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做臨終規劃的新加坡人不及13% 學會安排身後事也是人生必修課

2025年05月17日   •   1026次閱讀

談論死亡以及死後的安排一直是華人家庭的禁忌,大家不會去「想」死,也不說死!

不願談、不想談、不能談也是大部分人的基本態度。

新加坡管理大學最新調查顯示,新加坡人對臨終規劃意識確實有所提升,然則行動仍未跟上,這也反映國人的普遍的心態。

新加坡管理大學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儘管約八成新加坡人表示對臨終規劃持中度到高度開放態度,但只有不到13%除了有口頭表達也寫下了他們的最終願望。

立遺囑示意圖。(聯合早報)

受訪者當中,超過半數(53%)兩者都沒做;換句話說,許多人可能只是「說說而已」,並未付諸實際行動。

超過四分之三的國人表示願意談論臨終規劃,其中38.38%持高度開放態度,高於2018年的28.82%。

38.35%的受訪者持中度開放態度,19.74%低度開放,僅3.52%的人不確定。

調查今年1月進行,一共2187名本地受訪者參與,調查旨在了解國人對從出生、結婚到死亡,人生各階段的態度和準備,包括臨終規劃。

其實,越是對死亡課題避而不談,當它驟然降臨時,衝擊就會越激烈。氤氳不去的只會是不安、恐懼和焦慮,更別提死亡真正到來時的悲痛和不舍等情緒。

有人忌諱準備,有人未雨綢繆

(ALAMY)

真實生活中,筆者經歷和聽聞這樣的事件:家屬拒絕接受親人即將離世,最終倉促操辦喪事,以及拒絕聆聽親人的遺囑和意願。這樣的情況在許多家庭輪番上演著、重複著,一旦說到死亡就匆忙轉換話題。

首個個案是即使長者在醫院病重,手足無措的中年子女不到最後一刻都不願意去做好安排,例如尋找墓地和聯繫殯葬業者等。

第二個情況是年屆六旬的兒子拒絕跟老父親談遺囑,即使後者(往生時100歲)多次表示自己已經寫好,做為子女都不願意看,也不願意觸碰這個話題。

後者跟筆者無奈分享:這真是華人的軟肋,就是跨不過去的坎,他也對於沒有提早見到父親的遺囑感到遺憾。

如果這些情況似曾相似,還有一種是對於本身的喪葬安排完全掌控,儼然跟前兩個案完全相反。

個案也是家族中的長者,當時忽然病重,即便如此他卻啟動喪事的安排,從遺囑安排、召集全家從各國歸來、墓地的選擇到墓碑的顏色,他都完全主導。他甚至豁達到拼最後的力氣,坐在輪椅去選擇心儀的墓地。

也許是了卻了心愿吧,他最後竟奇蹟般痊癒康復!

向西方取經:死前斷舍離

新加坡的獨居老人孫女士住在義順的一房式租賃組屋,囤積的雜物幾乎塞滿了屋子。助樂慈善組織的義工團隊將所有從孫女士家中搬出來的東西放在走廊上,與她一件件「斷舍離」。(聯合早報)

在西方國家,一本2018年出版的瑞典書揭示完全不同的生死態度,該書不單是翻譯成31種語言,也是美國《紐約時報》的暢銷書,2023年被改編為連續劇。該書中文譯名之一是《死前斷舍離》,瑞典語:döstädning ,直譯是死亡清理之意,英文書名是「The Gentle Art of Swedish Death Cleaning」。

作者瑪加麗塔·芒努松(Margareta Magnusson)引用瑞典的生活哲學,讓人對進入中年後的生活進行整理和思考,如何在離開這個世界前把一些不再需要的東西清理掉,從而使你家居生活變得美好而有序。

作者寫道:「畢竟這是你我遲早都要面對的事,如果我們希望離開人世後,親愛的家人不必浪費太多時間,那就真的必須這麼做。

「那麼何謂整理遺物?以我的認知,它代表逐項檢視我擁有的物品,仔細想想該如何處理那些我已經不想要的東西。轉頭看看你的屋子,很多東西可能已經擺在那裡太久,你根本視而不見,或者不覺得它們有何重要。「

她寫道,döstädning應該算是滿新的單字,然而它傳達的概念卻行之已久。

如果你或某人很用心、很徹底地把房子打掃一遍,扔掉一些東西,讓你的生活多點輕鬆,環境少些擁擠,那麼你就是做了 döstädning。

這個字跟年紀或死亡未必相關,但通常有關聯。有時候你發現抽屜已經關不上,或衣櫥幾乎爆開來,那麼就算你才三十幾歲,也一定得採取對策。雖然你距離死亡還有很多很多年,這種整理也可以稱為 döstädning。

這是對華人而言是很顛覆性的思想,極有啟發性,尤其是孤獨生活並在老年囤積雜物的個案在本地時有所聞,更有甚者,更極端的情況是一些長者最終困死在自己經年累月囤積的雜物中,形成「孤獨死」的社會事件。

這本書與其說是為快死的的人而作,它更是為更美好、更積極的生活而寫,更有尊嚴的離開世界。

生命終期的清單和挑戰

義順骨灰塔。(聯合早報)

我們從西方再回到現實,綜合看看臨終安排的方方面面。

它們大致分為四方面,包括準備個人基本信息、各類證件及合約的正副本、財產清單與繼承處理:財產、債務或私人物件、醫療照護與意願以及往生後喪葬事宜的安排。

在本地,可提前規劃的包括完成持久授權書(Lasting Power of Attorney,簡稱LPA)、預先醫療指示(Advance Medical Directive,簡稱AMD)及預先護理計劃(Advance Care Planning,簡稱ACP)等手續。

持久授權書是一份法律文件,授權人可委任一人或多人作為受託人。受託人有權在授權人失去心智能力時代表其做出決定和行事。授權人必須年滿 21 歲,並且具備能夠自願做出委任的心智能力。

預先醫療指示受法律約束,以表明您不想在您身患絕症時接受特殊的生命維持治療。它會在絕症診斷、喪失心智能力和需要生命維持治療這三種情況下被啟用。

預先護理計劃是指您預先規劃未來醫療方式和個人護理方案的過程。ACP適合所有人,無論年齡或健康狀況都可以事前做好準備,參與自己未來的護理規劃。尤其是當我們發生不可預見的事件例如突發疾病或意外受傷,這變得尤其重要。

近年藉助社交媒體的力量,一些國人也舉辦和分享「生者喪禮」(living funeral),有些是在遇上病重時舉行與親友告別,或者在身體健康時也可以舉行。

只要還活著一天,我們就有條件做好準備,尤其是有必要提高國人對臨終安排的意識並付諸行動,從而做出思想和心理建設。

到頭來,不管貧富貴賤,人最終都是殊途同歸,何不坦然面對任何人都不能拂逆的歸途或歸宿?至少,我們事前安排能降低死亡所帶來恐懼、不安和焦慮。

連死都不怕了,活著自然就更豁然開朗!

死亡是一個孤單的單程旅程,要軟著陸還是狂暴激烈、手足無措,我們自行定奪。

只靠2萬新幣,30歲的他在新加坡打下7家店的江山!
2025年07月07日   •   3萬次閱讀
事關准證、匯款、出入境!7月,這些大事將影響全島604萬人
2025年07月03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政府7月狂撒錢!全家人一口氣拿8000新幣,太香了!
2025年07月09日   •   2萬次閱讀
中國東北走出的傳奇女王來新加坡了!「我不是含著金湯勺出生的......」
2025年07月06日   •   2萬次閱讀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勸「我」別來新加坡?看完後我破防了……
2025年07月05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300新幣補貼!申請和使用完整流程一文看懂
2025年07月05日   •   2萬次閱讀
「年輕霸總」戀上新加坡70歲老人,結局竟然這麼慘!
2025年07月07日   •   2萬次閱讀
外國人也能享受!新加坡建國60周年,這些福利你必須知道
2025年07月0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著名公園現致命毒蛇,路人恐慌
2025年07月0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牛車水又現「蹭飯女團」,專挑中年大叔下手!
2025年07月09日   •   2萬次閱讀
2026年法定假日官方清單公布
2025年07月08日   •   2萬次閱讀
他等了14年,新加坡永居一直被拒!3歲就來了,一口流利的Singlish
2025年07月05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政府又要發錢了!45萬家庭直接受益,水電費、補習費都能用
2025年07月07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這麼小,抵抗有什麼用?擋得住嗎?
2025年07月04日   •   1萬次閱讀
口音、著裝、髮型……新加坡人 VS 中國人,你pick誰?
2025年07月07日   •   1萬次閱讀
月入6000新幣,他靠送外賣,住進新山140萬的高爾夫別墅!在新加坡的都看傻了...
2025年07月08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巴士上丟東西怎麼找回來?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7月03日   •   1萬次閱讀
黃循財喊你領錢了,這些人最高可領800元
2025年07月03日   •   9234次閱讀
即使中國品牌比比皆是 來到新加坡請記得這裡「物是人非」
2025年07月09日   •   8379次閱讀
這些年,新加坡公積金利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25年07月08日   •   8379次閱讀
新加坡前內閣部長將出任南洋理工大學高級顧問
2025年07月04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組屋區要開通無人巴士了!中國造,靠譜嗎?司機怎麼辦?
2025年07月03日   •   7011次閱讀
最新!新加坡儲蓄券VS國庫券VS定存!哪種方式收益最高?
2025年07月03日   •   6840次閱讀
看到新加坡的「變態」教育,再也不敢說「我太難了」
2025年07月08日   •   684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