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飲料分級制度是一項創新的公共健康政策,旨在引導消費者做出更健康的飲料選擇,以應對日益嚴重的糖尿病和肥胖問題。該制度將飲料根據其含糖量和飽和脂肪含量分為四個等級:A、B、C和D,其中A級表示最健康,而D級則表示最不健康。
科學研究表明,過量攝取糖分和糖尿病與肥胖的風險高度相關。與甜飲料攝入量較少的人群相比,攝入量較多的人群糖尿病風險增加了51%。新加坡氣候炎熱,國民長期有喝大量含糖飲料的習慣。據統計,新加坡人平均每日要攝取60克的糖,其中超過50%的糖分來自於飲料,25%的糖分來自於預包裝飲料。
新加坡的糖尿病患者人數超過40萬,每年平均有1200名糖尿病患者需要截肢,情況嚴重。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新加坡糖尿病居民人數預計將達到100萬。通過實施飲料分級,政府希望能夠減少國民的糖攝入量,控制糖尿病的患病率。
新加坡政府於2021年12月30日發布《食品條例(第2號修正案)》,要求在新加坡零售的含較高糖分和反式脂肪的預包裝飲料,必須貼上 Nutri-Grade 標籤,並禁止發布與D級 Nutri-Grade 飲料相關的廣告。該修訂條例已於2022年12月30日施行。我們現在前往新加坡,在超市和便利店買到的預包裝飲料,就會看到有一些飲料包裝上有相關的標識,標註其含糖量,供顧客在購買前參考。

什麼飲料需要進行分級呢?
凡是擬在新加坡進行零售的飲料,都是需要進行分級的。最常見的飲料類型就是我們在便利店和超市中看到的,預先包裝好,裝在瓶子、罐子或者紙盒之類的容器中出售的飲料,也就是即飲飲料。自動飲料售貨機銷售的飲料,比如汽水機、咖啡機這種按一下按鈕就會出一杯飲料的機器,也在管制範圍內。
根據目前新加坡最新的規定,在銷售地點或者場所現場配製的飲料,無論是預先包裝好的粉末或者濃縮液兌水而成的,還是鮮榨現配的,比如奶茶、咖啡、豆奶這種,都需要根據每杯飲料實際的含糖量進行分級。
含酒精的飲料是不需要分級的,同時有一些特殊用途的食品比如嬰兒奶粉等也不在規定範圍之內。
具體的分級標準如何?
飲料根據 Nutri-Grade 分級系統可分為四個顏色編碼等級「A 級(深綠色)」「B 級(淺綠色)」「C 級(黃色)」或「D 級(紅色)」。其中 A 級代表含糖量和飽和脂肪最低,D 級代表含糖量和飽和脂肪最高。需要注意的是,Nutri-Grade 飲料中的總糖量是指飲料中的任何單糖和雙糖,包括新型糖,如阿洛酮糖和異麥芽酮糖。製造廠家、本地進口商和分銷商必須根據修訂條例的規定,準確地確定 Nutri-Grade 飲料的等級。

A級:每100毫升飲料中糖分不超過1克,飽和脂肪含量不超過0.7克。
B級:每100毫升飲料中糖分在1-5克之間,飽和脂肪含量在0.7-1.5克之間。
C級:每100毫升飲料中糖分在5-10克之間,飽和脂肪含量在1.5-2.8克之間。
D級:每100毫升飲料中糖分超過10克,飽和脂肪含量超過2.8克。
各級飲料在實際售賣中有什麼不同待遇?
所有擬在新加坡零售的 Nutri-Grade 飲料,不論等級,必須標註營養成分表。評級為 C 級和 D 級的飲料強制性要求標註 Nutri-Grade 標誌,而較為健康的 A 級 和 B 級飲料可自願標註 Nutri-Grade 標誌。Nutri-Grade 標誌必須標明產品的總糖分含量。新加坡要求所有媒體平台(例如廣播、電視、網絡、紙媒等)均禁止投放評級為「D」的 Nutri-Grade 飲料廣告。違反規定的行為將面臨最高1000新幣的罰款,再犯者罰款最高可達2000新幣。

一些比較常見的飲料的評級是怎麼樣的?
(為了避免爭議,就不標明具體品牌了,大家可以根據評判標準自行分級)
(1)某品牌酸梅湯和蜂蜜柚子茶:D級(糖含量12%)
(2)某品牌100%橙汁:C級(糖含量9%)
(3)某品牌調製牛奶:C級(糖含量6%)
(4)某品牌瓶裝咖啡:C級(糖含量6%-7%)
(5)某品牌全脂鮮牛奶:C級(糖含量0%,飽和脂肪酸屬於C級)
(6)某品牌脫脂鮮牛奶和無糖豆奶:A級(糖含量0%)
飲料分級制度的實施對消費者行為有一定的影響。它鼓勵消費者選擇A級和B級飲料,減少C級和D級飲料的攝入。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僅僅通過添加糖、飽和脂肪、含鹽量幾個簡單的維度去評估一項食品,可能還不足以全面反映食品的健康程度。
總體而言,新加坡的飲料分級制度是一項積極的嘗試,通過提供清晰的營養信息,幫助消費者做出更健康的飲食選擇,從而對抗公共健康問題。然而,該制度的實際效果和對消費者行為的長期影響仍需進一步觀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