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公布!前天,世界知名教育組織QS公布了最新的大學學科排名。
新加坡兩所高校——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南洋理工大學NTU,不僅在大學排名中表現出色,在這個榜單中又有多項學科名列世界前茅!

圖源:海峽時報
國大有19個學科名列Top10,南大也有10個學科世界前十。
其中,國立大學在藝術史學科排名中擠入三甲,排名第二僅次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而南大排名最好的學科則為通訊與傳媒,位居全球第四。

圖源:早報
新加坡辦學的優質,再一次獲得了全球的認可。
然而,最近又有一篇文章在網上火了,標題是《新加坡華人媽媽,批量生產「廢掉的孩子」》。
為什麼新加坡高校那麼優秀教育質量得到了廣泛認證,但卻有人說新加坡媽媽把孩子養「廢」了?
新加坡孩子怎麼被廢掉了?
新加坡的孩子固然優秀,但是在「精英化」的背後,文章作者表示:新加坡真的是太卷了......
在新加坡,有孩子才13個月大,就不惜花重金聘請家教,每周為孩子各補三次華文和英語的家長:

圖源:見水印
也有人分享,自己在preschool(學前班)遇到了3歲開始補習,4歲開始準備PSLE(小升初考試)的孩子。
這讓一位原本孩子成績優異的家長,開始產生了莫名的焦慮。這位家長甚至還考慮萬一孩子跟不上其他人的進度,就讓孩子轉學!

6年前,一檔名為《親子天下》的節目播出。其中有一段紀錄的是真實新加坡名校——南洋小學學生的上學日生活。

新加坡的學生有多拼?從這個紀錄片中或許可以看出來一些端倪。
每天早上6點40分,這對雙胞胎就準備出門上學了。
而這只是他們出門的時間。一般情況下,在新加坡他們需要提早至少半個小時起床,準備洗漱和吃早飯。

這時候新加坡天色還未亮,孩子在車中會藉助窗外的路燈進行早讀。

有時候實在太睏了,孩子們也會趁著25分鐘的車程間隙打個盹。

要知道,這是家離學校不遠,家中還有車的家庭。 在新加坡還有很多家庭不擁車,上學通勤時間會更久。這也意味著孩子們要更早起床。
而當學校放學後,不少新加坡孩子不會有太多時間休息。他們會被送去各種興趣班和補習班。

周而復始,基本上,星期一至星期五,他們的時間各種課外興趣活動/課程給塞滿了!


在如此高強度的安排下,新加坡的孩子們由此被「廢掉了」。一些數據和現象似乎可以佐證這一點。
2023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和教育部等機構聯手展開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約三分之一的本地青少年出現了憂鬱、焦慮和孤獨等內化症狀,其中以14歲到16歲的青少年尤為嚴重。
此外,還有六分之一的青少年出現過動、違規、攻擊性行為等外在症狀。

來源:8視界
有人說,自己在12歲的時候因為學業問題而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症。
直到自己成年後,對當時自己面臨的困境仍心有餘悸。

高負荷也似乎也新加坡孩子帶來了身體上的損害。他們的近視率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
調查顯示,小學6年級時,有65%的孩子患有近視。新加坡孩子發現患有近視的平均年齡是8.5歲,相當低齡化。

但是,這一切內卷的根源卻很難說是政府的原因。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他的妻子何晶曾多次公開喊話:每一所學校都是好學校。新加坡政府,實際上一直有給予孩子們多種多樣的選擇權利。

不是所有新加坡家長都卷!
事實上,新加坡孩子原本可以不需要那麼卷那麼累的。
只是很多「Kiasu怕輸」的家長不這麼認為而已。他們將太多的期望強加給了孩子。

只要家長們放棄掉「怕輸」的想法,其實新加坡孩子也能過得很開心很快樂。
在新加坡,不是所有的家長和孩子,都選擇了內卷這條路。
01 網友小B:新加坡讀書環境不捲 娃上學很開心
不知不覺來新加坡也有近兩年了,也被朋友問到新加坡上學卷不捲。
當初,我把娃從國內轉到新加坡來念書,主要就是給孩子換個環境,新加坡學校感覺不捲 我家娃現在上學很開心,就算每天早上6:40分出門上學也不帶喊苦啥的哈哈哈。
而且他也學會自主學習了,有時候會自己去學點東西,我基本不給他報興趣班,學校老師也很會教育,很有愛,娃學習里碰到一些不會的,都喜歡找老師的~

圖源:BBC
網友大Z:看學校時間安排 我只感覺躺平
02 我沒感覺到新加坡卷不捲的!
我家娃上中學一年級,有時候下午3/4點就回來了!有一次直接整天不上學,學校說是第一階段學習安排!
後來才知道,這是專門給娃放鬆的。真的有點震驚,周邊家長好像習以為常了,不捲就很躺平哈哈 所以,我覺得卷的,可能都是上名校的孩子。不過我想,也有可能是孩子經歷了一波小六會考後,學校安排的放鬆方式?

圖源:CNA
03 網友CJX:不是新加坡教育分流卷 而是家長期望太高
我女兒之前在公立小學上的,但後來我把他轉到了國際學校。
沒別的,我是覺得女兒性格特質好動,呆不住啥的更適合讀國際學校,會發展各全面一點!
所以,你說新加坡教育分流卷嗎?我覺得是家長們的期望高低使然。
教育分流制度出發點是為了每個孩子都能獲得適當的支持和資源,以最大限度發揮自身能力和成長。
如果孩子努力能考上好學校固然很好,考不上讀普通學校也很好。

因此,新加坡孩子被「廢掉」,歸根結底還是很多人總覺得,在新加坡讀不了大學就等於一切都完了!

為了要讓孩子上大學,必須讓他們從小學甚至更早捲起來,然後還只能通過「小學-PSLE考試-初中-O水準-初級學院-A水準-大學」這條路完成夢想。
但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越來越多理工學院學生,現在畢業後前往地大學深造。這個數字從大約十年前的四分之一,漲到了如今的三分之一。

來源:海峽時報
在新加坡,從工藝教育學院ITE,一路讀到本地公立大學,其實也有機會。椰子身邊就有這麼一個例子。

在新加坡現行的教育體系一下,一次的「失敗」,真的不算什麼。
新加坡學校和教育體系本身不捲,卷的只有人,特別是家長而已。
新加坡人深信落後就要挨打
和馬來西亞「分家」後,新加坡是個土地面積狹小,且幾乎沒有任何自然資源,只有人力資源的國家。 要想發展,就只能不斷努力拚盡全力。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新加坡比喻為大海中的一個蝦米,如果不想「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就要把新加坡打造成一隻「毒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