑白洋房,可參觀植物藝術畫廊。
公園局新加坡植物園副處長兼統籌處長黃宗玉說,連接兩個大草坪的斜坡原本陡峭,往上或往下走都很難,當局因此決定減緩坡度來改善地形,方便公眾走動,而仍可繼續保留整體自然景觀。
儘管無法提供確切的植物品種數量,但他說:「格洛擴展地可以種植的地方,都讓我們種上了。」
格洛擴展地也有個以樹幹、相思豆和小菠蘿蜜為設計元素的遊樂園,周圍也巧妙地栽植了同類植物,使這個園地更有特色。到了晚上7時左右,這裡的燈光會熄滅,把空間讓給夜間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