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年前剛剛被馬來西亞踢出聯邦的新加坡,種族關係緊張、失業率高、基礎設施搖搖欲墜、自然資源匱乏,住房危機,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貧民窟,還有許多人吸食鴉片。

而60年後的新加坡,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基礎設施,全亞洲最好的大學,高科技製造業的領導者,也是整個東南亞的金融和物流中心。

這60年發生了什麼?讓新加坡得以發展的如此順利,今天讓我們走進這段歷史一探究竟。
亂世重刑
1965年,剛剛被迫獨立的新加坡是一片殘破景象,住宅短缺,工業水平低,缺乏土地與天然資源短缺,而且馬來西亞的保守勢力也在對新加坡虎視眈眈。

而且當時的新加坡人並沒有一個國家認同感,如何建立這個國家,並讓它繁榮起來就要考驗李光耀的智慧了。

首先面對的就是新加坡的亂象
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政局動亂、社會秩序混亂、高失業率的國家,國內情況非常複雜,所以李光耀認為亂世必須用重刑。

當時的新加坡,個人自由會受到限制,政治反對者會被監禁,宗教極端分子,種族主義者都會被壓制。面對騷亂、暴力和吸毒進行零容忍。甚至包括公開鞭打口香糖 塗鴉和公共醉酒。

李光耀對潛在的潛在種族衝突和社會緊張局勢的解決方案就是嚴刑峻法。儘管這很可怕,但它確實在新加坡初期減少暴力和穩定國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李光耀看來,首先要保障的是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至於其他,要邊吃飯邊解決。而且新加坡在後期吃飯的過程中也確實取消了嚴刑峻法,改變了政府形象,減少了對公民的約束。
隨著社會和政治形勢的穩定,李光耀開始進行經濟改革。
首先最緊迫的問題就是住房
當時新加坡作為地球上最大的貧民窟人口之一,70%的人口居住在簡陋的臨時建築中,只有9%可住條件較好的公共住房,「房荒」問題十分嚴重,「罷工」事件頻發,社會極不穩定。

李光耀的解決方案就是出台土地徵用法,政府可以低價購買私人土地,並在這些土地上建造大量的經濟適用房。

當然新加坡並不想養懶漢,所以居民需要以低價購買,為了讓大家積累財富,可以負擔的起購房款,新加坡出台了中央公積金政策。

該政策強制將一個人的收入的一部分存起來,公司也將繳納一部分,稱之為中央公積金。是不是很耳熟,沒錯,中國的住房公積金就是參考的新加坡的這項政策。
這項政策非常成功,居住在貧民窟的所有公民都得到了安置,大多數人開始能夠擁有自己的財產。

截至1990年底,新加坡的住房問題基本得到解決,89.8%的人口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裡。這讓新加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其他類似國家地區的極端房價。

轉口貿易
當時新加坡 沒有資源,也沒有製造業,而且與鄰國關係緊張。既然無法利用馬來西亞的資源和市場,那就只有一條路可走了,運用其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轉口貿易。

把歐洲、美國、日本這些強大經濟體,通通轉化為自己的腹地,從而賺取比單單依靠馬來西亞市場豐厚得多的經濟利益。

吸引外資
為此,李光耀想盡一切方法吸引外國投資首先是把英語定為官方語言,並在國民教育中著重培養國民的英語能力,讓新加坡所有人都可以流利的用英語進行交流。

消除與歐美先進國家之間的語言隔閡,方便外商與新加坡人合作做生意,或是聘請當地人為其工作。

第二就是早年發展新加坡的工業時,集中資源發展造船、煉鋼等與海洋航運相關的產業。

第三就是保持新加坡的低稅收和對經商友好的法規。
比如在十年內完全免稅,禁止成立工會,並且新加坡法律禁止罷工,並積極鼓勵企業在面臨罷工時解僱所有工人。

當然對於勞資糾紛,新加坡也設置了很多解決渠道,爭取從源頭解決矛盾,但是對於罷工,新加坡政府一直是非常強硬的。
除此之外,政府還開始向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並創建龐大的現代工業區。
因為這些政策,很多簡單型、勞動密集型的外國企業開始湧入。在短短 10 年內,新加坡的經濟每年以驚人的 13% 的速度增長。
建立國企
初期的新加坡基本沒有自己的企業家階層。缺乏資金和技術很難讓新加坡人建立自己的大企業,如果只甘心做一個貨物中轉站,那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加坡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光耀組織了一批有才華的公務員和國際商人來打造高效的國有企業。
這包括新加坡航空公司、鋼鐵、鋼鐵和化學製造等許多資本密集型企業。這些國有企業的首要目標就是盈利。

新加坡國有產業不斷經歷轉型,從最初的造船業、交通運輸業,發展到後來的石油化工與高科技產業,一直是新加坡經濟的中流砥柱。
事實上,儘管新加坡資源匱乏,但它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精鍊石油生產國。
反腐
但是隨著經濟開始越來越依賴政府,腐敗問題開始發生,對此李光耀採取了嚴厲措施治理腐敗。
首先是大幅增長政府官員工資,高薪養廉,減少公務人員從事腐敗的慾望。
其次是給予反貪局最大的權力,李光耀把貪污調查局的權限提到最高,只向總理一人負責,而且,李光耀規定,如果案情涉及總理本人或總理不明確表態,貪污調查局可繞過總理尋求總統的批准。
其三,定製嚴格的反腐敗法,新加坡出台了很多針對性極強的法律法規,對國家行政管理的人員規範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根據法律規定,任何新加坡公民,上至高官下至平民,乃至僑居海外的新加坡籍公民都屬於其監察對象。還有一項「有罪推定」法律條款備受關注,那就是「異常財富」可以成為指控證據,無法解釋的財產就算貪污。
其四,在新加坡更容易營造廉政氛圍,公眾被反覆提醒腐敗的危害與後果。公眾對腐敗的容忍度幾乎為零。
當然新加坡反腐的成功,也與新加坡國家小有關,行政梯度較短,這對反腐工作幫助很大。

如今,新加坡穩居幾大機構評選的全球廉潔國家排行榜前五位。
腐敗問題的解決大大提高了政策實施的有效性,並增強了投資者信心。
但李光耀不希望新加坡總是專注於簡單的廉價製造業。
發展教育
李光耀認為新加坡自然資源匱乏,只有人力資源是沒法被挖盡的資源。
因此,建國初期,儘管國內經濟凋敝。李光耀仍然對教育事業大力投資,進行全民平等教育,重視教育和就業的關係,支付外國公司培訓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