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節假日,熙熙攘攘的烏節路,就會擺上奢侈品牌的戶外布景,更顯高檔繁華。空氣中瀰漫著消費,奢華的味道。
看到各大奢侈品店都在排隊,不禁感慨真不是大環境不行,是你自己行情不行。

烏節路ion門口這裡也坐滿了打發時間的外勞女傭們。當然我這裡預設她們是外勞女傭,我也沒上前問過。她們席地而坐,或聊天或吃飯或扭來扭去拍TikTok,管他們是不是外勞女傭,周末過得開心就好。

停留了一會就會發現,這裡有一條無形的結界。她們會坐在商場門口,也會在奢侈品logo下合影拍視頻,但是她們肯定不會進到商場裡面。

因為進到商場裡面,畫風就變了,自然變成了衣著休閒但考究的本地中產和外國遊客。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出入奢侈品店的人都有中產新貴或者老錢們那種氣定神閒,泰然自若的表情。實際上大家都是充滿資本符號宰制世界裡一個入戲太深的演員。

而聚集在外面的這些人群,她們更多的是互相嘰嘰喳喳,在奢侈品廣告前合影,擺造型拍照根本不管自己是不是夠好看,總結起來就是,她們不在乎旁人的目光。

過了一會發現,還有商場的保安出來趕人,不讓她們坐在商場門口和櫥窗下。然後她們就悻悻地往邊上挪一挪,一會又都坐了回來。保安看來也見慣了,並沒有嚴格執法,也是例行公事吧。

這就是社會的結界,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管這叫區隔。
也可以叫分化叫分層叫固化,什麼都行,它就是這樣無形但又實實在在。社會對人的控制是通過象徵性的暴力進行控制的,很多時候社會規則內化為自我羞恥心或者自我規訓,你我心中都有自己的秩序和那扇不能進的門。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上次發新加坡勞工周末的時候就有人說也太玻璃心,社會不就是這樣的嘛。當然,社會就是這樣的,我也並沒有歸來淚滿襟。只是把它拍下來而已。畢竟新加坡是一個自由的國家,街頭攝影就是幫助大家注意城市生活中的那些事實。

當然這裡也說一說拍攝者道德,我在拍照的時候,也充滿了自己的預設。拍攝者帶有自己的「凝視」。還好,我拍的這些人沒有在意,她們用自己的不在意對抗了社會的「凝視」。
HQ丨編審
小紅書@非決定性瞬間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