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跑步看世界的清單里,新加坡一直是最期待的目的地之一。在我眼裡它不只是個花園城市、旅遊勝地、美食之都,更是一扇窗戶,我好奇在這樣一個華裔人口占六七成的彈丸之地,是如何成為一個廉潔高效、經濟發達、乾淨整潔,各國各族人民和睦相處的國際大都市。百聞不如一跑,或許來跑個馬拉松或許是近距離了解觀察新加坡的好途徑。

我們的新加坡跑馬團,團員大部分都是女性

和以前獨來獨往不同,這次我參加了由新加坡旅遊局和雲南佰益航旅組織的跑馬團。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跑馬旅行也是個非常不錯的體驗,20個人的跑馬小分隊,居然只有4名男性,看來女性將成為海外跑馬的中堅力量。跑團里年齡最大的是66歲的魯瑞大姐,她61歲才開始跑馬拉松,如今興致高昂,跑遍海內外。還有一位來助威的五歲小女孩,也曾勇奪過5KM的親子跑的第三。昆明人民很幸福,去東南亞很方便,從昆明到新加坡不到四個多小時的航程,看看書發發獃迷迷糊糊就聽到下降的廣播,我伸頭向窗外一看,下方是密密麻麻的萬噸貨輪,這景象是第一次看到,可見新加坡的航運業是多麼發達。

早就耳聞新加坡樟宜機場連續七年綜合排比第一名,置身其中還是感觸良多,硬體奢華,航站樓里居然建造了一座熱帶植物園——星耀樟宜,令人嘆為觀止的水漩渦從四層樓頂飛流直下,氣勢非凡,在室內修建一座世界上最大人工瀑布的豪氣原來我以為只有西亞那些石油富國才幹的出來。有種說法是,水即是財,設計者用這個巨大的藝術裝置表達了四方彙集澤被新加坡的美好願望。在星耀樟宜的拱托之下機場被賦予了更多含義,到達出發只是小事,吃喝玩樂購才是來這裡的大事,我居然第一次在機場進行了半日游。

經濟發達地區民眾對體育參與度極高,即便是在地處熱帶的新加坡也不例外。新加坡每年光跑步賽事就不低於一百場。名氣最大的、參賽人數最多、歷史最悠久的當屬新加坡渣打馬拉松,賽事開始於1982年,是國際田聯金標賽事之一。比賽前一天我們前往位於濱海灣的金沙會展中心領物,據說馬拉松、半馬、接力馬、10KM、5KM、親子跑的總人數高達兩三萬,我猜想領物的人群還不堪比中國春運?結果,領物現場可以門可羅雀來形容,下圖就是我領物現場實拍。人流有序,工作人員善意和藹,回憶起不久前我參加過北京馬拉松的領物體驗,真的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我們是比賽前一天上午到的領物中心,這是我見過最不擁擠的領物

前不久有新聞說新加坡和成都成為了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的預備賽事,以前新加坡渣打馬拉松大都是凌晨四點起跑,從今年起全程和半程馬拉松在傍晚六點出發,渣打馬拉松也成了一個日落時刻出發的馬拉松,這個改變非常英明。在熱帶跑馬越跑越熱和越跑越涼快是完全不同的體驗,新加坡馬拉松這種因跑者而改變的體貼還體現在很多方面。

新加坡F1賽車場裡,各種膚色的「夜遊神」在等待大幕開啟

每個分區都有鐵馬圍擋,這是我所在的F區
今年渣打馬拉松的起點是新加坡摩天輪下的F1賽車場,實行的是分區起跑,分為A-G多個分區,每個分區又分為存包和不存包兩個通道,雖然人數眾多但是被有效分流,現場一點也不擁擠。比賽開始每個分區依次相隔幾分鐘出發,我所在的F區有不少白髮蒼蒼的大齡跑者,身邊的幾個人來自不同的城市,我居然在這裡和中國人民大學馬拉松群的校友火線相見。新加坡的六七成居民都是華裔,中文是賽場上最通用的語言,在我參加的外國馬拉松中,這一場是最沒語言障礙的。因為天氣預報可能會有雨,一個從北京來的跑友還帶了雨衣,這一舉動讓新加坡跑友非常疑惑,連連反問:跑步淋點雨不是很好嗎,為什麼還要穿雨衣!?距離第一次發槍已經過去了半個多小時,我們所在的F區才在兔子的帶領下,向起跑線移動。

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大家有序向起點移動,此時A區都出發半小時了
雖然有不同的分區,起跑時間不一致,但是主舞台上三個主持人一視同仁,興致高昂的主持,滿滿的儀式感,發令槍響,我看了下表18:38分,距離第一槍已經過去了38分鐘,五顏六色的隊伍像一條滾滾洪流向前沖刷流淌。相比中午的滾滾熱浪,此時太陽已經收起了神通,暖洋洋的風中還夾帶了幾分海味清涼,還是有點熱,但體感比我八月份在南京玄武湖夜跑的體驗舒服多了。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把馬拉松當成了旅行,一群夜遊神慢慢跑慢慢看,身體力行感受別樣的新加坡。新加坡地處熱帶,一年無四季,整年是夏天,我認識的幾個新加坡跑友和我說,他們鍛鍊的時間要麼是夜跑要麼在健身房。這場馬拉松就是一次聲勢浩大的夜跑行動,數萬人在乾淨的街道上奔流,氣溫有點高,偶爾有風吹過體驗比想像中的熱帶跑步舒服一些,街邊熟悉的三角梅爭奇鬥豔,而此時的北京則迎來了這個冬天的第一場雪,看著眼前的盛夏場景,想著朋友圈裡的初雪,恍恍惚如夢遊!

太陽漸漸西沉,落日餘暉給前方的高樓大廈勾勒了金邊,新加坡是平地造奇蹟的典範,視野所及,都是摩天大樓,夕陽給大廈、給前面的跑者都鍍了金。我對新加坡的歷史了解一些,1965年被踢出馬來西亞聯邦獨立起,新加坡人憑藉著自己堅韌不拔的意志,藉助地理優勢,上下同心勵精圖治不僅為自己贏得了生存空間,也迅速成為經濟強國,回憶起今年三月跑過的耶路撒冷馬拉松,覺得新加坡和以色列都是具有馬拉鬆氣質的國家,堅韌自律,奮力向前。
路邊傳來一陣絲竹琴瑟之聲,我把目光從遠處的高樓間移到了賽道邊,一個學生民樂樂隊正在演奏,熟悉的旋律一下子拉近了陌生感,音樂可能會跨越國界,但是還是被牢牢打上了民族的標籤,西方的搖滾樂節奏強烈確實提振士氣有如興奮劑,中華民樂卻似一杯清香四溢的茉莉花茶,讓人如沐春風通體舒暢,奔跑的腳步也不知不覺的輕快了許多。喝過「茉莉花茶」,不遠處又遇到了一位盛裝的財神爺在路邊給跑者加油助威,這些華裔元素確實讓中國跑者覺得這不是一場「外國」馬拉松。


以前一直覺得日本是最乾淨的國度,跑過新加坡覺得這裡比日本還要高一個等級。新加坡是一個法律近乎苛刻的國家,至今還保留著令人生畏的鞭刑,和我同跑的一個跑友開玩笑說,也就是今天晚上在新加坡亂丟垃圾而不受到懲罰!渣打馬拉松第一個水站在1.9KM處,志願者大都是學生,一個個久經賽場訓練有素,一張張青春洋溢的臉龐比參賽者還要興奮。新加坡馬拉松的水站設置非常密集,而且大部分飲水和功能飲料居然是冷凍的,醫療點還提供裝在塑料袋和橡膠手套里的冰塊,邊跑邊通過冰塊冷卻身體就像吃了一根根透心涼的冰棍。
在一段折返賽道處,我看到隊末一位身體有點肥胖的女士在孤獨的堅持著,看到她,我不由得加快了步子,在馬拉松賽場上誰不是隱忍前行的堅持者呢!加油!COME ON!我靠近隔離帶,向那位女士大喊,她向我回復了一個善意且疲憊的眼神,費勁的跟我揮了揮手。



趕快跑吧,小心被那些「背氣球」的給割掉!我身邊一位老大爺善意的提示我。七個半小時關門,我們不會被關掉吧,我們兩個開始聊起來。這位大爺姓許,是新加坡本地人,他說自己的身份是一個小店主。和他交流,讓我想起了我酒店門口大排檔賣海南雞飯、炒河粉的幾個小店主,一天到晚勤勉安分的守著一個攤位。據說新加坡沒有流浪漢和懶人,很多早過了退休年齡的老人也在繼續工作,全體國民就像流水線上一個個螺絲釘,安分守己兢兢業業。或許這個國家和國民都在過一種馬拉松般自律的生活。

新加坡是一個愈夜愈美麗的城市,天色暗了下來,LED燈線勾勒出城市曼妙的曲線,中國銀行、渣打銀行、馬來銀行的招牌在高處閃耀,這一帶濱海灣區是新加坡的金融街,有人戲稱為「新加坡陸家嘴」,來新加坡旅遊絕對不能錯過夜景,臨近聖誕節,街道兩旁張燈結彩,用燈光勾勒出濃郁的聖誕氛圍,這麼火熱的聖誕感我還是第一次體驗。跑步者是夜遊神,街道旁揮舞各國國旗的加油助威的觀眾也是夜貓子,晚上見到的人比白天多多了。

過了20KM,經過一條狹窄的跨海大壩,燈火闌珊的高樓大廈已在身後,這裡是具有郊野氣質的東海岸公園,晚上九十點鐘,氣溫完全降了下來,賽程過半身體疲憊,奔跑在涼涼的海風中能聞到不知名的花香和青草香,賽道邊只有昏暗的路燈,遠處是海市蜃樓般的華麗都市和星星點點的夜航船,近處黑魆魆的看不了多遠,只能通過騎行道、步行道、高爾夫球場的標示來判斷這是一個郊野公園。原來新加坡不僅僅只有高樓大廈,在濱海灣對岸居然還藏著一個面積非常大的公園,公園裡到處都是標牌,提示著這裡是水獺出沒之地。