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總理全國講話(中英文):新加坡冠病疫情以及如何邁向新常態

2021年10月1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冠病疫情以及如何邁向新常態

李顯龍總理全國講話

2021年10月9日

新加坡進入冠病疫情穩定階段已有兩周,李顯龍總理10月9日中午12時將發表全國講話,內容包括冠病疫情以及如何邁向新常態。

這是李總理今年第二次就冠病疫情對全國講話。他5月13日第一次發表全國講話時,分享了政府計劃如何在控制疫情的同時,讓我國再次逐步解封,並勾勒接下來的新常態。

全文如下:

各位同胞:

過去的幾個星期,本地的冠病病例大幅度增加,這難免讓大家感到焦慮不安。許多國人覺得政府不斷推出新的防疫政策,一些措施也一改再改,讓他們無所適從。我理解大家的擔憂和不滿。有些人開始問:為了成為一個具有對抗冠病韌性的國家所做的部署,是不是出了問題?政府是不是改變主意了?我們還能按部就班開放我國社會嗎?其他人也問到: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染病?我們為什麼沒有再次實行阻斷措施?這些都是合理的問題。

因此,我要親自向大家說明:目前的局勢以及出現了什麼變化,我們在現階段所採取抗疫戰略,以及如何邁向新常態。

我要告訴大家我的看法和關注的事項。因為,只有萬眾一心,齊力抗疫,我們才能夠克服困境,熬過接下來的幾個月。

原本戰略:「冠病清零」

去年,在疫情暴發初期,我們面對的是一種未知的疾病,全世界有關冠病的科學知識少之又少。由於新加坡曾經歷沙斯疫情,因此這一次我們知道應該從哪裡著手應對冠病疫情。隨著我們對這個病毒有更多的認識,我們也相應調整了防疫戰略。

我們原本所採取的戰略是要鉚足全力,幫助國人預防冠病。為了把病例維持最低水平,我們儘可能收緊安全管理措施。我們認為這是最有效的方法,能夠把重症和死亡病例減到最少。

當時,採取「冠病清零」戰略是正確的,因為大家都還沒有接種疫苗,國人對冠病完全沒有免疫力,如果感染冠病,後果將非常嚴重。當時,病毒的傳染性也沒有那麼強,所以我們的防疫措施能夠有效地阻斷病毒的傳播。我們的戰略奏效了,我們沒有像許多國家一樣,有很多的死亡病例,我國是全球冠病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同時,我們也未雨綢繆,預先採購疫苗。在對抗疫情方面,疫苗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疫苗為大家提供了一層保護。我們所推出的全國疫苗接種計劃進行得非常成功,非常感謝國人對政府的信任,並全力配合,使我國成為全球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接種率近85%,這大大加強了我們對冠病的抵抗能力。我們的數據跟世界各地的數據都清楚顯示,接種疫苗能顯著降低您染病後患上重症的風險。絕大多數的本土病例(超過98%)沒有或只出現輕微症狀,只有2%或更少的病人患上重症。這當中,只有0.2%病逝或需要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換句話說,每2000位病患當中,只有兩位。其他重症病患只需要輸氧幾天。也就是說,打了疫苗,冠病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已不再是一種危險的疾病。

情況已出現變化

不過, 德爾塔變種病毒的出現讓情況出現變化。德爾塔變種病毒傳染性強,並且已經在全球散播開來。即便我國讓所有人都完成疫苗接種,我們也不可能通過鎖國和安全管理措施抵禦這個變種病毒,因為它的傳染性太強了。

即便我們能通過嚴緊的防疫措施讓冠病病例有所下降,但是一旦我們放寬限制,病毒很快又會迅速地傳播開來,新加坡的情況尤其如此。由於我們採取清零的抗疫戰略,因此大多數的國人仍未接觸到冠病病毒,我們大部分人從未染上冠病,又或者如醫生所說的,我們沒有得過冠病,所以就沒有抗體。因此,我們的人體自然免疫力不高。即使我們已經接種了疫苗,也還會面對一些染病的風險。所以我們要有心理準備,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還是會看到許多新病例。

然而 ,我們不可能無限期地封城和關閉邊境,這是不可行的,也要付出很高的代價,我們將無法恢復日常的生活,進行社交活動,開放邊境以振興經濟。我們每一次收緊防疫措施,企業的運作和生意就會受到更大的衝擊,工友會失去工作,小孩無法過正常、完整的童年和學校生活,一些國人和他們的家人也會分開得更久,尤其是那些有親人身在國外的家庭,還有一些大家庭也一直無法團聚。這種種情況不但給人們帶來心理和情感壓力,也讓人感到精神疲憊,這影響了國人以及其他民眾,包括客工。

所以,我們幾個月前就認定清零戰略已不可行。所以,我們改變了戰略,過渡到「與冠病共存」。

與冠病共存

不過, 整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在8月份,當我們取得80%的接種率時,我們就結束了高警戒解封階段。我們預計病例會上升,因為更多人恢復了各種活動包括社交聚會。由於德爾塔病毒株的傳染性非常強,病例的增幅比我們所預期的高出了許多。

剛開始, 我國的醫療體系目前還是能夠應付。不過,我們擔心醫療體系將承受巨大壓力,而事實也正是如此。我們的醫護人員也面對同樣的情況。而隨著病例大幅度增加 ,重症病例也會相應增加。當我們出現多病例時,即使只有2%的病例需要住院或在加護病房治療,這些重症人數還是相當可觀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醫療體系很快就會難以負荷。

這就是為什麼上個月,我們收緊了限制。這麼做是為了減緩病例的增幅,讓醫護人員有喘息的機會,讓醫療體系能夠穩定下來。我們也趁這個時候擴充醫療設施,改善照顧病患的模式。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辨別哪些是可以在家康復的輕症患者,以及確保把醫療資源用來照顧那些重症患者。

接下來的計劃

我國必須繼續採取「與冠病共存」的戰略,那現在,我們應該採取哪些策略?

首先,我們必須調整心態,這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們應該對冠病敬而遠之,但我們不能對它感到恐懼而無所適從。我們應該儘量如常生活,同時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並遵守安全管理條例。如今,大多數國人都已接種了冠病疫苗,我們應該開始把冠病當作是一種可醫治的輕微疾病,尤其是對年輕人更是如此,即便是對那些不太年輕、但已接種疫苗的人也是如此。冠病主要會對年長人士造成威脅,包括60歲及以上、還沒有接種疫苗的年長者,以及80歲及以上已經接種的老人家。因此,對98%的人來說,如果感染冠病,可以在家休養直到康復,就像我們患上流感時,在家養病一樣。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正改變做法,著重通過居家康復模式來照顧患者。居家康復將是冠病患者的既定護理模式,患者可以在熟悉的家裡休養,沒有入住護理設施的壓力和麻煩。如果大多數冠病患者能在家休養,這將大大減輕我國醫院的負荷以及醫護人員的壓力。這一來,我們就能騰出更多病床照顧可能會得重症的冠病患者,尤其是年長者。當然,如果家中有成員屬於高風險群體,您也可以導到隔離設施休養。我知道很多人對居家康復計劃仍存有疑慮並感到擔憂,人們懼怕冠病,他們擔心在居家康復期間,會威脅到家人的健康。患者也擔心在家中是否能獲得足夠的照顧和支援,尤其是當他們的病情惡化時。我能理解這些顧慮。我向各位保證,所有的居家康復患者,在家休養時將能獲得所需的照顧和支援。我們之前在進行這項計劃時,的確有不足的地方,但我們已經努力改進,把工作做好。如果您在家休養期間,任何時候需要住院或入住冠病治療設施,我們會做出有關安排。

如今冠病是個可控制的疾病,接下來我們將大大簡化醫療方案,不再有複雜的一道道程序,人們必須清楚知道,如果冠病檢測結果呈陽性,或者您曾接觸冠病患者,應該怎麼做?

人們必須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每個人都必須負起個人和社會責任。例如:在必要時自行檢測;一旦檢測結果呈陽性,立刻自我隔離,以及在出現冠病症狀時,儘快看醫生。知道怎麼做的話,我們就不再會覺得冠病是一個恐怖的疾病。讓我們各盡所能保護每一個人,尤其是面對高風險人士的安全。

讓大家最擔憂的是我們的年長者,尤其是那些還未接種疫苗的年長人士。到目前為止,我們仍能夠把死亡率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但讓人難過的是,我國目前已有142人因冠病而逝世,而他們幾乎都是患有其他疾病的年長者,他們是住在我們社區里,經常會碰到的60、70以及80歲的「安哥、安娣」。病逝的患者當中,未接種年長人士也特別多,雖然他們只占人口的1.5%,但他們卻占了住進加護病房或因冠病去世病例的三分之二,其餘的三分之一是已接種的年長者。我們為每一個逝者感到哀痛和惋惜。在此,我向家屬表示最深的慰問。

隨著有越來越多人染病,我們大部分人已接觸過確診病患,或認識接觸過確診病患的人。相信每個人總有一天,也會染病,所有年長者也無法倖免,他們面臨的風險,真實存在。如我之前所說過,冠病主要會危害年長者,這包括未接種疫苗的60歲以上人士,和接種疫苗的80歲人士。

當病例增加,年長患者也會增加,假設每天有5000起新增病例,那麼預計就有約100人會病重。這不是一個小數目。

我們的醫生護士盡全力治療和照顧每個病患,但不幸的是,就算他們盡再大的努力,也不能確保每一個重症患者都能戰勝病毒,一些終究會病逝,就像感染肺炎一樣。我國每年有超過4000人死於肺炎,他們大多數是年長者,生前也都患有其他疾病。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和幾個月,我們很可能持續看到更多冠病患者病逝的情況。所以,我們有必要減緩冠病病例增加的速度。

同時,在與冠病共存的過程中,我們還必須重新同世界接軌。我們尤其需要,繼續安全地重開邊境。這是因為,以新加坡為基地的企業和投資者,還需要經營他們在整個區域的業務和投資,他們的員工需要到國外出差。要到海外學習和實習的學生,也不能每次回國都履行居家通知。許多人也想偶爾和親友出國度假。

我們已經與德國和汶萊推行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計劃。這些試行計劃證明,已接種疫苗的人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出國,而通過這個方式入境的冠病病例也很少。我們還會和更多國家,尤其是那些疫情穩定的國家合作推行這項計劃。這能讓我國保住區域樞紐的地位,並繼續與全球供應連結軌。

未來幾個月

未來幾個月會是艱難的,我預計在接下來幾周,本地的每日病例仍會持續增加,我們的醫療體系將繼續承受相當大的負擔。我們可以減緩德爾塔病毒的傳播速度,但無法將它根除。

但總有一天,患病人數會趨向穩定,並開始下降。我們不確定這一天什麼時候到來,但以其他國家的經歷來看,希望我國的情況能在一個多月內好轉。隨著醫療體系所承受的壓力減輕,我們就能放寬限制,並脫離穩定疫情階段,但我們在放寬措施時也必須非常謹慎小心,以免出現新一波疫情,讓醫療體系不勝負荷。

要安然渡過這次疫情,我們就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好我們的醫療體系和醫護人員。在此,我想告訴我們的醫護人員,我知道你們都在承受巨大的壓力,肩負重擔。你們拼盡全力奮鬥了那麼久,而此刻我們正在經歷這場抗疫之戰的最艱難階段,但這只是暫時的。只要我們能挺過此次疫情高峰,情況就應該有所好轉。在這期間,我們會竭盡所能保護所有醫護人員和整個醫療體系。因為如果我們不保護好你們,你們又如何能保護我們?我謹代表全體新加坡人感謝你們的付出,我們與你們並肩作戰,並全力支持你們!

我也要對全體國人說,我們同樣需要您的支持。我們的醫院和醫護人員是對抗冠病的最後一道防線,請大家一起保護他們。希望我們每個人能攜手築起防疫的第一道防線,繼續遵守安全管理措施,儘量減少社交活動,以緩和病毒傳播的速度。如果您還沒接種疫苗,請儘快去接種。這會減低您患上重症的風險。請在輪到您的時候,接種疫苗追加劑。定期自行檢測,以避免無意間感染他人,尤其是身邊的年長者。如果您感染冠病,可以的話就在家裡養病,直到康復為止,除非您患有重病或家中有屬於高風險群體的親人。如果您只出現輕微症狀,請不要立刻趕往醫院的急診部門求醫,請把寶貴的醫療資源留給最需要緊急治療的病患,這包括病情嚴重的冠病病患和患有其他重症的入院者。

前方的道路

這場同冠病對抗的戰鬥很漫長,也還沒有結束,但我們的處境已比一年前,甚至是半年前好很多。雖然我們有時並不那麼覺得,但我們確實已在通往新常態的道路上穩步前進,逐漸適應與冠病共存的生活。

即便這一波疫情穩定下來,我們日後或許還會面對一波又一波的新疫情,特別是當有新變種毒株出現。

我們要如何知道 我國已經進入新常態?所謂的新常態,就是我們在放寬限制後,不會看到病例激增。到時,我們只需實施一些較寬鬆的安全管理措施,新增病例也可維持在每天數百起的平穩狀態,而醫院也能恢復正常運作。我們需要至少三個月,甚至長達六個月,才能達到同樣的狀態。冠病局勢的演變已經多次讓我們始料未及,也可能再次讓我們無法意料。但我有信心,我們一定能進入新常態。我們會步步為營,謹慎前進,不讓任何人孤軍作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儘可能減少死亡人數。

結語

只要大家全力配合,我們就能挺過最艱難的時刻,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我們有足夠的資源、決心和勇氣共同克服這次的危機。疫情讓我們看到了新加坡人最美好的一面。我們在困境中保持團結,以堅定的意志應對挑戰。讓我們再接再厲,繼續攜手同心打完這場仗,最終成為具冠病韌性的社會,進入新常態。

謝謝!

英文全文如下:

My fellow Singaporeans:

Local COVID-19 cases have increased sharply over the past few weeks. All of you are understandably anxious. Many have found it difficult to keep up with new policies and changes to measures. I understand your concerns and frustrations. Some ask: What happened to our plans to build a COVID-resilient nation? Has the Government changed its mind? Are we on track to reopening our society? Yet, others ask: Why are there so many cases? Should we not be fully locking down now? These are all valid questions.

1/4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379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498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