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anews註:仿佛是慣例,當一個行業興起之時,「辦會」成為這個行業最重要的環節。區塊鏈更是如此,辦會成了「最成功」的落地應用。
國人辦的區塊鏈大會開始走向世界各地,一個比一個規格高,走進的國家一個比一個發達。
看似狂歡的大會現場和報道之後,世界各地當地的人們也是對區塊鏈如此充滿熱情嗎?普通大眾的看法和眼光或許才是最真實的體現。
Bianews開始腳訪世界,去觸碰聆聽全球最真實的聲音。第一站,新加坡,以世界視角去看看區塊鏈的模樣。
6月是新加坡的少雨季,炎熱濡濕,Bianews特派的兩位小姐姐就這樣在一天的傍晚落地了。

金沙酒店以及濱海金沙購物中心從傍晚開始亮起燈光,星星點點開啟夜生活,在酒店57層空中無邊泳池沐浴過餘暉的賓客有人準備前往賭場、酒吧,有人則準備前往上廣場準備圍觀7點準時開始的光影秀。

視線越過War Memorial Park中林林叢叢的樹,還能看到高樓遮不住的遠處的天空,在天光散盡的最後時刻傾情獻出一大片粉紫色。一個遊客媽媽帶著兒子散步,邊走邊講一戰的故事,男孩子牽著媽媽的手,不知道記住了多少,他望著路邊石椅上沉浸在晚風裡的大姐姐然後漫不經心地走遠。

而作為新加坡著名觀光地,烏節路的傍晚有不懈怠的忙碌,一個滑板男孩搖擺著迎面而來,衝破了路邊彈吉他的姑娘的歌聲,路中間怎麼都嚇不飛的肉鴿子這才加快了腳步,呆呆望著鴿子的吃著冰淇淋的小女孩就被爸爸一把拉到身邊。
我們的採訪就在烏節路街頭開始。

Bianews整理了採訪內容,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看待區塊鏈以及虛擬貨幣的:
職業:公司職員
年齡:均為20歲左右
性別:男
國籍:新加坡、兩位同伴來自日本

Bianews:您聽說過區塊鏈嗎?
華裔:區塊鏈?不知道區塊鏈。
日本同伴:什麼是區塊鏈?
Bianews:那您知道比特幣嗎?
華裔:不懂。什麼是比特幣。
Bianews:那你們有聽說過加密貨幣或者數字貨幣嗎?
受訪者:沒有(三人一致搖頭)
職業:保險業從業者
年齡:30歲左右
性別:女
國籍:新加坡
Bianews:您聽說過區塊鏈嗎?
受訪女士:沒有。
Bianews:那聽說過比特幣嗎?
受訪女士:嗯,比特幣我有聽說過。
Bianews:自己有買嗎?
受訪女士:沒有,不感興趣
Bianews:那身邊朋友呢?
受訪女士:沒有,他們都沒有。
Bianews:您怎麼看待這個呢?
受訪女士:我不是投機者,這個不是我想要的。
職業:商人
年齡:60歲+

Bianews:您有聽說過區塊鏈嗎?
受訪男士:沒有。
Bianews:那比特幣、加密貨幣呢?
受訪男士:沒有,沒有。
Bianews:聽說這邊在舉辦區塊鏈活動嗎?
受訪男士:沒有。
受訪男士補充:我們國家還沒有這個(指官方認可和發布的區塊鏈項目、虛擬貨幣等)。
職業:護士
年齡:20歲+

Bianews:你有聽說過比特幣嗎?
受訪男士:有聽說過。
Bianews:是新聞上看到的,還是周邊朋友有買?
受訪男士:周邊朋友有買。
Bianews:他們為什麼買?了解過嗎?
受訪男士:沒有了解過,他應該是投資。
Bianews:除了比特幣還知道別的虛擬貨幣嗎?
受訪男士:並不知道,只聽說過比特幣。
Bianews:那你怎麼看待周圍朋友買這個呢?
受訪男士:我個人認為,比特幣,你不知道創辦人是誰。不像股票之類的可以知道背後的人。我個人覺得這個是有一定的風險性。
職業:海底撈實習經理
Bianews:你知道虛擬貨幣嗎?例如比特幣?有買嗎?
受訪男士:知道一些,關於比特幣,那些比較有經驗的投資家,像巴菲特他們都有講,比特幣是有高風險的,因為你不太能理解背後的操作,有點模糊。我們這種普通人,很少玩投資的話,的確不應該把錢拿去冒險。
Bianews:所以你沒有買,但是有關注這方面對嗎?
受訪男士:對對對,有了解。如果大家分析得有理由,能解釋得通,我們也願意嘗試。要是後面模稜兩可的話,那就儘量不要碰手。
職業:計程車司機
年齡:40歲+
性別:男
國籍:新加坡

Bianews:您聽說過區塊鏈嗎?
司機:區塊鏈是什麼?
Bianews:那您有聽過比特幣嗎?
司機:有。
Bianews:平常會關注嗎?
司機:從來不投資這些東西。我認為在新加坡很少有人會買這些東西。以前買的存下來可能會有,現在對我來說價錢太高。
Bianews:不考慮投資這個?
司機:絕對不會考慮。
Bianews:那其他的幣呢?
司機:我也不會考慮,因為看不到。我們都是玩股票的。
Bianews:您平常會在新聞上看這些消息嗎?
司機:嗯,經常會。新加坡有很多人都在推銷這些東西。基本都是印度人在這邊推銷一些項目。
Bianews:周圍人買的多嗎?
司機:比較少
Bianews:基本都是什麼人在買?
司機:大都很年輕。現在比特幣都在挖礦。
Bianews:知道新加坡在開區塊鏈的一個會嗎?
司機:不知道。其實這個東西在新加坡的金融體系外,新加坡還沒有承認。
Bianews:您怎麼看這個的未來?
司機:我相信還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時間來發展。不過,老實說,我不懂。其實之前新加坡報紙曾經登消息,提醒大家要小心風險。
職業:學生
年齡:19歲
Bianews:聽說過區塊鏈嗎?
學生:沒有,什麼是區塊鏈?
Bianews:那比特幣呢?
學生:也沒有,沒聽說過。
年齡:45歲左右
性別:女
國籍:紐西蘭 遊客
Bianews:那您聽說過加密貨幣嗎?比如比特幣?
受訪女士:聽說過比特幣。我可能不是關注這個的年紀了。
此外,還有多名路人對Bianews表示,沒有聽說過區塊鏈,也沒有聽說過任何虛擬貨幣,有人聽到要聊虛擬貨幣便匆匆離開。
夜晚在不經意間降臨,我們結束採訪時商場裡還開著足夠令人清醒的冷氣,想到傍晚此處還有讓人詫異的cos秀——「川普與三胖」,有商鋪店員加入圍觀人群準備衝到前線拍照,他暫停手機里播放的視頻,就停留在的「Live fresh」的廣告畫面。

「Live fresh」是在新加坡看到的一個廣告語,是我們從區塊鏈行業短暫抽離到這樣的傍晚中的感覺,而當我們街頭對普通新加坡居民以及遊客,進行隨機採訪後發現,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區塊鏈其實還是一個非常「fresh」的東西。

即便世界各地不斷召開著各種區塊鏈會議,業內不斷強調它的前景和落地進展,但真正概念依然沒有普及,依然沒有暴利和風險對普通民眾帶來的印象深刻,區塊鏈、虛擬貨幣究竟是充滿泡沫的小眾朋友圈狂歡,還是亟待普及的重要機遇?
隨訪分析:少數人知道比特幣,大多數沒聽說過區塊鏈
受訪者中,男女老少,基本覆蓋各個年齡層,也包括多個通的職業領域,而國籍、生活地域方面,有來自在行業中發展領先的日本的,來自崇尚天然的紐西蘭的,也有來自作為國際金融業中心的新加坡本地的。
而13位受訪者中,有5人知道比特幣,占比約為38%,但都表示不知道區塊鏈或Blockchain。
從受訪者的男女比例上看,新加坡男性對區塊鏈或加密貨幣的了解程度要比女性高一點。
此前的許多調查和研究表明,在投資加密貨幣或從事相關工作的人群中,女性的比例遠低於男性。Coin.dance的數據也顯示,截至今年5月,男性參與比特幣社區的比例為94.73%,而女性僅為5.27%。
從受訪者的年齡來看,新加坡20-35歲左右的受訪者,對區塊鏈或加密貨幣的了解程度是最高的。
根據Blockchain Capital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18至34歲年齡段的人中有30%寧願投資1000美元的比特幣而不是1000美元的政府債券或股票。同樣的研究還表明,42%的千禧一代聽說過比特幣,而65歲以上的人認識到這一比例為15%。
從受訪者的職業分類上看,與金融行業關係較大的從業者,對區塊鏈或加密貨幣的了解程度是最高的。
其中,保險業受訪者將投資比特幣視為投機行為;海底撈實習經理雖然沒有購買比特幣,但是其對財富是有追求的,會關注巴菲特等人的觀點,而且對未來持開放態度。
而計程車司機則是因為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乘客,所以對這方面的了解比較多;但是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商人,卻不會關注也不了解這方面的東西。
新加坡虛擬貨幣政策一覽
之前,新加坡金管局(MAS)警告八家數字貨幣交易所:在未得到授權的情況下,禁止交易代幣。同時,MAS還禁止首次代幣發行項目發行方在新加坡發行代幣。
MAS局長孟文能也曾表示,首次代幣發行就性質來說不屬於證券範疇,但如果代幣具有證券性,就應該被歸類到證券範圍內,且必須遵守《證券期貨法》,接受MAS的監管,並像所有的上市公司一樣,提供公開招股書,披露公司細節和業務狀況。
目前來看,新加坡方面對數字貨幣交易還是持謹慎態度,但對區塊鏈的某些應用還是比較支持的。
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曾表示,新加坡智慧國及數碼政府署推出「數碼政府藍圖」,通過六大策略加強政府服務,包括善用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
但當天接受採訪的朋友大多數表示對區塊鏈並不了解,有一些聽說過虛擬貨幣,其中有將區塊鏈與虛擬貨幣劃等號的認知,而他們同時也認為虛擬貨幣是「危險」的東西,在判斷這個新事物的時候還是會依靠「巴菲特」等大眾熟知的領域裡的大佬的看法,並依賴和期待政府官方的正式定義和舉措。
至此,這次隨訪的結果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確認不了眼神,基本沒人知道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