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8日訊)新加坡中區社區發展理事會和國家環境局聯合推廣「零廢棄」概念,計劃在未來一年邀區內100家咖啡店攜手,鼓勵居民自備容器打包食物,為環保盡一分力。
「清潔與綠化新加坡」嘉年華會本周末來到中區和西南社區,活動分別在碧山13街第510座組屋旁的有蓋廣場,以及蔡厝港第一樂廣場同步舉行,主打「零廢棄」主題。
為了貫徹零廢棄主題,本周末參加新加坡中區嘉年華會的公眾,只要帶上杯子就能領免費飲料,也能換取限量隨身攜帶餐具。
即用即丟物品帶來大量廢棄物,新加坡去年製造的垃圾中約167萬噸來自於住家,當中約三分之一屬於包裝垃圾。
這些包裝垃圾15%是紙制和塑料一次性用品,包括盤子和打包容器。
新加坡中區社理會和環境局與中區12家咖啡店合作,在店內張貼海報鼓勵顧客放棄使用即用即丟的打包盒,改帶自己的容器。
這些咖啡店分布在碧山、大巴窯、宏茂橋等地,包括金山嶺和S11咖啡店,主辦方的最終目標是在明年吸引100家咖啡店加入。

參與環保活動的中區咖啡店分布在碧山、大巴窯、宏茂橋等地,包括金山嶺和S11咖啡店。(特約陳福洲攝)
潘麗萍:第一步提高意識
新加坡中區市長潘麗萍受訪時指出,要改變人們的行為必須按部就班,第一步是提高意識,讓大家知道使用塑料和發泡膠盒對社會和地球造成的影響,接下來再通過一些獎勵鼓勵公眾採納減少廢棄的概念,最後才能讓大家動起來。
「不要小看海報、視頻、展覽和講座這些宣導方式,如果不跨出這一小步先改變想法,就無法取得根本的轉變。」
金山嶺飲食集團主席洪鼎良受訪時說,自備容器是環保的行為,他樂意配合當局的活動。
不過他認為,主辦單位的海報小了點,他之後會自費印製橫幅掛在顯眼的地方,希望更多人響應。除了中區的咖啡店,他也打算在他直接管理的所有20家咖啡店掛上這個橫幅。
記者昨早到碧山13街的金山嶺咖啡店,半小時內看見2名食客自備鐵制容器購買食物。
劉瑞芳(49歲,家庭主婦)從五六年前開始,打包食物都會帶上自己的容器。她說,一來環保,二來她覺得用塑料盒裝熱食可能釋放化學成分不健康,所以不太喜歡用一次性容器。
魚圓麵攤主李昌妃(51歲)觀察,每天只有約五六人會帶容器來買食物,多數是家庭主婦。
這些顧客替她省下買塑料袋的成本,她通常會給他們多些粿條面。
新加坡西南社理會和環境局則與區內學校及基層青年組織合作,到區內17個分區舉行宣導活動。
在活動上承諾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的公眾,能免費獲得一個可重複使用的便當盒。
為鼓勵青少年帶頭主辦活動,當局會從旁協助,提供展覽材料和人力資源等。西南社理會也會給予每場活動最多500元(約1500令吉)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