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寧山(Fort Canning Hill)位於新加坡河入海口北側,是一座60多米高的小山丘,英殖民統治時期為紀念第一任英屬印度總督康寧爵士而命名。立於山頂,新加坡河及海岸盡收眼底(現在由於填海和高樓林立,已經看不到海岸了),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最早稱為「Bukit Larangan」(馬來語「禁山」之意),現在改造為市中心的一座占地18公頃福康寧公園 (Fort Canning Park), 算是新加坡一座重要的歷史地標。下山就是最有名的烏節路購物中心,後山緊鄰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土生華人博物館,新加坡管理大學,舊禧街警察局等網紅景點。

這裡之所以被稱為「禁山」,因為它是 1300 年代淡馬錫(海城)統治者的皇室所在地,也是古代國王埋葬的地方,如今山上還有一座被人們認為是新加坡王朝第五位國王—依斯干達沙(Iskandar Shah)的聖墓。
依斯干達沙被敵人襲擊時逃到了森林,兩年後建立了馬六甲,所以他也是馬六甲王朝的建立者,也被稱為Parameswara(馬來語)。中國關於他的記載提到他死於1420年左右,但沒有人知道他在哪裡去世的,傳說他的墓就在福康寧山上。在很多穆斯林心中,這座聖墓意義非凡,我逛到這裡的時候還見到一家穆斯林在行禮祭拜。

福康寧藝術中心(Fort Canning Arts Centre),也是新加坡巴黎美術展(Singapore Pinacothèque de Paris)的駐地,由當年英國駐軍的兵營改造而成,裡面的展陳主要是關於這座山的歷史,其實也是新加坡的歷史,前面的露天大草坪時常會舉辦一些音樂節和演唱會。
其實這片大草坪在1822年至1865年是基督教徒的墓地,上世紀70年代改造,將墓地遷走,改建成了公眾活動區。

內皮爾紀念碑(James Brooke Napier Memorial),是新加坡第一位法務律師 William Napier 紀念他幼年夭折的兒子修建(僅活了5個月零24天),據說是整個墓地最大的墓碑。

這兩個迷你穹頂小屋(The Cupolas,可能是供人休息的)是由萊福士計劃的締造者George Drumgoole Goleman 修建。
八卦一下,Goleman 去世後,他的遺孀嫁給了律師William Napier,對,就是旁邊給夭折的兒子修巨大墓碑的那個人。

大草坪的兩邊各有一個入口,名叫Gothic Gates,這兩個入口都是由殖民時期的工程師Captain Charles Edward Faber 設計,哥德式風格,上面雕刻IHS 三個字母和一個十字架,IHS希臘文 Iota, Eta, Sigma的縮寫,代表耶穌。



當年有超過600人埋葬在這裡,後改造時只在兩邊的牆上留了200多塊墓碑,其餘均遷走。在另外的一角還保留了一些建造得非常漂亮的墓碑。

東協雕塑園,有來自各個國家的雕塑作品

這件作品名叫預言(Augury),由馬來西亞的Athony Lau創作

團結(Unity),印尼的 But Muchtar 創作

在一起(Together)

福康寧山英軍地下指揮中心,下面有四通八達的隧道。

突擊口(Sally Port),堡壘的小門,福康寧堡一共有3個突擊口,這是唯一一個留存下來的。膽子小,沒敢一個人進去,主要也是蚊子太多了。

堡門(Fort Gate)
1860年,英國人在這裡建了FORT CANNING (坎寧堡),主要是為了保護新加坡免受海上攻擊,這座堡門也是面向海灘。這座堡壘還是給當時的歐洲人在新加坡發生動亂時提供的避難所。最初還有一道城牆和護城河環繞周圍,為了抵禦炮火的轟擊,城牆建造的矮而厚,外面是花崗岩,內部磚砌,中間用泥土填充。現在,只剩下這座門和一小段牆了,牆也已經都被綠植覆蓋。

很多人知道福康寧公園是因為這個網紅「樹洞」,很多人來這裡拍照打卡,經常是長長的隊伍。


其實想要拍照,旁邊的通道也非常出片。



遙望潮州大廈,也叫潮州八邑會館(義安公司),潮州商人以雄厚的經濟實力成為中國傳統的三大商幫之一(另外兩個是徽商和晉商),八邑指的的是海陽(今潮安)、澄海、饒平、豐順、潮陽、普寧、惠來、揭陽等原潮州府下轄八個縣城。新加坡很多的富商都來自潮州。

被稱為「禁泉」的水景據說是當年皇室女性沐浴的地方,現在只剩這個小水池,會有小朋友來玩水。



新加坡的樹是很多寄生植物的寄生之地,枯掉的葉子依然覆蓋在樹幹表面,層層疊疊,像一層鱗片。

萊佛士官邸及前面的旗杆

旗杆位於山的南側(臨海),高15米,作為海事信號使用,同時還具有多項信息傳播,這座山因此也被稱為「升旗山」。通過懸掛不同旗幟,告訴人們:到港的是哪國船隻,貿易商人前來轉載貨物,航船需要補給何種物資等等。原旗杆為木質材料,曰本人占據新加坡後,因旗杆醒目,為避免成為盟軍轟炸目標而將其拆除。於今,通訊已十分發達,掛旗傳信的作用已不再,為紀念歷史,新加坡有關方面在原址按原樣仿建了一座鋼質旗杆。

在旗杆左邊不遠的一處高地上立有時間球。
時間對航海的人們非常重要。在無線電和鐘錶沒有普及的年代,這個高懸的時間球便擔當官方的對時工作。據說每天中午的12:55時間球升起,1:00準時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